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 以下兩段資料是學界對清代臺灣社會發展的辯論: 資料一:清代臺灣移民心態上仍認同中國大陸祖籍,臺灣是中國傳統社會的延伸。但隨著時間推移,移民在地緣意識上逐漸認同臺灣本土,社會群體也產生改變,新的血緣和地緣團體形成。 資料二:清代臺灣社會的發展,在政策上傾向於以學習中國各省的社會形態為目標,期能轉變成與中國本部完全相同的社會,並強調中華民族向邊陲地區擴展融合、趨於一體的過程。下列哪些說法正確?
(A)兩者都是在討論臺灣社會變遷的模式
(B)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土著化的過程
(C)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內地化的過程
(D)資料一是土著化過程,資料二是內地化過程
(E)資料一是內地化過程,資料二是土著化過程。
(A)兩者都是在討論臺灣社會變遷的模式
(B)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土著化的過程
(C)兩者都認為清代臺灣社會是內地化的過程
(D)資料一是土著化過程,資料二是內地化過程
(E)資料一是內地化過程,資料二是土著化過程。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以下是一則描述臺灣的史料:「他們不記年月、沒有官吏階級,赤身裸體以繩結記事的民族,不是很奇怪嗎?而且他們雖然住在海邊卻不捕魚,男女雜居卻不淫亂,男女地位相反,住家與墳墓在一起。」觀察以上敘述,
- 某時期,大臣向皇帝上疏說明臺灣的情況:「賊眾散處,耕鑿自給,失於操練,終屬參差不齊。而中無家眷者十有五六,豈甘作一世鰥獨,無故土之思?」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段奏疏?(A)「賊眾」應是指羅漢腳(B
- 這座城市可以說是殖民母國在遠東地區的權力中心,母國不只以此為據點牢牢控制著遠東地區的殖民體系,同時對外進行大規模的國際貿易。而母國的意象也展現在這座城市的規劃設計上,順著運河所建的街區如同阿姆
- 在「鹿港懷舊之旅」中,文史工作者指出:「早期鹿港約有 60 個隘門,現僅存的一座隘門在後車巷,上方寫著『門迎後車』,建於道光年間,是縣定古蹟。保留有的門軸孔、門軌,可知隘門原本有二片大木門,中間
- 清領時期某項貿易商品實施專賣,不許外商與民間直接交易,然因利之趨,外商仍時常違反禁令,私自開採。十九世紀中葉,某國商人在梧棲港私自收購遭到官方查獲扣留,雙方爆發衝突,最後雙方協議,清廷政府開放這
- 資料一: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獸足謂之番。从釆、田象其掌。」 資料二:清代黃逢昶等著《臺灣生熟番紀事》:「臺灣枕夷夏之交,四面濱海。其中層巒聳翠,前後相連。後山為生番巢穴,名曰高山番;山外
- 芝穎是新北市八里地區考古隊的工作人員,日前有民眾在八里某地區發現史前遺物,芝穎被指派前往挖掘文化。請問: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芝穎挖掘後,所繪之八里地區的文化層形態?(A) (B) (C) (D)
- ( )小安在電視上看到介紹中國考古的節目,影片中提到:「某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遺址中還出現如圖一的建築,保留了原始社會村落的原貌。」請問:圖一中的建築最
- 如附圖所示,R甲=2歐姆、R乙=4歐姆,已知兩電路的電池電壓均為12伏特,則圖(一) 的總電流為幾安培?【題組】承上題,圖(一) 甲的電壓為幾伏特?(A)1 (B)(C)(D)4
- 下列對於中國氣候特色的敘述,何者正確? (A)中國極北地方冬季嚴寒,位於北極圈以內 (B)中國最南方的海南省位於赤道上,故終年高溫 (C)中國西部雖處歐亞大陸內部,但仍屬於溫帶氣候區的範圍 (D
內容推薦
- 《渡臺悲歌》中寫到:「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就是窖場(墳場)也敢去,臺灣所在滅人山(必死無疑)」。請問來臺移民主要來自那些省份? (A)福建省(B)廣東
- 清治臺灣初期,大陸官員若要到臺灣當官,可能會面臨哪些狀況? (A)福建人不能在臺灣作官 (B)來臺的官員無任期上的限制 (C)文官可以攜眷上任,武官則不准攜眷上任 (D)士兵皆由大陸調派,三年輪
- 下列何者充分顯示出清治臺灣初期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消極政策? (A)頒布海禁令 (B)禁止在臺漢人深入山地 (C)限制鐵器輸入臺灣 (D)在臺灣建築城垣以防亂黨 (E)成立撫墾總局
- 28 有一個正 10X10-6庫侖的點電荷,距其 10 公尺遠的電場強度為多少牛頓/庫侖?(A)9X103 (B)9X102 (C)9X10 (D)9【註:1/(4πε)= 9X109】
- 資料一:「本地民間信仰的力量仍大,居民又以遊獵為生,居無定所,傳教工作難以持續。」 資料二:「各社設立小學,每學三十人,於是番人多習羅馬字,能作書。荷人又與番婦婚,教化之力日進。」關於以上兩則資
