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12年國教著重在素養導向的教學,宜注意的原則如下:1. 整合知識、技能、態度﹕強調學習是完整的,不能只偏重知識層面。2. 注重情境化、脈絡化的學習﹕能將學習內容和過程與經驗、事件、情境、脈絡進行適切結合。3. 兼重學習歷程、策略及方法﹕課程規劃及教學設計能結合學習內容與探究歷程,以陶養學生擁有自學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4. 強調實踐力行的表現:讓學生能學以致用,整合所學遷移應用到其他事例,或實際活用於生活中,更可對其所知所行進行後設思考,而有再持續精進的可能。請以六年級「童年.夏日.棉花糖」這篇課文為例,依上述原則任選 1 個原則思考,說明你會如何設計教學以落實素養導向的精神?申論題文本九、童年˙夏日˙棉花糖 陳幸蕙碧葉扶疏的深巷底,有一棵古老巨大的鳳凰木。童年時候,每逢初夏,當人家院牆角落的幾株向日葵,像一輪輪金黃的圓盤,燦燦然綻開時,那賣棉花糖的老人,便也開始自得其樂的在樹下,標售起一朵一朵蓬鬆若雲的棉花糖了。那真是輕鬆美好的夏日景象之一。一根一根新鮮潔白的棉花糖,不,一朵一朵柔軟甜蜜的祥雲,不徘徊在山巔,不流浪在天上,卻只眷戀不捨的停駐在人間,停駐在巷底,停駐在每一個快樂的男孩、女孩的手中,為綠蔭深濃的小巷,增添了幾分生動的童話氣息;於是,賣棉花糖的老者,便成了捕雲、網雲、巧手織雲的人了。是的,織雲的人!但他不用飛梭,不用紡車,也不去織出整齊的經緯,或細密的圖案;他只是以一小銅勺雪白晶瑩的砂糖粒,緩緩倒入製糖機器中央那神祕的黑洞裡,然後加熱、旋轉、攪拌,於是,一顆顆透明細小的粒子,便被抽成纖纖裊裊、若有若無的糖絲,同時,也開始在細細的木棒上,糾結聚集成另一種美好的形狀了。面對那樣神奇速成的立體編塑,那樣一縷一縷剪裁合度的白雲,你必然會同意,做棉花糖,實在是一種詩意盎然的袖珍手工業,是可愛的街頭藝術,但也是饒富喜劇效果的魔術。其實,做棉花糖的機器,出人意料的簡單。一塊長形呈帶狀的鋁薄片,圍繞成圓形劇場的形狀,再加上透明的防風玻璃板和必要的零件,一座被安置在腳踏車後座的小型流動工廠,就算是配備齊全了。7也許,沒有一個孩子不愛雲,沒有一顆童心是不對雲影充滿好奇與幻想的吧?因此,清寂的午後,或晴朗的早晨,當賣棉花糖的老人,悠閒的騎著腳踏車進入巷口,手裡的響鈴一搖,沙啞的嗓音一揚:「賣棉花糖唷——」成群的孩子,便著了魔似的,紛紛推開自家紗門衝出,緊跟在老人身後,喜孜孜的簇擁著他,像簇擁一位君王,直到把他送到巷底那涼涼翠翠的鳳凰樹下為止。那活潑可喜的生活畫面,在初夏的微風中,充滿了天真的諧趣。曾經,我也是手捧棉花糖,一任陽光輕輕灑在雙頰上的女孩;鬆鬆的棉花、甜甜的棉花,入口即化的那種感覺猶在舌間,但光陰竟悄然飛逝, 屬於棉花糖、屬於蝴蝶結、屬於雀斑的童年,已成為永恆、甜蜜的回憶。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困難0.142857
統計:A(2),B(2),C(1),D(8),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