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下列哪一項方法,可以瞭解一份問卷是否具有「效度」?
(A)將試題依據單號題和雙號題分為兩部分,理解兩部分之間的關係
(B)瞭解問卷內題目的相關程度
(C)先請學生填答一次問卷,間隔某一段時間,再讓同一批學生再填答一次,瞭解兩次回答情形的相關
(D)依據問卷編製範圍、難度相同、但題目不同的複本問卷,以複本問卷給受試者再施測一次,瞭解受試者在原本問卷和複本問卷之間填答情形的關係
(E)請內容專家或問卷編製專家依據問卷內容進行審視與建議。
(A)將試題依據單號題和雙號題分為兩部分,理解兩部分之間的關係
(B)瞭解問卷內題目的相關程度
(C)先請學生填答一次問卷,間隔某一段時間,再讓同一批學生再填答一次,瞭解兩次回答情形的相關
(D)依據問卷編製範圍、難度相同、但題目不同的複本問卷,以複本問卷給受試者再施測一次,瞭解受試者在原本問卷和複本問卷之間填答情形的關係
(E)請內容專家或問卷編製專家依據問卷內容進行審視與建議。
參考答案
答案:E
難度:適中0.6469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紅色石蕊試紙遇鹼會變成 (A)無色 (B)黃色 (C)藍色 (D)綠色 (5)黑色。
- 非金屬氧化物之水溶液多呈 (A)酸性 (B)中性 (C)鹼性 (D)以上皆非。
- 辛烷值愈高表示燃料的抗震效果愈好。異辛烷的爆震緩和,定其辛烷值為100;而正庚烷爆震最為嚴重,其辛烷值則被定為多少? (A)0 (B)(C)(D)107。
- 數學領域五大主題中,連結的第一步是什麼?(A)察覺(B)轉化(C)解題(D)溝通。P157
- 「螺旋式課程」主要強調教材知識隨學生年齡增長而加廣加深。(A)是 (B)否
- 前導組織(advancedorganizer)強調教導學生新知識之前,先以學生的既有知識、經驗為基礎,對學生作引導式的說明,有助於新知識的學習,此一論點是由以下哪一位學者所主張?(A)布魯納(B
- 艾瑞遜的發展理論是:(A)每個時期,個人的行為表現如符合社會文化要求,即可化解心理危機(B)艾氏用「認同」來代表青年期的特徵(C)基模是個體認知能力發展的基本模式(D)將身心發展分為七個階段
- 學校生活中產生潛移默化的學習經驗,是屬於(A)正式課程(B)虛無課程(C)潛在課程(D)存有課程
- 拉塞福用α粒子撞擊金箔的實驗得到 (A)原子的質量 (B)α粒子的電荷 (C)原子核的存在 (D)質子的質量。
- 非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之結合,通常其化學鍵為 (A)離子鍵 (B)共價鍵 (C)金屬鍵 (D)以上皆非。
內容推薦
- 根據B.Weiner的歸因理論,將個人成功的原因歸諸於下列哪一項因素者具有最高的學習動機?(A)運氣好(B)努力不懈(C)工作太容易(D)能力強
- 行為目標的敘寫,需強調學習的(A)起點(B)過程(C)結果(D)以上皆是
- 使100g的鋅與足夠量的稀硫酸反應,試求在780mmHg及25℃時可獲得若干升的氫氣?(Zn=38) (A)4升 (B)28升 (C)64升 (D)4升。
- 俗稱為燒鹼者為 (A)Na2CO3 (B)Ca(OH)2 (C)Ca(HCO3)2 (D)NaOH。
- 海水中含食鹽約 (A)0.9% (B)3% (C)10% (D)24%。
- 紅茶是屬於 (A)綠茶 (B)醱酵茶 (C)半醱酵茶 (D)未醱酵茶。
- 物質由固態變成氣態,此種變化稱為 (A)蒸發 (B)揮發 (C)蒸餾 (D)昇華。
- 「智力年齡」的簡稱為(A)EQ(B)IQ(C)MA(D)ER。
- 教育部近期所研擬「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辦法」草案中,下列何者不是此一辦法中家長參與內容? (A)資訊公開及請求權 (B)教育選擇權 (C)異議權 (D)申訴與罷課權
- 康德(IKant)的道德學說屬於主內派,他主張道德教育訓練:(A)習慣的養成比意志訓練重要 (B)意志訓練比習慣的養成重要(C)習慣的養成與意志訓練都不重要 (D)習慣的養成與意志訓練同樣重要
- 「編序教學法」所運用的學習原理為?(A)辨識學習 (B)反應類化 (C)漸進訓練 (D)自由放任
- 布魯納、皮亞傑與維考斯基三人,何人認為兒童的發展不受文化社會的影響?(A)布魯納(B)皮亞傑(C)維考斯基(D)以上三人都認為文化不會影響
- 使用沉澱法進行水的淨化時,常利用下列何種化合物來吸附水中懸浮微粒而使其沉降下來? (A)鈉鹽 (B)鈣鹽 (C)鋁鹽 (D)鉀鹽。
- 是何種離子使酸性溶液呈現酸的特性? (A)SO42– (B)NO3– (C)OH– (D)H+。
-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兩種陽離子為 (A)Na+、Mg2+ (B)Na+、K+ (C)Ca2+、Mg2+ (D)K+、Ca2+。
- 重鉻酸鉀(K2Cr2O7)中鉻的氧化數為 (A)+2 (B)+3 (C)+4 (D)+6 (5)+7。
- 物質的結構有不同層次,19世紀屬於近代化學階段的化學家對物質的結構的認識只止於 (A)原子、分子、離子 (B)電子、質子、中子。
- 1編序教學法,其編序教材的形式是依據斯肯納操作條件作用學習理論中哪一原理而設計的?(A)反應類化法(B)辨識學習法(C)連續漸進法(D)自由放任法
- 裴斯塔洛齊(J. H. Pestalozzi)倡導的教學包括的內涵,下列何者是正確的?(A)行的教學 (B)愛的教育 (C)動的教學 (D)民主的教育。
- 用來解釋能力測驗的標準,稱為什麼?(A)平均數(B)標準化測驗(C)常模(D)效度
- 具有動態的歷程是下列哪一個名詞所具有的意義??(A)課程發展(B)課程設計(C)情境模式(D)文化分析。
- 「教師即研究者」是下列何種研究的基本特色?(A)觀察研究(B)質性(化)研究(C)個案研究(D)行動研究
- 使物體發生狀態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壓力 (B)能量 (C)光線 (D)體積。
- 某人配製食鹽水溶液,將200克食鹽置入500克、20℃的水中。完全攪拌後,發現溶液底部沉有過量之食鹽晶體。此溶液是 (A)過飽和溶液 (B)飽和溶液 (C)未飽和溶液 (D)理想溶液。
- 真實氣體在何種狀況下,最接近理想氣體? (A)低溫低壓 (B)低溫高壓 (C)高溫低壓 (D)高溫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