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下列有關原子的敘述,何者錯誤?
(A)原子序為8的原子,具有8個質子
(B)一個原子的約略質量,主要來自其內所含的中子和質子的質量之和
(C)中性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則帶正電
(D)原子核為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構成
(E)中性原子得到一個質子則成為同元素的陽離子。
(A)原子序為8的原子,具有8個質子
(B)一個原子的約略質量,主要來自其內所含的中子和質子的質量之和
(C)中性原子失去一個電子則帶正電
(D)原子核為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所構成
(E)中性原子得到一個質子則成為同元素的陽離子。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二、在【實驗二:平衡常數的測定】實驗中,A溶液為0.2 M之Fe(NO3)3,B溶液為0.002 M之KSCN,試回答下列問題:【題組】(1)由5mL A溶液與5mL B溶液混合之標準溶液中[FeSC
- 有關根毛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一條根毛包含許多的表皮細胞 (B)礦物質經由根毛細胞的吸收必須消耗能量 (C)根毛主要位於根部的延長部 (D)根毛可以主動運輸吸收土壤中的水。
- 在100℃時,0莫耳甲苯和0莫耳環己烷混合成一理想溶液。達平衡狀態時,溶液的蒸氣壓為700 mmHg,並測得蒸氣中甲苯及環己烷的莫耳分率皆為0.5。在該條件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
- 有關同溫下液、氣體狀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液體具有一定的形狀 (B)氣體具有一定的體積 (C)氣體粒子間距,較其同數量的液體粒子間距更遠 (D)氣體粒子完全靜止不動 (E)液體粒子間的
- 三、在【實驗三:溶解度與溶度積常數】實驗中,部份流程簡化如下:取000克PbCl2(s)加水成100 mL溶液,攪拌達飽和後過濾,再依次用冰水與丙酮洗滌過濾所得的未溶PbCl2固體,此固體經烘乾稱
- 【題組】(3)依據上列兩方程式平衡常數值之大小比較,判斷該溶液的酸鹼性。(2分)
- ◎下圖一是臺灣水資源的利用情形。請問:(1~5題)【題組】臺灣水平衡的式子如何表達? (A)甲+a=b (B)甲+b=a (C)甲-b=a (D)甲=a。
- 濃度均為0M之等體積兩溶液(甲)HCl、(乙)CH3COOH,分別用等濃度之NaOH (aq)滴定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滴定前溶液之pH值:甲<乙 (B)達當量點時所需NaOH之體積
- 某汙水中含有4ppm的有機廢料C6H10O5,又知此有機廢料有40%無法被細菌所分解,則此汙水的BOD值為若干g/L? (A)0.0002 (B)0.0012 (C)0.0384 (D)0
- 【題組】(3)依據題(2)的數據,試求方程式Fe3+(aq)+SCN-(aq) ⇌FeSCN2+(aq)之平衡常數Kc=?(3分)
內容推薦
- 有關生物體內分解作用與合成作用的比較,下列選項何者正確?(A)(B)(C)(D)
- 下列何者為針闊葉混合林的特徵? (A)溼度高,常有霧氣(B)針葉樹種以冷杉林為主 (C)葉子通常有絨毛、鱗片覆蓋 (D)大約在海拔 2,500~3,900 公尺。
- 會對刺激起反應,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徵之一。下列敘述,哪一個是錯的? (A)植物的幼苗會向光亮處生長 (B)蚯蚓會朝著光亮處移動 (C)植物的根會朝著重力的方向生長 (D)將一隻正常的淡水魚放在河流出
- 有關自來水廠的淨水處理,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沉澱法可用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懸浮物質 (B)臺灣的自來水廠主要是利用臭氧來殺菌消毒 (C)用數層細砂過濾,可除去水中之溶解物質 (D)明礬常做為凝聚
- 有下列(a)蔗糖、(b)氯化鐵(Ⅲ)、(c)硝酸銀,水溶液各0.1 M,任取二種同體積混合得:(甲)a+b;(乙)a+c;(丙)b+c,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沸點高低:甲>丙>乙 (B)
