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世家大族的南遷為南方帶來了開發的契機,但是北人因未入南方戶籍,對政府的統治及稅收造成很大的不利,於是從東晉到南朝以來的政府都不斷的在整理戶籍,實施某一政策。此政策的實施,一方面可以增加稅收,二方面可以促進南北人的融合,三方面也有利於荒地的開墾。請問文中所指的是哪一政策?
(A)設立僑州、僑郡
(B)實施占田法
(C)實行土斷法
(D)實行均田制。
(A)設立僑州、僑郡
(B)實施占田法
(C)實行土斷法
(D)實行均田制。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
統計:A(0),B(1),C(4),D(0),E(0)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些可做為高科技產業指標?(甲)產業研發經費占產品銷售值的比例(乙)產業員工總人數(丙)僱用科技人員所占比例(丁)產業產品銷售總額。 (A)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乙、丁
- 《魏書.王慧龍傳》:「崔浩弟崔恬,聽說王慧龍是太原王氏子弟,就將女兒嫁給他。崔浩在雙方結為親家後見到王慧龍,不禁讚嘆說:『不愧是王家的子弟』,因為王氏世代都是酒糟鼻,人們稱他們家為『酒糟王』,王慧
- 周代宗法制的精神,可以用王國維的「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以天,爭乃不生」這句話充分說明。此所謂的「天」是指什麼? (A)表現自然主義的天道 (B)決定嫡庶身分的天命 (C)確定繼統人選的天子
- 某一時期為了防止有人假造譜牒、混淆士庶界限,以鞏固其「官有世冑,譜有世官」的政治特權,因此,編修家譜、族譜盛極一時,且當時不熟悉譜學的人不能在吏部供職。請問「譜牒之學」最盛行的時代應是哪一朝代?
- 關於同是中國史分裂時期的春秋戰國時代、魏晉南北朝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A)兩者都經歷中原以外的異族侵擾 (B) 前者紛亂的時間長於後者(C)兩者皆是中原民族與外族不斷融合的時期 (
- 知識經濟的生產型態為何? (A)少樣少量 (B)少樣多量 (C)多樣少量 (D)多樣多量。
- 成書於戰國晚期的〈呂氏春秋〉,代表著先秦諸子思潮已經走向哪一趨勢?(A)各家思想逐漸形成支派(B)從百家爭鳴走向定於一尊,呼應著政治的一統(C)各家思想互相激盪,儒墨兩家奠定顯學地位(D)各家思想
- 目前發現的中國新石器農業遺址,時間較早者,聚落內除了某個大型房舍外,鮮少其他類型的建築遺址。但是,時間愈晚的遺址,除了該類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著數量不等的小型建築;而且愈到後來,這種小
- 董仲舒《春秋繁露》指出:「天地的五行如果沒有變,君主應當以德行來彌補,廣施於天下,那麼問題就可以消除。如果不以德行彌補,不出三年,天會下石雨,……補救的方法是省徭役、少收稅、開倉庫、賑濟百姓。」
- 一位駐守外地的官員,趁皇帝在東北前線親征的機會舉兵造反。他的手下為他擘畫了三個方案:上策是儘速進入關中,中策要攻入洛陽,下策則為南下江淮地區。皇帝聽到有大臣興兵作亂,立即率軍南返,敉平叛亂。這件
內容推薦
- 考古學家在王城崗、平糧臺、城子崖三處遺址的考古發現,可以為何種史實作為歷史見證? (A)有所謂「城市革命」的發生,說明國家即將出現 (B)有干欄式建築及使用榫卯接合樑柱的技術 (C)證明在新石器時
- 下列有關第三級產業與第四級產業的比較,何者正確? (A)資料的蒐集、處理、分析屬第三級產業 (B)前者所提供多為非實質性的諮詢、顧問;後者則多為實質商品 (C)前者為提供服務為主的產業;後者則否
- 「唐太宗欲以公主下嫁士族時,有感慨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試問有關此資料的詮釋,何者為是? (A)強調世家大族有當官的優先權 (B)士族豐饒的家園
- 戰國時期商鞅曾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下列何者「無法」作為這段話的例證?(A)在秦國境內開始出現郡縣領土 (B)讓開墾荒地有功的平民擁有土地 (C)非公卿家族的人在朝為官 (D)「徙木立
- 商鞅的「首功制」、魯國的「初畝稅」及魏國的「什一稅」均是何種現象形成的一種徵候? (A)宗法制度無法維持 (B)軍國主義下富國強兵的重要 (C)土地私有制度的形成 (D)為了支應軍事上的需求,紛
