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日治初期,總督府基於什麼目標實施「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經濟政策?
(A)擴大外銷品項,厚植臺灣經濟
(B)滿足日本國內的民生需求
(C)滿足臺灣的民生需求
(D)為臺灣工業發展提供充足資金。
(A)擴大外銷品項,厚植臺灣經濟
(B)滿足日本國內的民生需求
(C)滿足臺灣的民生需求
(D)為臺灣工業發展提供充足資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日本佔領臺灣後,臺灣總督府以何種方式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以應付往後從事各項調查與建設臺灣的費用?(A)加重臺灣人民賦稅 (B)實施專賣制度 (C)向日本政府申請經費 (D)向臺灣民眾募款。
- 甲午戰敗後,日軍依據條約派軍由澳底登陸進行接收臺灣的任務,之後進入哪一個城市,舉辦「始政典禮」宣布開始統治台灣?(A)基隆 (B)台北 (C)台南 (D)高雄。
-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設置的「專賣局」,請問下列何者為該單位所販售的物品?(A)鴉片 (B)蔗糖 (C)稻米 (D)茶葉。擷取訊息
- 日本治台政策由「內地延長主義」轉變為「皇民化運動」主要是受到哪一場戰爭爆發所影響?(A)第一次世界大戰 (B)甲午戰爭 (C)中日戰爭 (D)牡丹社事件。
- 日本在下列哪一個治台政策的階段中,標榜「將臺灣視為日本內地的一部份,原則上將日本國內的法治沿用到臺灣。」?(A)無方針主義時期 (B)內地延長主義時期(C)皇民化運動時期 (D)鎮壓抗日活動時期
- 日治時期,由保甲中的青壯年男子組成的什麼組織,主要任務為協助警察「救災」與「鎮壓抗日」?(A)民防團(B)壯丁團 (C)軍隊 (D)民兵。
- 在日治時期,下列何者因為直接與人民接觸,且管理的業務範圍很廣,權力很大,因此被臺人稱為「大人」?(A)臺灣總督 (B)民政長官 (C)保正 (D)警察。
- 西元 1913 年,何人組織抗日活動,高喊口號「驅除日本人,恢復臺灣」,往來臺北與苗栗之間聯繫志同道合者,但該活動最後以失敗收場?(A)劉永福 (B)丘逢甲 (C)余清芳 (D)羅福星。
- 哪一事件落幕後,日本重新檢討原住民的統治政策,不再以大規模武力鎮壓原住民?(A)臺灣民主國 (B)苗栗事件 (C)霧社事件 (D)朱一貴事件。
- 日本在接收台灣的過程中,曾經遭遇台灣民眾強烈反抗。直到何人退回中國,台灣民主國抗日接收的運動宣告瓦解,日軍得以控制全台?(A)劉永福 (B)唐景崧 (C)羅福星 (D)余清芳。
內容推薦
- 自 1930 年代起,日本為配合什麼政策需要,企圖使臺灣成為南進補給基地,開始推動在臺灣推動工業化?(A)西進政策 (B)東進政策 (C)南進政策 (D)北進政策。
- 下列何項建設完工後,使得日治時期的臺灣西半部有了充足穩定的電力供應,將臺灣由農業社會推向工業社會的過渡階段?(A)縱貫鐵路 (B)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C)基隆港 (D)烏山頭水庫。
- 臺灣下列何項農產品吸引日本企業前來設立新式工廠,成為日治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產業?(A)甘蔗 (B)稻米(C)茶葉 (D)樟腦。
- 隨著日本統治台灣策略改變,臺灣總督的性質也隨之更動。請問:下列有關臺灣總督性質改變的情形何者正確?(A)文官總督→武官總督→文官總督 (B)武官總督→武官總督→文官總督 (C)武官總督→文官總督
- 賴和詩歌寫到:「休怕他毒氣、機關槍;休怕他飛機、爆裂彈。來!和他們一拼,兄弟們!」請問這是在描寫哪個事件? (A)牡丹社事件 (B)霧社事件 (C)西來庵事件(D)苗栗事件。
- 歷史學家將日本統治台灣的模式稱為「殖民統治」,而在這樣的統治模式下,任何的施政都何者的利益為優先考量?(A)臺灣 (B)日本 (C)中國 (D)原住民。
