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 小火龍正要去圖書館查百科全書,傑尼龜問小火龍:「你知道百科全書是誰首先編出來的嗎?」請問:小火龍要回答下列哪位人物才是正確的?
(A)盧梭
(B)狄德羅
(C)孟德斯鳩
(D)洛克
(A)盧梭
(B)狄德羅
(C)孟德斯鳩
(D)洛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在室溫下,將一杯濃度為1 M的氫氧化鈉水溶液加水稀釋,下列哪一個圖形可以表示其pH值與溶液體積(V)的關係圖? (A) (B) (C) (D)
- 小蓮利用寒假時去波士頓拜訪親戚,她記錄了三天的天氣變化如附表,請問此三日影響波士頓的天氣系統最可能為何? (A)冷鋒 (B)暖鋒 (C)滯留鋒 (D)以上三者都不可能。
- ( )關於孫中山的兩個革命組織「興中會」、「同盟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同盟會設在東京、興中會設在夏威夷 (B)興中會與同盟會是兩個同時存在、同時運作的革命組織(C)設立的時間,同盟會
- 「由於『他』的努力,現今委內瑞拉、祕魯、哥倫比亞…等拉丁美洲國家紛紛從『甲國』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獲得獨立。」請問:上述的「他」和「甲國」分別是下列何項? (A)拜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B)
- ( )如圖為某金屬元素的表示方法,有關此元素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元素符號為 Pt (B) 個原子中含有 個質子 (C) 質量數為 195,是所有的質子質量與電子質量的總和
- ( )有關顯微鏡使用方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拿取顯微鏡時,僅需以單手緊握住鏡臂即可 (B)觀察樣本時可閉上一眼,僅以單眼觀察即可 (C)若光線不足時,可轉換至高倍鏡可提高亮度 (D)
- 【題組】承上題,此降雨類型的特徵為何?(A)降雨區域大 (B)風力十分強勁 (C)降雨時間短 (D)常伴隨冰雹發生
- ( )清朝中葉後曾發生兩起民眾發起的亂事:「太平天國之亂」與「庚子拳亂」。請問:這兩件史事有何共同點?(A)主事者都曾自立為王 (B)都是假借宗教而起 (C)都得到清廷統治者的支持 (D)都以
- 歷史老師評論:「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個口號,雖然制止歐洲列強對拉丁美洲的侵略,使拉丁美洲各國的獨立得到鞏固,卻也為美國侵略拉丁美洲製造藉口,成為美國在美洲建立「後院」的工具。以此判斷,老師所
- ( )若將某物質分割,所得到的粒子由大到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A)電子>分子>原子(B) 分子>電子>原子(C)原子>分子>電子(D) 分子>原子>電子。
內容推薦
- 有關靜電感應、摩擦起電、感應起電及接觸起電的敘述,何者正確?(A)兩非導體接觸後起電,帶電體的電量增加 (B)塑膠尺與毛皮摩擦起電後,塑膠尺會失去電子 (C)帶電體不經接觸,而使其他導體內正、負電
- 拿破崙曾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所忘卻,它將永垂不朽。」之所以「不會被人忘卻」的原因,請問最有可能是指那一方面對歐洲的影響?
