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 關於各部位的氧分壓比較,下列何者錯誤?
(A)大氣>肺泡
(B)肺泡>身體一般動脈血
(C)身體一般動脈血>組織
(D)組織>身體一般靜脈血
(A)大氣>肺泡
(B)肺泡>身體一般動脈血
(C)身體一般動脈血>組織
(D)組織>身體一般靜脈血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當人體缺少水分時,下列哪一生理變化是不會發生的? (A)體液的滲透壓會下降 (B)血壓會下降 (C)下視丘的受器會有所感應 (D)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會上升。
- 下列有關地殼與土壤的敘述,何者錯誤? (A)氧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C)表土主要是有機物與礦物質的混合體,故顏色較為深暗 (D)表土位於土壤中的最上層,
- 兩杯硫酸溶液分別為300克與200克,重量百分濃度依序分別為50%與10%。將兩溶液混合後,則新濃度最接近下列哪一數值?(A)20% (B)30% (C)35% (D)40% (E) 45%。
- 有關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水的消毒、殺菌是物理變化 (B)銅絲在空氣中受熱變黑是物理變化 (C)麵粉發酵膨脹屬於物理變化 (D)金屬鈉放入水中後消失不見屬於化學變化 (
- 有關溫室效應與臭氧層產生破洞的相關敘述,以下何者為真? (A)因臭氧層生破洞,使陽光中紫外線能直接照射在地球表面,造成溫室效應 (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大量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減緩臭氧層破洞的
- 【題組】(4)取過濾後的濾液20 mL加入過量K2CrO4(aq)得到PbCrO4固體,經過清洗烘乾,稱重得淨重0.0646克,試問:PbCrO4顏色為何?(1分)
- 有關物質反應的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物理變化為分子內原子的重新排列組合 (B)核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C)化學變化為分子內原子的重新排列組合 (D)化學變化的反應熱皆較物理變化的反應熱
- 有關大氣的組成成分以及大氣相關性質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惰性氣體以氦的含量最多 (B)對流層及平流層的溫度,隨著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C)氮氣可經植物的呼吸作用而產生 (D)生物腐
- 【題組】(3)由以上數據計算PbCl2溶度積Ksp=? (3分)
- 民國五十年代恆春流行一句俗語「瓊麻抽縷高樓起」,其中所指的植物屬於何種生態系? (A)農田生態系(B)溪流生態系 (C)草原生態系 (D)砂丘生態系。
內容推薦
- 下列有關「免疫缺失症」的敘述,何者正確? (A)完全由遺傳因子所造成的 (B)胸腺發育不全的病患,主要是因體內無發育成熟的 B 淋巴球 (C)放射性物質或藥物可能會破壞人的免疫系統 (D) H
- X2+與Y-都具有18個電子及20個中子,則下列有關X、Y兩元素的敘述何者正確? (A)X之質量數為38 (B)X2+和Y-具有相同的質子數目 (C)X2+和Y-為同量素 (D)35Cl為Y之
- 英吉曼所利用水綿實驗,結果發現細菌沒有聚集在三稜鏡折射成的光譜中的哪一光波? (A)紅光 (B)綠光 (C)藍光(D)紫光。
- 【題組】1980年代,非洲嚴重的饑荒問題引起全球世人的關注。請問,該地區由早期的自給自足到今日的缺糧、營養不良,主要的影響因素不包括下列何者? 甲、出生率提高,人口大量增加,乙、乾旱病蟲害影響,
- 下列有關氮循環的敘述中何者正確? (A)植物能直接吸收硝酸鹽 (B)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轉換為硝酸鹽 (C)脫氮細菌分解銨鹽將氮釋放入空氣中 (D)腐生細菌進行氨化作用將蛋白質分解並釋出硝酸鹽。
- 有關恆定性之敘述,何者正確? (A)大量飲水後,大部分的水由大腸吸收,由皮膚排出 (B)腎臟是體內排除鹽類的唯一途徑 (C)肺臟兼具有呼吸、排泄與恆定之功能 (D)排汗是皮膚僅有的散熱方式