- 下列哪一項措施,在「清領時期」與「日治時期」均實施過? (A)實施人口普查 (B)興建鐵路 (C)興建水力發電所 (D)整建港口。
- 日治時期保甲的職責除了有「輔佐警察與地方機構」、「青壯年組織壯丁團」外,下列何者也保甲的重要職責內容?(A)推廣「民族自決」原則 (B)逮捕犯人與取締抗日思想(C)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大權於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多遭逢殖民統治的困境,包括如何面對殖民地蓬勃發展的民族運動,及如何繼續利用殖民地的資源以擴張經濟。」針對上述局勢,當時的統治者在臺灣採取下列何項措施? (A)
- 慎終追遠是漢人社會的核心價值, 台灣人也供奉祖先牌位,按時祭祀。但在某個時期,為了避免違反統治者的命令,必須設法將祖宗牌位藏起來。這種現象最可能發生在下列何人的身上?(A)追隨劉永福抗日的黑旗軍
- Lydia:______Kate want to be when she was a student?Ethan:She______ to be a doctor and helped peop
- 右圖是二水國中歷史亡牌許老師上課的講義,若依據講義內容,圖中的「?」最適合填入下列何者? (A)臺灣民主國 (B)嘉南大圳 (C)霧社事件 (D)總督專制體制。
- 【題組】古寧頭戰役造成了下列何種影響?(A)結束兩岸分治局面(B)美國第七艦隊協防臺灣(C)粉碎共軍進犯金門的企圖。
- 【題組】奶奶說,另一張是「八二三炮戰」的照片。請問:這場戰爭發生的地點應位於下列何處?(A)臺南(B)澎湖(C)金門。
- 【題組】八二三炮戰造成了下列何種影響?(A)國軍棄守金門(B)美國與中共建交(C)兩岸不再出現大規模武力對抗。
- 【題組】照片的兩場戰役,應屬於兩岸關係中的哪個時期?(A)武力對抗(B)政治對峙(C)兩岸交流。
- 【題組】博漢聽到的連日爆炸聲,應該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A)鄭成功征臺(B)西來庵事件(C)美麗島事件(D)八二三炮戰。
- ______ the basketball team won the game, they went to a nice restaurant and______a big party toce
- 【題組】文中「國家的外交局勢日益險峻」,具體表現在兩岸邦交國的數量。附表是兩岸建交國家數目統計,造成我國邦交國數目遞減的重要原因為何? (A)韓戰爆發 (B)八二三炮戰(C)美國與中共建交(D)
- 【題組】博漢全家得以拜訪大陸親戚,是因為哪一項政策實施的具體結果?(A)大三通 (B)開放探親(C)解除戒嚴(D)一個兩制。
- Let’s not visit Spring City. The traffic is heavy______the air is dirty, ______ I don’t like it.
- 一般而言,耕種的農田可以粗略二分為「水田」與「旱田」兩種。右表是臺灣某一段時間旱田占該地總耕地的比例數據表,請問:該表數據的改變與何項建設息息相關? (A)縱貫鐵路 (B)嘉南大圳 (C)日月潭
- ______ a map with you ______ you go to a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A) To take; before(B) Taking;
- 某雜誌對臺灣當時的鐵路建設有以下描述:「目前已修築完成的鐵路,路線包括:一、從基隆經臺北、新竹到中港(竹南),二、從大稻埕、臺北到淡水,三、從嘉義經臺南到打狗等。至於中港到嘉義間,由於需跨越多條
- 1974 年,印尼當局發現一名在叢林中躲藏的「野人」。這個「野人」表示:為避免被「敵人」發現,不敢進入附近村落,自己耕種,獵捕野生動物維生,就這樣度過數十年,對外界事務,毫不知情。日本駐印尼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