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人類曾經有過一個黃金時代,似乎是普遍的信念。對那個黃金時代的想像,則不外「上古之時,人民淳樸,心行正直,稟性柔和,不相嫉妒」云云。這一想像不能說沒有根據,但絕不是事實,因為生命世界充斥詐偽,人這身濁骨凡胎,全是在那個世界演化出來的,怎麼可能超凡入聖?在動物界,衝突、求偶的場合最容易觀察到詐偽技倆。哺乳類在衝突之際,全身毛髮皆張,看來身軀暴漲,與膨風、灌水無異。肉食動物最忌受傷;兩造越是勢均力敵,越不能硬幹,虛張聲勢是主要的鬥爭手段。即使是「低等」動物,都會玩同樣的遊戲,如蝦蛄。總之,在動物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無上心法;在實戰中,以自信撐起的恫嚇退敵,是常態。不過,天下事相生相剋,詐偽必然導致「反詐偽」。如此因果相尋,詐偽與反詐偽技倆不斷向上提升。於是每一個動物都是天生的騙子,也是天生的偵測詐偽的高手。特別是人,仗著各種理所當然的藉口,三不五時就說謊,敵人、愛人、老闆,無一倖免。我們憑經驗也知道如何判斷旁人說謊:說謊的人緊張、做作,圓謊更難。因此,我們被迫發展更為高明的技倆—自欺。自欺的生物根源極為古老,並非人類獨有的天賦,從自信到過度自信到自欺,並無明顯分際。只是人能說話,不但方便賣空買空,更容易陷入自欺的漩渦,甚至將旁觀者捲入,掀起風潮。自欺在人類歷史中的角色,耐人尋味;一些文學作品不經意地透露的一些觀察,發人深省。如「虯髯客傳」這篇千古名文,刻劃的就是自欺。話說虯髯客有意逐鹿中原,而傳說「太原有異人」,結果打探到李世民。他想眼見為信,等見了李世民後再盤算進退;哪裡知道卻「一見心死」,自嘆不如。可是虯髯客心存僥倖,請師兄出馬打量李世民;沒想到師兄也「一見慘然」,還說了重話:「此局全輸矣!」他才面對現實。要是師兄助長了他的自欺呢?難怪孔老夫子要把「友直」列為益者三友之首了。──節錄自王道還029聯合報
22.根據本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人類曾經有過一個黃金盛世,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B)在動物界,覓食、築巢的場合最容易觀察到爾虞我詐的技倆
(C)自欺是一種詐偽,遠高明於虛張聲勢,這種天份乃人類所獨有
(D)生命世界充斥詐偽,演化結果,每個人既是天生的騙子,也是反詐偽的高手。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