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某獨占者面對的市場需求函數為 Q = 100-0.5P,若生產產品不需要成本,它應該生產幾個產品,才能得到最大利潤?
(A) 50
(B) 100
(C) 150
(D) 200
(A) 50
(B) 100
(C) 150
(D) 200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53571
統計:A(31),B(15),C(1),D(6),E(0)
內容推薦
- 幾位同學討論某一主題時,各自發表意見如下:甲:中國皇帝權力來自上天,不受監督與制衡乙:時代愈晚,相權愈輕,皇帝直接掌理朝政丙:中央政府設有言官,提出建言,針砭朝政丁:地方長官有一定任期,接受中央政府遷
- 一張老相片顯示:火車站中有數列滿載士兵的火車,其中有兩列預計開赴比利時前線,另有一列即將駛往東方邊界,車廂上的標語寫著:「向沙俄宣戰!為祖國奮鬥!」這張相片最可能是何時的情景?(A)1854年的克里米
- 臺灣原本不產耕牛,主政者在南北兩路各設「牛頭司」,負責引進牛隻繁殖,以用於耕作。主政者並在各地修築水利設施,提供耕牛、農具與種籽;又大量招募「中土遺民」前來開墾。這是何時的情況?(A)荷蘭時期(B)清
- 6 下列何者不是市場失靈,政府介入市場的理由?(A)市場可能為自然獨占 (B)有資訊不對稱 (C)為追求公平 (D)市場為完全競爭
- 許多人為「改革臺灣省政」,召開會議,通過組織大綱,以各縣巿參議會為主體成立分會,提出高度自治、廢止煙酒專賣等主張,並與政府展開交涉。這個會議與下列哪一組織最為相關?(A)臺灣文化協會(B)臺灣民眾黨(
- 清末知識分子認為:「天下積弱之本,必自婦人不學始。」他們主張「興女學」,呼籲婦女應受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強弱的依據。這時期士人鼓吹女學的主要背景為:(A)認同國際社會以婦
- 十九世紀中期,一位俄國學者批評政府的某項政策,認為它「改變數百年習慣的生活方式,摧毀自古以來人民與土地的連結關係。」因此他呼籲:「讓我們根據傳統的原則,重新恢復國家與人民、人民與土地之關係。」這位學者
- 一位商人自述:家中原本頗有積蓄,曾經擁有一家運輸公司。後因為投資股票,一夜之間,家財全部化為烏有。他為了養家活口,只得到碼頭當搬運工,但工作並不固定,收入有限。許多朋友則因無法繳付房貸,住家遭銀行查封
- 一位學者主張:政府施政應該配合農民生產活動的季節與時序,如此才能增加生產,糧食供應不虞匱乏。這種想法最早出現於何時?(A)新石器時代早期,農業生產開始發展時(B)周公東征時,為解決軍食提出這種主張(C
- 北魏孝文帝與漢人大臣討論統治人才的來源時,大臣主張應該以能力作為甄選人才的標準,孝文帝卻強調人才出自門第,應以門閥地位作為人才選拔之基準。關於此事,以下敘述何者較為適當?(A)孝文帝漢化程度甚深,因而
內容推薦
- 自某個時期起,藝術創作強調恢復希臘與羅馬的傳統,藝術家精研人體結構,重視透視法。他們的地位大幅提昇,非以往的工匠可比,貴族與富商都願意收購藝術作品珍藏。這個時期最可能是:(A)西元十二世紀(B)西元十
- 西元前3000年以後,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建立政權。有些民族使用閃族語言,有的則使用印歐語言。這些民族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此地區的文化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一個共通的重要
- 中國某一個時期中,許多人呼籲總統賦予內閣全權,召開全國和談大會,並要求:改組內閣,網羅全國和平民主人士,充實和平的內容。他們甚至計畫發動國人,一致擁護和平;更希望美、蘇、英、法等強權能諒解,支持中國希
- 8 下列何者不是自然獨占廠商必有的特性?(A)在需求的範圍內,產量愈大平均成本愈低 (B)會在 LAC 最低點生產(C)具有內部規模經濟 (D)規模愈大愈有效率
- 學者指出:某個時期的農村巿鎮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三角洲;黃河中、下游的巿鎮數量很多,但每個巿鎮的貿易額卻不大;長江三角洲的情況恰好相反,巿鎮數量少,但每個巿鎮的貿易額都很大。不過,政府在兩個地
- 一份臺灣的考古報告記載:其居民主要住在水岸的稍高階地,已形成定居的小型聚落。他們使用石製的生產工具,如石鋤、石斧,種植根莖類的作物。這一文化分布地區廣及中國的閩南和廣東沿海。此文化遺址最可能是:(A)
