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孔明借箭」這段節錄,有孔明、魯肅、周瑜三個重要的人物,有孔明的小舟、周瑜的駐地、曹操的水寨三個場景,故事發展圍繞著周瑜想藉造箭一事陷害孔明。人物,場景和情節多,但閱讀起來亳不感到凌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巧妙地在事件發生前,先埋下「伏筆」,事件完結了,又簡單地做一點總結,照應上文。請問「吾聞曹操換毛玠,于禁為水軍都督,在這兩個手裡,好歹送了水軍性命」在文中與其相對應的句子是哪一個?
(A))卻說曹操寨中,聽得擂鼓吶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飛報曹操
(B))「恐公瑾心懷忌嫉,又要尋事害亮。」魯肅應諾而去,回見周瑜,把上項事只得實說了
(C))孔明笑曰: 「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D))孔明曰: 「曹操雖被一時瞞過,必然便省悟,只是不肯認錯耳。」

參考答案

答案:A[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416667
統計:A(5),B(2),C(1),D(4),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