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 有關管路之固定,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不必考慮管夾間距
(B)不必支持管段重量
(C)防止管路位移
(D)保護系統內流體溫度。
(A)不必考慮管夾間距
(B)不必支持管段重量
(C)防止管路位移
(D)保護系統內流體溫度。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有關定金之性質,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依民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契約履行時,定金應返還但不得作為給付之一部(B)契約因可歸責於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定金不得請求返還(C)契約
- 法蘭接頭之螺栓旋緊要求一致時,宜採用何種工具(A)活動扳手(B)固定扳手(C)扭力扳手(D)開口扳手。
- 甲向乙表示,如乙考上特考將贈與汽車一部,乙欣然同意,依民法規定,甲乙之約定法律性質為何?(A)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 (B)附解除條件之法律行為(C)附始期之法律行為 (D)附終期之法律行為
- 電銲作業中傷害皮膚的是(A)可見光(B)紅外線(C)紫外線(D)X 光線。
- 依民法規定,有關消滅時效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時效完成後,債權已經消滅,債權人不得請求給付(B)主權利因時效消滅者,除法律有特別規定者外,其效力及於從權利(C)以抵押權擔保之請求權,雖經時
- 一般所謂 5K-20 之凸緣其中 5K 表示(A)凸緣之重量(B)凸緣之外徑(C)凸緣所承受之壓力(D)凸緣之材質。
- 依銀行法規定,有關商業銀行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商業銀行不得辦理短期放款(B)商業銀行投資營業用倉庫,不得超過其投資於該項倉庫時存款總餘額百分之五(C)商業銀行不得就證券之發行與買賣,
- 試問那種管材最厚(A)"A"管(B)"B"管(C)"C"管(D)"D"管。
- 擴管作業時管端加熱不會造成下列何種現象(A)管厚不均(B)偏心(C)龜裂(D)彎曲。
- 鑽孔工作於將行鑽通時須(A)增壓力(B)減壓力(C)無壓力(D)不變。
內容推薦
- 鋼管對接前,應作固定點銲,位置順序應(A)上、下、左、右(B)上、左、下、右(C)左、上、下、右(D)下、右、上、左。
- 下列那一項與鋼管鉸紋作業無關(A)鉸紋器(B)管鉸刀(C)鉸紋旋盤(D)活動板手。
- 橡膠貼襯管由於防蝕性佳,最適合用於(A)滑油管(B)燃油管(C)海水管(D)淡水管。
- 裝配管線之固定台不應考慮那些因素(A)管徑大小及彎曲程度(B)管內壓力及地基耐壓力(C)將來維護修理方便(D)流體之黏度。
- 田間需水量=(A)作物需水量+田面蒸發量+田間滲漏量(B)作物葉面蒸散量+田面蒸發量+田間滲漏量(C)田間用水量+田面蒸發量+田間滲漏量(D)田間用水量+田間容水量+田間滲漏量。
- 不適合於鋼管的切斷方法為(A)鋸切(B)鏨切(C)砂輪切割(D)氧乙炔切割。
- 鋼管口徑 25mm~32mm 螺紋接合時,所使用管鉗長度為幾公厘?(A)300-450(B)450-600(C)150-250(D)600-900。
- 防止管系內壓力過高則有何種閥之裝置(A)停止閥(B)安全閥(C)止回閥(D)閘閥。
- 水管內有空氣存在時可(A)幫助(B)不影響(C)增加(D)阻礙 水流。
- 切斷鑄鐵管之最佳方式為(A)鋸切(B)氧乙炔切割(C)瓦斯切斷法(D)電銲條切割。
- 鑄鐵排水立管之固定管夾,至少(A)每節 1 只(B)每節 2 只(C)每節 3 只(D)每節 4 只。
- 鑽床鑽孔時,其轉速是依據(A)熟練度(B)材料厚度(C)孔徑大小及材質(D)設備之新舊。
- 支持懸空管線之管架稱為(A)腳架(B)支架(C)吊架(D)座架。
- 氧氣為一種(A)還原(B)可燃(C)助燃(D)催化 性氣體。
- 彈簧吊架主要功能是(A)防震(B)防滑(C)防蝕(D)防熱。
- 鋼管鑽孔前衝打心點之功能係(A)較省力(B)較明顯(C)防滑動(D)作標誌。
- 管路支架數量應以管路(A)種類(B)系統(C)方向(D)設置方法 取決之。
- U 型螺栓管夾之最佳特性為(A)固定(B)防震(C)防滑(D)防熱。
- 氧乙炔切割器使用之乙炔壓力控制在多少公斤/平方公分(A)0.1-0.2(B)0.2-0.5(C)0.6-0(D)0-0。
- 50 公厘之鋼管給水管,其支架間距宜為多少公尺(A)1(B)2(C)3(D)4。
- 下列何種工具最適合用於旋緊凸緣接頭之螺栓?(A)管鉗(B)鯉魚鉗(C)梅花扳手(D)活動扳手。
- 油壓管系統之管路沖洗所用之液體(A)水(B)沖洗滑油(C)空氣(D)柴油。
- 50 公厘之鍍鋅鋼管吊架圓鋼直徑為(A)15(B)18(C)20(D)22 公厘。
- 鋼管彎曲角度 45 度,彎曲半徑為 100 公厘,其彎曲弧長為(A)5(B)5(C)5(D)5 公厘。
- 鋼管螺紋錐度為(A)1/10(B)1/16(C)1/26(D)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