- 下圖為某一植物莖部維管束的橫切面,已知甲區有許多中空的死細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區為較靠近表皮的組織 (B)甲區含光合作用產物的主要輸送通道 (C)乙區有部分細胞缺乏細胞核 (D)
- 小明設計了附圖的裝置,以了解酵素的一些特性,40分鐘後四支試管均加入本氏液,隔水加熱,結果只有甲管變色呈正反應。試問:小明想了解酵素的何種特性? (A)溫度對唾液作用有何影響 (B)本氏液對唾液有
- 若下圖甲~戊的五種植物其臨界日照都是13小時,其中,若乙、戊是短夜(長日照)植物,其餘三種植物皆是長夜(短日照)植物,圖中白色部分表示光照處理,黑色區域代表黑暗處理,則哪些植物會開花? (A)甲
- 體液包括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兩者電解質的組成並不相同,下列何者為血漿與組織液中含量最多的電解質? (A)K+ (B)HPO4 2-(C)Na+(D)HCO3-。
- 附圖甲、乙表示橫膈肌的位置與呼吸運動的關係。根據圖中資料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圖甲橫膈肌上升,胸腔內的壓力降低,引起吸氣 (B)圖乙橫膈肌下降,胸腔內的壓力升高,引起吸氣 (C)圖
- 200毫升的水中溶解有0.96克的明礬,當明礬完全反應後,則溶液中[H+]最接近下列何者?(A)2×10-3 (B)0.01 (C)0.03 (D)0.18 (E)0.53 M
- 小明去大湖採草莓時拍照如下,若親代個體「葉」的細胞核有 22 條染色體,若將「乙」上種子播種後長成新個體和「丙」個體比較,則哪一項正確? (A)(B)(C)(D)
- 下列變化何項正確?(A)氧化 還原 (B)+Pi -Pi (C)氧化 還原(D)肌酸 →磷酸肌酸+能量 。
- 「猪心的觀察」實驗中,若由上大靜脈灌水入心臟,則水會由下列哪一條血管流出? (A)肺動脈 (B)主動脈 (C)肺靜脈 (D)冠狀動脈。
- 人工洗腎實為血液透析,最有可能取代腎臟的哪個功能? (A)腎元的過濾作用 (B)腎元的再吸收作用 (C)腎元的分泌作用 (D)暫存尿液的作用
- 在顯微鏡下觀察洋蔥鱗葉表皮細胞的構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觀察細胞時,加亞甲藍液,主要使核糖體更清楚的呈現 (B)植物的表皮細胞具有葉綠體,所以葉子呈綠色 (C)加碘液可使表皮細胞的葉綠體
- 下列哪一特徵不會在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身上發現? (A)身體消瘦 (B)失眠及雙手顫抖 (C)眼球突出(D)脂肪堆積及水腫。李生在標記為甲、乙、丙、丁的4個500mL錐形瓶中,分別加入400mL濃
- 下列敘述有關赤道太平洋地區在聖嬰年時相較於正常年時的差異,何者正確? (A)西太平洋水溫升高,東太平洋水溫降低,東風強勁,南美太平洋沿岸湧升流更強 (B)西太平洋水溫降低,東太平洋水溫升高,東風
- 下列何者為自然界中的有機碳源? (A)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B)地殼岩石中的碳酸鹽 (C)寒帶針葉林泥炭土中未分解完全的植物遺體 (D)隕石中所含的碳酸鹽。
- 下列有關淋巴結的敘述,何者正確? (A)淋巴結屬於初級淋巴組織 (B)在頸部、腋窩和鼠蹊部等處的淋巴結尤為密集 (C)淋巴結可以推動淋巴液在淋巴管內流動 (D)淋巴結內液體流動速度較快,可以加
- 「組織中酵素活性」的實驗中,將磨碎的新鮮猪肝倒入玻璃試管中,可與雙氧水起化學變化而產生氣體,這是猪肝細胞內哪一種胞器的功能?此氣體為何? (A)微粒體,CO2 (B)核糖體,O2 (C)溶體,H
- 下列何者不是水循環的作用? (A)調節地球熱量 (B)提供淡水 (C)影響海水鹽度 (D)增加全球總水量。
- 下列有關紅樹林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是因樹葉紅色而得名 (B)此區生物對於鹽濃度的適應性較為狹窄(狹鹽性) (C)此區土壤的氧氣含量低 (D)此區出現在流速較快的溪流出海口。
- 如附圖,下列有關神經元的構造敘述,何者正確? (A) a 負責將收到的訊息傳出 (B) b 負責神經元的生長與代謝 (C) c 負責接收外來的訊息 (D) c 處的細胞膜大多以緊密結合方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