- 某時期,臺灣當局邀請士紳前往「內地」參訪,不僅補助旅費,還安排他們參觀現代化設施,使其認識現代文明,以利統治。我們如何理解此一作法?(A)清朝領臺之初,以交流化解明遺民反清的意志(B)劉銘傳治臺初期,
- 1938年8月間,某國新聞報導指出:「德國已經正式承認我國,我國政府將於德國首都柏林設立公使館,辦理兩國外交事務。國務院特別任命呂宜文為公使,並以日籍的三源綱一為參事官,王替夫與日籍的伊吹幸隆為書記官
- 圖六是一幅西方人繪製的地圖,製圖者將中國分成蠻夷與震旦,又認定日本是一個大島。中國最南端的角落為莿桐(泉州)城。從泉州出海,可以遇到無數小島。這幅圖反映的是何時的地理觀念? (A)西元二世紀的希臘地理
- 依信託法規定,信託成立後最長幾個月內,委託人或其遺產受破產之宣告者,推定其信託行為有害及其債權人之債權? (A)三個月 (B)六個月 (C)九個月 (D)十二個月
- 日本軍方在一份布告書中說:「我軍所向,蕃人懾服。」但當要與清國議和之際,清國政府生出異議,未能立刻達成和議。「現在,兩國商議已決,即將接受清國請求而撤軍,並將該地人民交還清國。」這份布告書應當是:(A
- 近世臺灣開發以來,逐漸形成「大租戶─小租戶─佃戶」的土地所有與經營結構。某個時期,政府為了解決財政不足的問題,除了清查全臺土地,防止逃漏稅外,更以行政命令,剝奪某個層級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而以政府發行的
- 16世紀以後,白銀通過菲律賓、日本進入中國,從而導致中國經濟發生相應的變化,形成「白銀—銅錢」的貨幣體系。1800-1900年間白銀兌換銅錢數量的變化趨勢應當是:(A)銀價穩定下跌(B)銀價穩定上漲(
- 一位政治人物表示:「我們不能把菲律賓交給德國或法國,這樣不符合我們的經濟利益,我們也不能讓菲律賓人自治,因為菲律賓人沒有自治的能力。我們只能佔領整個菲律賓,教育他們,讓他們文明起來,灌輸基督教的理想。
- 9 下列是一國對花卉和蔬菜的生產可能線組合,從 B 到 C,生產一單位花卉的機會成本為:(A) 300 單位蔬菜 (B) 1/3 單位蔬菜 (C) 3 單位蔬菜 (D) 2 單位蔬菜
- 一位官員指出:為紓緩巿場銅錢不足問題,政府應當禁止民間鑄造銅器。經大臣討論後,向皇帝建議:除銅鏡之外,禁止民間以銅為原料,鑄造器物。此事最可能發生於:(A)秦朝,統一六國後,為促進商業活動,鼓勵民間自
- 西方商人到中國貿易時,地方政府常藉各種名義收取費用,令商人不勝其擾。在一場戰爭後,中國政府同意各國商品除繳交5%的進口關稅外,不用再繳納任何雜費。從此以後,各國貨物正式繳稅進口,到各處販賣。這場戰爭是
- 幾件獸首銅像在一場藝術品拍賣會中公開,供收藏家競標,引來中國政府抗議。這些獸首銅像原本來自北京圓明園,在晚清一場戰爭中遭到外人掠奪,這場戰爭之後,清廷痛定思痛,開始改革。這場戰爭是:(A)鴉片戰爭(B
- 2 新聞報導「塑化劑」導致消費者不敢購買「奶酥麵包」,此對「奶酥麵包」市場均衡的影響為:(A)價格與購買量均提高 (B)價格降低並導致市場存在超額供給(C)價格降低,購買量提高 (D)價格與購買量均降
- 美國與日本簽定條約,規定:「侵犯日本人之美國人;由美國領事法庭審判,如屬有罪,當按美國法律處罰。侵犯美國人之日本人,由日本官方審判,按日本法律處罰。」同時規定:「日本政府准許美國人可以在開放的港口中自
- 「現代化的關鍵在於發展科技。我們不可能光靠空談變成現代國家,我們國內的科技、教育都比附近國家落後20年,我們需要有知識、有訓練的人才,就好像當初的日本。不過他們是靠新興起的資產階級,我們要靠普羅大眾。
- 某時期中,臺灣當局對入港船隻課徵關稅,來臺漢人除繳納田租外,還須申請執照,繳交費用後才可打獵、捕魚;年滿7歲者,均須繳交人頭稅。發布這個命令的人應是:(A)荷屬東印度公司總督(B)鄭氏時期的承天知府(
- 3 關於恩格爾曲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恩格爾曲線是指消費者對某一財貨需求量與價格的關係(B)恩格爾曲線是指供給者對某一財貨供給量與價格的關係(C)某財貨的所得彈性為負時,其恩格爾曲線的斜率為負(
- 10 一個生產完全具有絕對利益的國家,與一個完全沒有絕對利益的國家,雙方交易意願為何?(A)都沒有交易誘因 (B)只要相對價格不等,都有交易誘因(C)只有絕對利益的國家有交易誘因 (D)只有絕對不利益
- 某地方志記載:此地製茶工房林立,茶葉產期,茶行必須僱用許多女工,多則五六十人,少則二三十人,甚至有漳、泉婦女來此短期工作,每日工資四五錢不等。這本地方志最可能是:(A)諸羅縣志(B)彰化縣志(C)臺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