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甄歷史專業
- 有關珍珠港事變發生之後的二次大戰戰況,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美國總統杜魯門決定向軸心國家宣戰(B)盟軍於法國北部諾曼第登陸進行反攻(C)由於盟軍將重心置於歐洲戰場,使得亞洲戰場上的中日戰爭依舊
- 中國為第一次大戰的戰勝國,但卻在巴黎和會召開時掀起了「五四」運動,您認為最有可能是因為凡爾賽和約中的哪個條款所造成? (A)中國未能擔任國際聯盟的常任理事國 (B)中國未能向德國請求戰後賠償(C
- 巴爾幹半島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是因為哪些民族或宗教信仰之衝突所導致?(A)日耳曼族── 斯拉夫族 (B)斯拉夫族── 土耳其伊斯蘭教徒(C)伊斯蘭教── 基督新教 (D)拉丁族── 希臘正教
- 有一位作家描述他的親身經歷:「我到一家咖啡店,看了窗前的價目表,點一客咖啡。一個小時之後,當我要付帳時,價錢竟然漲了一倍。……許多專業人士包括律師在內,都比較喜歡接受食物做為酬勞。理髮要兩個雞蛋
- 日本挾著甲午戰爭勝利的軍威,不到十年間,再度發起與北方俄國間的領土及利益爭端,清帝國雖非直接參與者,卻也遭到戰爭的餘殃,下列所言,何者為非?(A)俄國藉口保護鐵路,派兵進占東北 (B)刺激立憲派
- 四個學生在討論西方宗教與近代中國的關係,甲說:「明末耶穌會傳教士即曾與當時的統治階級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乙說:「基於此因,滿清入關之後,即下令全面禁教。」丙說:「但耶穌會並未就此消失,反而化明
- 在古籍中有段記載:「宦官之權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推原禍始,總由於使之掌禁軍,管樞密。」請問:這是描述哪一朝代的現象?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
- 有關中國歷史上賦役制度的轉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從繳納實物為主,轉變為繳納錢幣為主;力役逐漸折價為錢,最後併入田賦中,田賦逐漸成為人民主要的賦稅負擔(B)從繳納錢幣為主,轉變為繳納實物為主
- 下列有關於啟蒙時代的敘述,何者有誤?(A)他們認為追求新知是獲得真理,取得進步的關鍵 (B)其基本精神在於理性和進步(C)信奉基督,並對宗教表示絕對的遵從 (D)不相信傳統,並且產生強烈的懷疑。
- 英國對北美洲殖民地之反政府勢力採取軍事行動後,北美殖民地的反應是:(A)殖民地代表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採取低調策略以維持和平 (B)正式成軍反抗英軍,開啟建國的獨立戰爭(C)反英情緒達顛峰,爆發
- 有關清末臺灣的近代化建設,四位同學做了以下的說明,哪些同學的說法是正確的?甲:當時鋪設的海底電纜可以連至福州,人民可透過電報彼此聯繫乙:劉銘傳建省後所蓋的巡撫衙門,讓日本人省去建造總督府的麻煩丙
- 下列有關臺灣從威權到民主的轉型過程中所發生的相關人物與政治事件的對應何者有誤?(A)雷震── 自由中國 (B)彭明敏── 臺灣人自救宣言 (C)陳文成── 江南案 (D)鄭南榕── 自由時代。
- 這個時期的臺灣,有這樣的諺語形容娶妻之難:「一錢,二緣,三水,四少年,五好嘴,六敢跪,七纏,八迷,九強,十敢死。」這段諺語出現的背景是:(A)臺灣婦女地位提升,年輕貌美的女生奇貨可居(B)清廷規
- 下列歷代宰相或重要輔政者與其事蹟或稱號不相符者為:(A)王安石── 青苗法 (B)張居正── 一條鞭法 (C)謝安── 肥水之戰 (D)管仲── 江左夷吾。
- 有關「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兩大敵對集團皆形成於十九世紀末 (B)前者為德奧義,後者為英法俄(C)第一次大戰爆發於奧匈帝國對俄國宣戰 (D)柏林會議召開後,三國同盟率
- 英國藉由下列哪一系列的戰爭打敗法國,使法國在北美及印度的殖民地落入其控制中,同時奠定英國海上霸權的地位?(A)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 (B)七年戰爭(1756~1763)(C)
- 史書描寫某時代:「以揚州為京畿,穀帛所資皆出焉;以荊、江為重鎮,甲兵所聚盡在焉,常使大將居之,三州戶口,居江南之半。」請問這是下列何時的情況?(A)東漢 (B)東晉 (C)南唐 (D)兩宋。
- 「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裡。」這是下列哪一朝代地方制度?(A)唐 (B)宋 (C)元 (D)明。
- 有位大臣向皇帝力陳:「晉僻處吳越,乃正朔相承,臣歿之後,願勿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讎,終為大患,宜漸除之,以復社稷。」這位大臣應該是下列何者?(A)伍員 (B)桓溫 (C)王猛 (D)王導。
- 《史記.河渠書》:「韓聞秦之好興事,欲罷之,毋令東伐,乃使水工……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邸瓠口為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上述引文應該是在描述春秋戰國時代的哪一項水利工程?(A
- 元代某位雜劇作家,被學者譽為「可與英國莎士比亞相比美」。其傳世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是《感天動地竇娥冤》。請問這位雜劇作家是下列何者?(A)關漢卿 (B)王實甫 (C)白樸 (D)馬致遠。
- 「農業區以食小麥、青稞為主,畜牧區以食肉飲乳為生。社會上重壯賤老,尚武,重戰死,惡病終;學習古梵文與西域文而自創文字。」以上描述最可能指下列哪一個部族?(A)匈奴 (B)突厥 (C)女真 (D)
- 有一份英國政府文件提到:「與中國全局的事情已經改變,從前中英為仇敵,今則我們與中國政府已有友善的關係,我們現在已能與最高級的政府作直接的交涉」。請問這份文件最可能出於下列哪一個時期?(A)鴉片戰
- 某位人士經歷一場劇變後,指出這是因為當時國家集權太甚,「萬里之遠,皆朝廷所制。」地方無力,導致「外寇憑陵時而莫禦,仇恥最甚而莫報。」請問這位人士最有可能經歷下列哪一個事件?(A)中唐安史之亂 (
- 清代楊昌濬有詩云:「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贏得春風度玉關。」請問此詩是在稱頌下列哪一位人士的功績? (A)年羹堯 (B)左宗棠 (C)岳鍾琪 (D)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