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①,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苟②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 乘:ㄕㄥˋ量詞。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萬乘之國:大國。②苟:ㄍㄡˇ,如果。
關於上文,下列選項的分析,何者正確?
(A)孟子從王、大夫、士庶人,層遞推演出上下交征利的好處,附和惠王
(B)再從萬乘、千乘、百乘之家,寫出為了利益,大國併吞小國的下場
(C)「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意謂先有利益再談正義,則可不奪取就滿足
(D)孟子強調「仁義」才能「親愛親人」、「敬重國君」,國家才能安定強大。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