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0 ( ) 5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在固定粗糙斜面上,將質量為m物體自斜面底以一初速度自斜面底端沿斜面 向上推出,物體到達最高點後折返回到原點,記錄全程速度對時間關係圖, 應該為:
- 科學家主要利用何種方法推斷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水氣和二氧化碳? (A)依據植物行光合作用的速率推算而得 (B) 依據今日海洋中的碳酸根消耗量推算而得 (C) 依據火山噴發的氣體含量推算而得 (D)
- 【題組】0 ( ) 4
- 【題組】 ( ) 13
- 三個點電荷X、Y、Z位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如右圖所示,Z所受X、Y的庫侖靜電力之合力為F。若X與Y的位置互換,而Z的位置不變,則下列何者為Z所受X、Y的庫侖靜電力之合力方向?【103學測
- 【題組】下列何項是同素異形體?(A) CO,CO(B)石墨,鑽石 (C) (D) C2H5OH,CH3OCH(E) O2,O3。
- 地球內部較重的鐵與鎳陷入核心,輕的物質就往外浮出,形成地球的外層。這種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是如何形成的? (A)地球中心溫度較高,由核融合作用產生鐵與鎳 (B)地球原本就是由高密度的鐵鎳星體,吸收鄰
- 【題組】0 ( ) 3
- 【題組】 ( ) 12
- 下列哪些是發散數列?(A) (B) 1,-1, 1, -1, 1,..., ( -1) , n+1,...(C) (D)3, 3, 3, 3, …
內容推薦
- 【題組】 ( ) The word “decried ” in line 4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A) advocated (B) cond
- 【題組】 ( ) 15
- 進入資訊化社會後,可能發生的現象有:(甲)資訊累積速度日益加快;(乙)資訊人才的需求和從業人員大幅增加;(丙)資訊的提供或服務成為商品;(丁)資訊產品的價格日漸提高。(A)乙丙丁 (B)甲丙丁
- 【題組】0 ( ) 6
- 三、填充題 (共 58 分)【題組】過拋物線x2=8y的焦點F作直線交拋物線於 A(x1,y1 ) ,B ( x2,y2 ) ,已知中點C ,P為拋物線上一點,若y1 + y2 = 8,則的最小
- 【題組】 ( ) 16
- 【題組】 (2)此三平面的幾何意義為 ___________。
- 【題組】0 ( ) 7
- 【題組】 ( ) 17
- 【題組】(3) x2+y2+z2-8x+2z+2之最小值為_______________
- 【題組】0 ( ) 8
- 【題組】 ( ) 18
- 科學家利用哪一種方法來推知古代二氧化碳及甲烷的濃度?(A)冰芯的年冰層厚度 (B)冰芯所含的微粒(C)冰芯中生物化石的種類 (D)冰芯內的氣泡。
- 關於颱風眼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一定在颱風雲系的正中央 (B)眼內有高空冷空氣下沉,故溫度較低(C)眼內天氣最為惡劣 (D)眼的周圍風力最強。
- 受板塊運動影響,台灣的活動斷層走向為何,以哪一種斷層為主?(A)南北走向的逆斷層 (B)東西走向的逆斷層(C)南北走向的正斷層 (D)南北走向的逆斷層
- 若依不同尺度來區分,地球縣在的氣候應處於下列何種狀態?(A)冰室氣候--間冰期 (B)溫室氣候—間冰期 (C)冰室氣候—冰河期 (D)溫室氣候—冰河期
- 地球歷史上哪一時期氣候最溫暖、無冰期發育?(A)前寒武紀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 下列何者是影響地球百萬年尺度氣候變化的主因?(A)溫室氣體濃度的變化 (B)太陽輻射量的變化 (C)造山運動(D)大規模火山噴發 (E)地球工轉軌道變化
- 四、計算題:(每題 10 分,共 20 分)【題組】,B=PAP-1 , 試求:(1) B= ?,則d=?
- 下列何者不是太陽影響地球氣候變化的因子?(A)黑子活動 (B)太陽的亮度 (C)離地球距離 (D)太陽的長波輻射。2 之 3 共 3 頁
- 最新研究顯示,珊瑚可當作探討聖嬰現象的線索,下列何者不是原因之一?(A)珊瑚對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 (B)珊瑚的生長是一年長一輪,可以追蹤年際氣候變化(C)珊瑚生活在表水層,其骨骼能忠實反映某時期的
- 13>在 STP 時,12 公克的煤至多可以產生多少公升的水煤氣?(A)2 (B)4 (C)8 (D)2 公升。
- 下列哪一個物理量,可以代表物體「慣性」的大小? (A)速度 (B)加速度 (C)質量 (D)動能。
- 二、多重選擇題:(每題 5 分,共 50 分)【題組】下列哪些狀況容易使地球進入冰期氣候?(A)大的陸塊向赤道移動 (B)陸塊分裂(C)大規模造山運動 (D)風化作用增強(E)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
- 都市化對洪水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都市化的結果使河道的洪峰時間提早 (B)都市化的結果會使地下水的儲存量增加(C)都市化的結果使河道的洪峰值下降 (D)都市化的結果使地表逕流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