- 「這位漢帝在位數十年之間,任職丞相共有十二人,其中因有罪自殺或下獄而死,腰斬於市有五人,被免職及平安死於任內的有七人。……在這絕對權威的皇帝統治下,相權被剝奪,決策是由皇帝與近臣所擬定,丞相只是執
- 西周封建制度下,姓氏是統治階級的特權。戰國以後,姓氏分野逐漸泯除,平民逐漸獲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與哪個趨勢的關係最直接? (A)郡縣制度的發展 (B)皇帝制度的形成 (C)以孝治天下 (D)賦役
- 安史之亂不僅是唐代的重要變亂,也對中國整體歷史發展造成多項轉變。請問下列有關安史之亂對中國造成的影響,何者正確? (A)使中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B)安史集團提出「土地公有」的理念,是為中國社
- 五、討論緯向平均之意義。畫這些物理量在對流層高層或低層示意圖,討論之物理意義。(10分)
- 九、有一化合物A(C5H10O)在IR光譜中於 1725 cm-1處有一強烈吸收,在1H NMR光譜中於δ 7(q),δ 0.9(t)有吸收,其相對比例為2:3,請問A的結構為何?(10分)
- 中國歷史上的一場民變,打著宗教的名號起事,以陰陽五行思想相號召,加入者數十萬人,結果雖未成功,但已使得該朝代面臨亡國危機。請問這是指哪一場民變? (A)漢末的黃巾之亂 (B)唐末的黃巢之亂 (C
- 資料一:秦始皇曾對其實施的政策提出辯解,云:「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資料二: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家錢穆曾稱許秦代制度具有理想性,是「一種極純潔偉大之理想,所謂平天下是也。」請問下列選項何者均符
- 根據史料記錄,約二世紀時朝廷為了平定某一外族,導致「兵連師老,不暫寧息。軍旅之費,轉運委輸,用二百四十餘億,府帑空竭。延及內部,邊民死者不可勝數,并涼二州遂至虛耗。」也導致大量精兵為鎮將所掌控,
-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畫龍點睛的說出了中國歷史的必然趨勢。通常統一是常態,分裂是暫時的變局,每遭分裂之際,大都嚴重影響對外積極經略,唯有下列哪一個時代「例外」? (A)春秋
- 三、試以化學構造式寫出下列合成步驟的各產物 A 至 E。(10 分)
- 「齊晉秦楚四國,在成周時還很弱小,封地有的一百里,有的不過五十里而已。後來,晉國憑著三河的阻隔,齊國靠著東海的資源,楚國依仗江淮的天險,秦國憑藉雍州的鞏固,從四方紛紛興起,輪流為霸主」上述這段語
- 15 依據混成(hybridization)的概念,CH2=C=O 中畫線原子,依序分別屬何種混成?(A) sp3, sp2 (B) sp3, sp (C) sp2, sp2 (D) sp2, sp
- 生產者將產品規格化後可獲得下列何項優點? (A)使消費者便於修理、更換和使用 (B)能壟斷市場,創造最大利潤 (C)名氣響亮,足以吸引顧客 (D)減少勞工薪資的支出。
- 一、各縣市擬定區域計畫的目的為何?內容又為何?它和全國區域計畫在功能上應如何區隔?(25 分)
- 日本群島的地形,為何顯得支離破碎?(甲)係古陸塊,受長期侵蝕的結果(乙)受第四紀冰河的侵蝕(丙)板塊擠壓(丁)新褶曲運動的影響(戊)海浪長期的侵蝕,上述正確的有: (A)甲乙 (B)乙丙 (C)
- 東南亞、西非和中南美洲的熱帶栽培業盛行,和下列哪兩項因素關係最密切? (A)殖民影響、氣候溼熱 (B)熱帶氣候、文化習俗 (C)靠近市場、交通便利 (D)人口稠密、資金充足。
- 下列的工業特徵中,何者並「不能」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 (A)產品規格化 (B)生產機械自動化 (C)產品標準化 (D)生產線上的泰勒化。
-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說:「余嘗謂先秦諸子,自孔子至於李斯,三百年學術思想,一言以蔽之,為『平民階級之覺醒』」。意即從平民階級出現的人才,造就中國學術史上的輝煌成就。請問:促成「平民階級之覺醒
- 生長素在農業上的用途很多,並不包括:(A)促進扦插生根 (B)促進單性結果 (C)防止落果 (D)促進果實成熟。
- 日本的年雨量比中國大陸同緯度的地區要多一倍以上,其降雨的來源可能有:(甲)冬季的西北季風(乙)夏季的西南季風(丙)冬季的東北季風(丁)夏季的東南季風(戊)颱風,上述正確的是: (A)甲乙丙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