問題詳情
10.名筆: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46667
統計:A(392),B(10),C(15),D(48),E(0)
內容推薦
- 如下圖所示,假設R1>R2(導線的電阻不計),電池的電壓相等,在相同時間內,四個電路中總共放出的熱量由多到少的順序?(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丙、丁、乙、甲 (D)乙、丁
- ( ) 下列選項「」中的字,何組意思前後相同?(A)「賦」予∕「賦」詩(B)秋「色」∕顏「色」(C)「迎」接∕逢「迎」(D)名「望」∕德高「望」重。
- 【題組】針黹:
- 【題組】8、文采匪然…( )
- 以銅棒電解硫酸銅溶液一段時間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正極的銅片質量增加 (B)正極進行的反應為Cu→Cu2++2e-(C)溶液的顏色愈來愈深 (D)負極的產物含有銅和氧氣。
- 【題組】(2) = (2)
- 【題組】「拴」綁:
- 【題組】磊落:
- 【題組】7、淹耳盜鈴…( )
- 三、閱讀題組:一題3 分,共30分 【題組】以上LINE群組的對話中,有一個人說的內容是錯的,請問是哪一個?(A)正妹(B)歪哥(C)花美男(D)瘦女
內容推薦
- 發電廠為了減少長途輸送電力時,電能的損耗,通常採用?(A)高電壓低電流 (B)高電壓高電流 (C)低電壓高電流 (D)低電壓低電流
- 【題組】 坐以待蔽…( )
- ( ) 下列選項何者是灰面鷲的獨語 ?(A)高高的緯度啊長長的風∕吹來一個遠遠的過客 (B)兩翼還帶著塞外的風霜∕和江湖傳說的聯想 (C)我到過一個,哦,可愛的島嶼 (D)是南方自由的晴空,只為讓
- 「氫氧燃料電池在25℃之電壓為0.77伏特」,在電池放電時,有關0.77伏特的意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每秒鐘提供的電量為0.77庫侖 (B)每秒鐘提供的電能為0.77焦耳(C)每庫侖電量可
- ( ) 青蛙石一詩中:「讓我騎上你背脊,跳吧∕把大海跳成小池塘∕從一座仙島到一座仙島」,此詩句呈現出下列何者情境?(A)人定勝天的自信 (B)物我合一的和諧 (C)超然物外的空靈 (D)如膠似漆的
- ( ) 下列文句所傳達的語氣,何者錯誤?(A)我進去!我進去!→自信 (B)大造化!大造化!→欣喜 (C)都隨我進來!進來!→懇求 (D)怎見得是個家當→懷疑。
- ( ) 下列選項「 」中的字,何組意思前後相同? (A)不知「凡」幾∕天使下「凡」 (B)「抑」揚頓挫∕扶弱「抑」強 (C)狹小「斗」室∕北「斗」七星(D)「乍」暖還寒∕新來「乍」到。
- ( )下列文句的修辭技巧,何者錯誤?(A)花果山福地,水濂洞洞天→對偶 (B)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引用 (C)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回文 (D)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頂
- 【題組】( )根據本文,沒有任何人可以勝過聖人,是因為聖人有何特質?(A)不與任何人相爭 (B)具備清廉的品德(C)擁有很好的口才 (D)才智勝過眾人。
- ( ) 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哪些意思相似?(甲)「不負」眾望 (乙)悲「不任」(丙)「不勝」酒力(丁)弱「不禁」風 (戊)「不堪」其擾(A)甲乙丙丁(B) 甲乙丁戊(C) 甲丙丁戊(D) 乙
- ( )美猴王一文中,石猴得以高登王位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A)具領導能力 (B)能從善如流 (C)樂於分享 (D)聰明勇敢。
- 反「哺」
- 【題組】( )本文以「江海」與「聖人」類比,兩者的共通點為何?(A)都具備卓越的領導能力 (B)都善於歸納問題、解決問題 (C)都具備謙讓包容的特質 (D)都勇於承擔重任,不推諉塞責。
- ( )下列與「傷逝親友」有關的成語,何者的配對錯誤?(A)風木之思→父母之喪 (B)鼓盆之戚→妻子之喪(C)立雪神傷→兄弟之喪 (D)話冷雞窗→同學之喪。
- ( )「我等即拜他為王」中的「即」字,意思與下列何者相同? (A)登基「即」位 (B)立「即」趕往(C)可望不可「即」(D)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 母「ㄇㄛˋ」喪不臨
- 序齒排班:
- 千里「迢」迢
- ( )下列詩句的語氣説明,何者錯誤? (A)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惋惜 (B)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推測 (C)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斥責 (D)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讚嘆。
- ( )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何者替換後意思改變?(A)眾聽說,即「拱狀」無違→鞠躬(B)尋個「源頭」→源流(C)這個好地方是我們的「安身」之處→容身 (D)這孩子真是大「造化」啊→運氣。
- 「矯」正
- 「ㄌㄥˋ」住了
- ( )下列的敘述,何者錯誤?(A)動詞和數量詞都屬於實詞 (B)連詞可以用來連接兩個以上的詞,所以不是虛詞 (C)虛詞可以作為語言結構的工具或表示某種語氣 (D)實詞能表達具體概念,所以可擔任句
- ( )下列詩文「」中的詞語,其借代對象的説明,何者錯誤?(A)鳥中之「曾參」→孝子(B)將軍功在「社稷」→國家(C)三杯「黄湯」下肚→酒(D)「杏林」之光→教育界。
- 「ㄒㄧ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