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五】南太平的國家澳大利亞曾在 1901 年的《聯邦移居限制法案》中,排斥非歐洲的移民。這就是從十九世紀末一直延續到 1960 年代之間的所謂「白澳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官方叫作「限制性移居策略」。白澳政策的目標是,主張社會同化,創造人種上同質性社會。它期望原住民人口衰減,與多數人種混血,最後使它們從同化到消失。而這些主張有州政府的法律支持,歧視原住民,否決它們的公民權,限制它們的保留區。請問:
56. 白澳政策反應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甲)種族中心主義;(乙)文化相對論;(丙)白人優越論;(丁)多元文化論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56. 白澳政策反應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甲)種族中心主義;(乙)文化相對論;(丙)白人優越論;(丁)多元文化論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乙丁。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62069
統計:A(2),B(0),C(50),D(4),E(0)
內容推薦
- 人類為了克服「自然」這個敵人,所發明創造的器物和工具,是指下列哪一種文化?(A)物質文化 (B)社群文化(C)精神文化(D)大眾文化。
- 從該事件所引發的公平性爭議,是由次文化的哪一項特性所導致?(A)次文化會出現反社會的行為 (B)次文化與主流文化會產生衝突(C)次文化是少數成員所共享的文化(D)次文化可以拓展人類文化
- 下列哪些是文化的特性?(A)文化是先天遺傳的 (B)為了滿足需要及解決問題而產生文化(C)只有部分成員可以享受文化(D)文化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 (E)文化有差異性也有共同性。
- 【題組三】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說:「人類自古以來有三個敵人,一個是自然,一個是他人,另一個則是自我。」這句話說明了在生活中,我們不僅面對來自外在自然環境的挑戰,也必須克服人際間的
- 【題組四】某年大學學測國文科出現「網路火星文」試題,要求考生從一篇文章中挑出不適當的用語,修改為較正式的文句,結果引發各界許多爭議,認為試題缺乏公平性,最後教育部允諾未來不會再出現類似的考題,才使風波
- 弱勢族群:優勢族群。請依類比順序選出正確的組合:(甲)人口數量較少:人口數量較多;(乙)社會地位比較低:社會地位比較高;(丙)文化不受重視:文化多元主義;(丁)政治與經濟居於弱勢:掌握強大的權
- 下列有關次文化的敘述,何者正確?(A)次文化通常背離主流文化價值 (B)次文化一直存在人類的社會中(C)次文化的「次」是次等的意思(D)民主開放的社會較有可能產生次文化 (E)次文化愈多,社會
- 題幹所敘等行為,是一種個人或集體思緒混亂、行為悖離正常的行為,這也是下述哪一種現象?(A)文化圈現象 (B)文化離異現象(C)文化涵化現象(D)社會迷亂現象。
- 當下列程式片段執行完畢後,變數 x 的數值為(A) 36 (B) 45 (C) 55 (D) 66 。int n = 0;int x = 0;do {x += n;n++;}while (n
- 臺灣社會的中國餐館菜單上寫著山東扒雞、北京烤鴨、麻婆豆腐、揚州炒飯,此現象是因為什麼?(A)殖民 (B)移民(C)傳播(D)科技。
內容推薦
- 下列哪些是邊緣文化的特徵?(A)只流行於某一特定群體的文化 (B)對該族群而言,其價值不亞於主流文化(C)邊緣文化就是次文化(D)有可能獲得支持而成為主流文化 (E)根源於大團體的文化。
- 下列有關文化相對論的敘述,何者正確?(A)評斷他人的文化要從該民族的看法來衡量 (B)以自身所在的文化去評斷其他民族才有所依據(C)可以使我們以肯定的態度來看文化差異(D)其目的是要比較出文化
- 哈氏管(為神經及血管通過之處)所在的位置為何? (A)甲 (B)丙 (C)丁 (D)戊。
- 世界各地都有反全球化人士示威、抗議全球化,如法國反全球化人士威脅,要以關閉境內的麥當勞等跨國企業來宣示他們反全球化的意圖。請問:從文化跨國化的趨勢來看,下列何者屬於全球化所隱含多元化的意義?(
- 15 下列構形(conformation)中何者最安定?