- ( )小瑛趁寒假參加鳥會所舉辦的營隊,這天走著走著停了下來,小隊輔說:「前方的木麻黃林中有小白鷺的族群生活其中。」試問族群的定義為何? (A)生長於同一時期、同一棲地的同種生物集合 (B)生長
- 在啟蒙思潮時期,亞當斯密提出「一隻看不見的手」,認為在經濟市場中,供給與需求會自己決定價格。請問:亞當斯密在經濟上如何主張? (A)政府完全控制 (B)政府進行計畫經濟 (C)政府自由放任 (
- 【題組】( )承上題。請問:下列變法內容,何者是「這一個改革運動」所實施的?(A)廢除科舉制度 (B)實現君主立憲 (C)設立京師大學堂 (D)完成責任內閣
- 每個基本電荷的電量e=6×10-19庫侖,下列何者不可能存在於帶電體? (A)+6×10-38 庫侖 (B) 1010個電子 (C)+48庫侖 (D)6×1020 個電子。
- 奇奇閱讀下列資料,請問這是在啟蒙運動時期,歐陸國家盛行的那一種政治制度?(A)絕對專制 (B)君主立憲(C)共和體制 (D)開明專制。
- ( )當族群變小時,可能有哪些現象同時發生?甲.出生率提高;乙.死亡率提高;丙.遷入率提高;丁.遷出率提高。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丁。
- 地球繞日說曾被教會視為異端邪說,下列何人因此而遭受軟禁?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克卜勒 (D)牛頓
- 通電之後右圖電路圖中,甲、乙、丙燈泡那些燈泡會亮? (皆遵守歐母定律) (A) 甲、乙 (B) 甲、乙、丙 (C) 甲 (D) 全不亮。
- 右圖中,小藍將甲、乙、丙三試管內容物裝妥,並置於裝有溫水的保麗龍盒中40分鐘後,各加一滴碘液於試管中,其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表。【題組】( )此實驗結果可支持下列哪一項敘述? (A)唾液中含有可將
- 小英在圖說世界歷史一書中看到如下圖的漫畫及說明,請問:這應是在介紹科學革命時期,哪一位學者提出的科學研究新方法? (A)笛卡兒 (B)哥白尼 (C)牛頓 (D)培根。
- ( )溫室效應增強不會直接導致何種現象? (A)全球平均溫度升高 (B)水分蒸發速率加快 (C)土壤水分容易喪失 (D)臭氧層的破洞擴大。
- 作托里切利實驗如下圖,不慎滲入空氣,測得管內水銀高度為68cm。若當時大氣壓力為1020gw/cm2, 水銀密度為6 g/cm3,則管內的空氣壓力為何?(A)7cm-Hg (B)687c
- 【題組】在 27 °C 時,於固定容器內置入 2 atm 的 N2O4,而後達 平衡。當 N2O4 之分解率為 25% 時,容器總壓為多少 atm?(A)(B)(C)(D)(E)
- ( )下列是忠恒有關「單細胞生物」和「多細胞生物」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 ( )臭氧層破洞擴大對環境與生物的諸多影響中,以下列何者較無關聯? (A)全球溫度升高 (B)生物罹患皮膚癌的機率增加 (C)植物發生病變 (D)海中浮游生物死亡。
- (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以一定比例結合而形成的物質,此種物質稱為什麼? (A)混合物 (B)化合物 (C)分子 (D)原子。
- (三)右圖為東亞地區的地面天氣圖:【題組】圖中黑色的曲線稱為:(A)等高線 (B)等深線(C)等溫線 (D)等壓線
- ( )氟氯碳化物主要在哪個大氣分層中破壞臭氧結構? (A)增溫層 (B)中氣層 (C)平流層 (D)對流層。
- ( )已知某元素活性很強,可與水發生反應,且反應後的水溶液呈鹼性,下列關於此元素的敘述何者正確? (A)第 族,鹼金族 (B)第 族,鹼土族 (C)第 族,鹼金族 (D)第 2
- 下列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A) 一項 (B) 二項 (C) 三項 (D) 四項 (1)數線上的兩個數,左邊的數一定小於右邊的數 (2) 0 有相反數 (3) - a一定是負數 (4)當 |a| =
- 北宋有王安石變法,明朝有張居正改革,皆是大臣針對國家弊病推行改革措施。請問:以下關於這兩場改革的比較,何者敘述正確?圖 1(A)背景均是宦官干政,皇帝長期不問政事 (B)目的皆為解決財政問題,達
- 宇宙中的能量及地球的物質兩者是下列哪一項? (A)前者不滅,後者則否 (B)後者不滅,前者則否 (C)兩者皆會消失 (D)兩者的總合不滅。
- 歷史系學生發起讀書會,主題是探討宋元明清時期的文化藝術內涵。請問:下列學生中,哪些準備的主題正確?(甲生)書法藝術家-顏真卿、柳公權 (乙生)宗教傳播者-玄奘、利瑪竇(丙生)文學創作者-蘇軾、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