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 測量管子內徑應用
(A)直尺與內卡
(B)直尺與角尺
(C)直尺與捲尺
(D)直尺與圓規 。
(A)直尺與內卡
(B)直尺與角尺
(C)直尺與捲尺
(D)直尺與圓規 。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量具中精確度最差的是 (A)布質捲尺 (B)鋼質捲尺 (C)游標卡尺 (D)分厘卡 。
-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所採用的測量制度是 (A)公制 (B)美制 (C)英制 (D)台制 。
- 下列有關不同厚度鋼板之銲接,何種接頭最不適當?(A) (B) (C) (D)
- 不同厚度鋼板銲接時,如板厚相差 5 公厘則 (A)可逕行銲接 (B)在厚板多出部位切斜 (C)在厚板開斜角 (D)在薄板開斜角 。
- 不同厚度鋼板銲接時,如厚度差大於 2 公厘時則在較厚之板上切斜度,其長度至少為厚度差的 (A)2 (B)3 (C)4 (D)6 倍。
- 不同厚度鋼板銲接時,厚度差在 則必須在較厚的板端超厚部位切斜度。(A)0 公厘以下 (B)0 公厘以上 (C)5 公厘以上 (D)7 公厘以上
- 不同厚度鋼板對接時,厚板在接頭部位切斜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A)減輕銲件重量 (B)減免應力集中 (C)方便銲條運行 (D)增大冷卻速率 。
- 對接時,根部的間隙太大,母材須局部換料,其間隙尺寸應在 公厘以上。(A)3 (B)5 (C)16 (D)25
- 避免銲道龜裂再延伸,可在裂縫那個部位鑽孔: (A)起端 (B)末端 (C)中間 (D)兩端 。
- 對接時,根部間隙太大須局部切換料時,此換料的最小寬度為 (A)400 (B)300(C)100 (D)50 公厘。
內容推薦
- 角度儀(規)的用途是 (A)檢查平面度 (B)檢查高度 (C)測量角度 (D)測量外徑 。
- 測量銲縫 V 型槽之角度宜用 (A)鋼尺 (B)角尺 (C)角度規 (D)游標卡尺 。
- 直角尺的正確角度是 (A)45 (B)60 (C)90 (D)180 度。
- 銲口如留有油脂或污物時,在銲接之前必須清除否則銲道易產生 (A)氣孔 (B)銲淚 (C)變形 (D)銲蝕 。
- 正確鏨削低碳鋼料時,鏨子刀口崩缺的原因是 (A)工件太硬 (B)工件太軟 (C)鏨子刀口太硬 (D)鏨子刀口太軟 。
- 鏨子之材料應採用 (A)低碳鋼 (B)中碳鋼 (C)工具鋼 (D)鑄鋼 。
- 鏨子刀口扁平的稱為 (A)平口鏨 (B)岬狀鏨 (C)圓鼻鏨 (D)菱形鏨 。
- 使用平口鏨子鏨削一般鋼料時刀口角度應為 (A)40~50 度 (B)60~70 度 (C)80~90 度 (D)90 度以上 。
- 鏨削加工時兩眼需注視 (A)鎯頭 (B)鏨子頭 (C)鏨子中央 (D)鏨子刀口 。
- 使用立式砂輪機研磨中心沖時,尖端應朝 (A)上 (B)左 (C)右 (D)下 。
- 手弓鋸鋸切鋼料其速度以每分鐘鋸切 (A)30~40 (B)50~60 (C)70~80 (D)80~90 次為宜。
- 手弓鋸鋸切薄金屬管時應選用 的鋸條最佳。(A)32 齒 (B)24 齒 (C)18 齒 (D)14 齒
- 製作鉗工用的鐵鎚材料應以何種材料最佳 (A)低碳鋼 (B)不銹鋼 (C)軟鋼 (D)工具鋼 。
- 鐵鎚的規格是以 (A)體積 (B)重量 (C)長度 (D)型別 來區分。
- 鎚擊時,鐵鎚的正確握法,手應握持於 (A)鐵鎚柄尾端 (B)鐵鎚柄之中央 (C)靠鐵鎚端 (D)隨意位置 。
- 手握鐵鎚的正確位置是握在木柄的 (A)1/3 處 (B)中間 (C)2/3 處 (D)尾端
- 用劃線針畫線時的進行方向與工件面成 (A)15 度 (B)30 度 (C)60 度 (D)90 度 較為理想。
- 劃線針以何種材料製作為佳 (A)銅線 (B)鎳線 (C)錳鋼 (D)工具鋼 。
- 銼削面不平整呈波浪狀應 (A)加重銼削壓力 (B)減輕銼削壓力 (C)用交叉銼法(D)換新銼刀 。
- 銼削時防止鐵屑附著於銼刀上,銼削前應塗 (A)機油 (B)黃油 (C)粉筆 (D)切削油。
- 一般鉗工銼刀之切齒粗細共分為 (A)2 種 (B)3 種 (C)4 種 (D)5 種 。
- 銼削工作時,於銼刀面上塗以粉筆可以 (A)增加銼削量 (B)延長銼刀壽命 (C)增加美觀 (D)使銼屑易於脫落 。
- 板厚為 30 公厘對接時,為減少變形,理想之開槽型式應為 (A)I 型 (B)V 型(C)J 型 (D)X 型 。
- 方型槽又稱為 (A)V 型槽 (B)X 型槽 (C)I 型槽 (D)斜形槽 。
- X 型槽亦就是 (A)方型槽 (B)斜型槽 (C)雙 J 型槽 (D)雙 V 型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