- 甲、乙兩種動物的生存曲線如右圖所示,人類若想利用牠們大量消耗又兼顧牠們的永續,則以何方式利用較適宜? (A)利用甲的幼體,因為其存活力較低(B)利用乙的幼體,因為其存活力較低 (C)利用甲的成體
- 下列有關棘皮動物的敘述,何者正確? (A)幼體為輻射對稱,成體為兩側對稱(B)全為海產 (C) 海參不具棘或管足,無法移動(D)海星有極強的再生能力,即使被切成碎片也可再生成原來的個體。
- 當細胞內ATP/ADP的比值偏低時,細胞會做出什麼反應? (A)促進肝醣合成 (B)抑制細胞內物質的氧化 (C)加速有氧呼吸 (D)促進酵素的合成。
- 下列何者所含的原子數最多? (A)49amu的H2SO4分子 (B)1023個Fe原子 (C)64克Cu (D)4x1023個CO2分子 (E)STP下2升O3分子。
- 一、已知定溫下H3PO4之Ka1=2×10-3 ,Ka2=4×10-8 ,Ka3=2×10-13 ,有一濃度為0 M的Na2HPO4水溶液,試回答下列問題:【題組】(1)請寫出HPO4
- 物質以下列何種方式通過細胞膜時,會消耗能量? (A)促進型擴散 (B)滲透 (C)主動運輸 (D)簡單擴散
- 恆春半島的森林近似熱帶雨林,但是樹的高度卻不如熱帶雨林,其主要原因為 (A)雨量不足(B)氣溫過高 (C)緯度過高 (D)季風吹襲。
- 【題組】(2)接著為何需以丙酮沖洗漏斗中濾紙上的沈澱物?(2分)
- 25°C時,10-8M的硝酸溶液,其pH值最接近下列何者? (A)0 (B)5 (C)0 (D)5 (E)0。
- 關於食物在人體消化道中進行化學消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澱粉最先在胃中消化 (B)脂肪最先在小腸中消化 (C)蛋白質最先在口腔中消化 (D)澱粉最先在小腸中消化
- 下列哪一項是擴散作用的必要條件? (A) ATP的供應 (B)水的參與 (C)半透膜的分隔 (D)分子的分布不均勻
- 民國五十年代恆春流行一句俗語「瓊麻抽縷高樓起」,其中所指的植物屬於何種生態系? (A)農田生態系(B)溪流生態系 (C)草原生態系 (D)砂丘生態系。
- 【題組】(3)由以上數據計算PbCl2溶度積Ksp=? (3分)
- 有關大氣的組成成分以及大氣相關性質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惰性氣體以氦的含量最多 (B)對流層及平流層的溫度,隨著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C)氮氣可經植物的呼吸作用而產生 (D)生物腐
- 有關物質反應的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物理變化為分子內原子的重新排列組合 (B)核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C)化學變化為分子內原子的重新排列組合 (D)化學變化的反應熱皆較物理變化的反應熱
- 【題組】(4)取過濾後的濾液20 mL加入過量K2CrO4(aq)得到PbCrO4固體,經過清洗烘乾,稱重得淨重0.0646克,試問:PbCrO4顏色為何?(1分)
- 有關溫室效應與臭氧層產生破洞的相關敘述,以下何者為真? (A)因臭氧層生破洞,使陽光中紫外線能直接照射在地球表面,造成溫室效應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大量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減緩臭氧層破洞的
- 有關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水的消毒、殺菌是物理變化 (B)銅絲在空氣中受熱變黑是物理變化 (C)麵粉發酵膨脹屬於物理變化 (D)金屬鈉放入水中後消失不見屬於化學變化 (
- 兩杯硫酸溶液分別為300克與200克,重量百分濃度依序分別為50%與10%。將兩溶液混合後,則新濃度最接近下列哪一數值?(A)20% (B)30% (C)35% (D)40% (E) 45%。
- 下列有關地殼與土壤的敘述,何者錯誤? (A)氧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C)表土主要是有機物與礦物質的混合體,故顏色較為深暗 (D)表土位於土壤中的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