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閱?題每題 2 分;共 8 分生物科技提供了作物改良的許多突破性的進展,其中最具有廣泛而深遠影響的,就是基因轉殖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科學家們利用農桿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感染植物並將其 DNA 插入植物基因體的特殊機制,可將所選定的 DNA 轉殖到植物的基因體中,被轉殖的植物基因可以合成原本自己不會產生的蛋白質。目前被轉殖作物的基因,大多是一些有關抗蟲、抗病菌、抗殺草劑的基因。比方說,一個具有抗蟲轉殖基因的植物,它會自行產生殺蟲蛋白質,而不需要另外噴灑殺蟲劑。如此一來,種植作物就可以少用農藥,將來甚至也可以轉殖耐旱的基因到原本缺水地區栽種的作物中,以解決各地的糧食問題。第一個正式上市的基因轉殖作物(GM 作物)是 1995 年Calgene 公司所生產的 FLAVR SAVERTM 番茄,其乃利用基因轉殖技術,將控制果實軟化的酵素活性降低,以延遲果實的軟化,方便大面積種植時的採收。近幾年來,全球商業化 GM 作物的生產面積已經超過了五千兩百萬公頃,幾乎占了全球可耕地面積的十分之一。目前有商業生產的國家已超過 16 國,其中以美國(68%)和阿根廷(22%)為最大的 GM 作物生產國。而商業生產的 GM作物共有 16 種植物,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其中大豆的 GM 種植比率最高,占了全球所有大豆產量一半以上。 由於 GM 作物有著較優良的遺傳特性,以及種植後不需要特別照顧的優點,故愈來愈多開發中的國家如南非、墨西哥等,相繼開始種植這些基因轉殖作物,以減低種植成本。然而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自行開發 GM 作物並不容易,因此,大部分的 GM 作物勢必要向有能力開發 GM 作物的國家購買。如此一來,這些開發中國家對於開發 GM 作物國家的依賴程度也因此提高,而可能會造成後續的國際社會問題。3另一方面,儘管生物科技提供了品種改良的新契機,但是也有許多人質疑這些基因轉殖植物可能會對自然環境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 由人類所放入的基因可能會流入自然的植物族群中,造成生態上的重大影響。因此,要應用這種技術必須在正式大量生產前進行完整的田間試驗,以了解可能的環境生態衝擊,並且嚴謹的立法以保障生產公司、農民以及消費者的權益。
37.下列哪一作物至今仍尚未有商業化的 GM 作物?
(A)玉米
(B)大豆
(C)水稻
(D)棉花。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