- 【題組】美國政權運作方式最大的優點是什麼?(A)中央集權,便於管理 (B)各州自治,形同獨立 (C)三權分立,相互制衡 (D)開明專制,減少濫權
- 【題組】圖中的(甲)、(乙)、(丙)各指何項政權?(A)行政、司法、立法 (B)立法、行政、司法 (C)司法、行政、立法 (D)行政、立法、司法。
- 下列平方差 1012-992 = 。(A)(100+1)( 100-1) (B)(101+99)( 101-99) (C)(101- 99)2 (D)(101+99)2
- 日治時期為推動「農業臺灣」的產業政策,進行了哪些建設? (A)於各地設立農業試驗場所進行品種改良 (B)建設嘉南大圳,穩定嘉南地區的供水 (C)挖設日月潭,以供應南投山區的農業用水 (D)成立
- 「明朝發展朝貢貿易、海禁政策」、「中國的商品、日本的白銀、東南亞的香料所形成的貿易商圈」、「臺灣鹿隻的大量捕殺、甘蔗的試種植」、「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發展東亞貿易」,請問上述背景可能與下列何事
- 比較荷治與鄭氏時期臺灣的貿易發展,請問兩者的相似之處為何? (A)均以樟腦與糖作為臺灣重要出口商品 (B)均以臺灣為貿易轉運站 (C)皆與英國締結貿易商約 (D)均與中國進行大量直接的貿易 (
- 臺灣光復初期的陳中,原是一位地主,在 1958年時,他已經變成一位富商。下列有關他的經歷敘述,何者是正確的? (A)他祖先留下來不少的土地都被政府徵收,損失慘重,因而不斷與政府抗爭,最後終於獲
- 獎勵投資條例公布於 1960 年 9 月,1991 年 1月廢止。在三十年的時間裡,政府為因應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況,而對此條例作出若干程度的修正。若依照該條例的實施時間來看,它至少歷經那些發展階
- 臺灣開港後,西方傳教士來臺的情形有 (A)藉由醫療打入臺灣社會以利傳教 (B)全都住在港口 (C)帶來不少西方物質文化 (D)傳教對象僅限原住民族 (E)以長老教會的傳教士為主
- 將 250g、10℃的某固體,在一個每分鐘提供 200 卡的熱源上加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係圖,如附圖所示,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物體固態時的比熱為 0.2cal/g-℃(B)此物體固
- 29 有一負載消耗功率為 100KW,無效功率為 100 kVAR。如欲將其功率因數提高為 0.8 時,應加裝電容器之容量為(A)2 (B)2 (C)2 (D)2 (kVAR)
- ( )中國古代缺乏文字的紀載,但是卻留些許多傳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皇五帝的傳說,有關三皇五帝時期的歷史文獻,雖然主要是以傳說為主,但仍反映出某些歷史發展事實,請問三皇五帝的傳說反映當時的什麼歷
- ( )考古學者曾在今日河南省二里頭村發掘出早期人類文化遺址,遺址中有宮殿的痕跡,也發現青銅製品,可見當時人類文明已有一定的水準。根據此宮殿遺址判別,當時已經出現類似國家的組織,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朝
- ( )「這個朝代的統治階層非常迷信,凡事都要經過占卜才考慮進行,他們祭拜鬼神的習俗,後來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傳統,清明節的由來即與其信仰有關。」由上文判斷,這應該是哪個朝代的特色? (A)周朝 (
- ( )「西周初年的封建統治秩序並不穩固,直到此事結束之後,才確立了周天子的統治權力,並使西周的勢力範圍得以擴張到黃河下游地區。」請問:此事指的是下列何者? (A)盤庚定都殷 (B)武王克殷 (C
- ( )書雅剛寫好一篇歷史報告,主題是「西周的社會階級」,內文可能出現哪一段文字? (A)當時社會階級由上而下為貴族、平民、奴隸三個階級 (B)卿大夫為貴族階級中的最低階級 (C)士農工商等人民屬
- 有一位著名作家,經常徵引古希臘、羅馬的論述來反思、探索人的問題,強調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這位作家代表哪一種思潮的精神?(A)文藝復興 (B)專制王權 (C)宗教改革 (D)工業革命。
- 中世紀歐洲後期,商業活動逐漸復甦,造成了哪一種現象?(A)民族大遷移 (B)城市的興起 (C)基督教盛行 (D)封建制度逐漸鞏固。
- 西元 11-13 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其最具意義的影響是什麼? (A)封建制度形成 (B)工商業沒落 (C)促進東西文化交流 (D)擴張東羅馬帝國的疆域。
- 引發「英法百年戰爭」的主要因素為下列何者?(A)法王欲爭取英國王位繼承權 (B)英王欲爭取法國王位繼承權 (C)英王欲擺脫法國的控制 (D)法王欲沒收英王的法國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