- 戊構造的成分主要為何? (A)葡萄糖 (B)彈性蛋白 (C)磷酸鈣 (D)脂肪。
- 基於民族尊重與族群融和的前提,近年來政府除將「山胞」更名為「原住民」外,也積極推展少數民族保護政策,其具體措施有哪些?(A)於少數民族居住地區設置民族自治區;(B)增加憲法條款以保障少數民族的
- 華人移居東南亞各國後所受待遇因各移居地有所不同,某位研究華僑史的學者認為某國華僑處境較其他國家華僑為佳的原因時,指出:「那是因為同為佛教國家,且生活習慣相似,因此地位較高,同化度也高。」請問這
- 1960 年代起,多元文化理論成為美國史學的主流,其主要的背景為何? (A) 歐洲霸權開始衰落 (B)新保守主義的盛行 (C)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 (D) 受到恐共、反共的意識型態支配
- 圖七為人體血糖濃度的變化圖,根據圖則下列何者敘述正確?(A)激素甲為昇糖素 (B)激素乙為胰島素(C)甲由胰臟中的β細胞分泌(D)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甲的含量皆不足。
- 下列何者為多元文化中理想的文化發展?(A)摒棄個別族群文化 (B)以本土文化為根基(C)多元文化的語言發展(D)尊重不同價值觀的團體 (E)強調文化的同化融合。
- 請判斷下列的統計表所顯示的意義為何? (A)英、法兩國移民至美國的總人數,單位是「萬人」 (B)德國與日本發展軍備的指標,其數目為槍枝總數,單位是「枝」 (C)美、蘇兩國核電廠所產生的核廢料,
- 美國歷史上,曾有兩位總統候選人舉行電視辯論,當時的廣播也同時播出。結果一般收聽廣播者多認為共和黨候選人表現較佳,收看電視者則認為民主黨候選人表現較佳,最後選舉結果由民主黨獲勝。這位美國史上最年
-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指出:「永遠不希望新加坡成為一個西方式的、自由主義的、個人主義的社會。」為此,新加坡進行了下列何項舉措? (A) 採行威權體制 (B)重視道德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 (C)第
- 假設中國只生產飛彈(武器)與麵包(民生必需品)兩種產品,當該國將大部分的資源投入飛彈的生產,而忽略麵包的生產時,則該國之生產可能曲線(PPC)較接近下列何者?(A) (B) (C) (D)
- 早期聚落的發生地點,通常以易得水源之處為優先選擇,但臨水位置雖易得水,卻易遭受水患的威脅,但下列哪一種地形,不但能近水也能避水,為聚落易發生地點?
- 下圖經過放樣之後的形狀為(A) (B) (C) (D) 。
- 史家不離事而言理,客觀精神乃是歷史寫作的第一守則。在描寫一個歷史事件時,下列哪一項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觀因素的影響? (A)事件發生的時地 (B)事件的前因後果 (C)事件的歷史意義 (D)事件的
- 1960 年代,著名的加拿大媒體理論大師麥克魯漢教授曾說:「我們處在一個嶄新的時代,時間已經停止,空間已經消失,我們現在生活於地球村之中……有些事一發生,全球皆知。」請問麥克魯漢的這句話應是針
- 一、某一複合用途大型購物中心,樓高 52 公尺(m),總建築面積為 8888 平方公尺(m2),其地下一樓(長度 40 公尺,寬度 20 公尺,高度 5 公尺)為供停車場用途使用,面積為 800 平方
- 今人研究中國古史,多有「傳說時代」的觀念,某學者說:「從現在的歷史來看,只有到殷墟時代,才能算作進入了狹義的歷史時代。」此處所謂「狹義的歷史」是指「信史」。這位學者的意見反映了二十世紀中國歷史
- 史家陳寅恪認為歷史要越全越好,一生準備材料就是要寫一篇終極的歷史 (ultimate history),所以他的著作都自謙為「稿」,表示未成最後的定論。請問他的觀點最可能受到下列何人的影響?(
- 題組題:下圖為植物組織的構造圖,試回答13-15題 甲、乙、丙的正確名稱分別為何種組合? (A)薄壁細胞、厚角細胞、厚壁細胞 (B) 厚角細胞、薄壁細胞、厚壁細胞 (C) 薄壁細胞、厚壁
- 如圖 9 所示,若輸入 CLK 的時脈頻率為 16MHz,其 Qo輸出頻率為:(A) 1MHz (B) 2MHz (C) 4MHz (D) 8MHz。
- 一、某家日本電器公司在臺灣設廠,臺灣廠的員工薪資均是以新臺幣支付。總公司為了瞭解臺灣廠員工薪資狀況,做了一些統計分析,考慮下列的統計量及分析。⑴薪資之變異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