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 捲筒輪轉印刷機,更換不同廠牌的捲筒紙印刷時,其張力應
(A)保持不變
(B)適度調整
(C)加大張力
(D)減少張力。
(A)保持不變
(B)適度調整
(C)加大張力
(D)減少張力。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5
統計:A(1),B(3),C(0),D(0),E(0)
內容推薦
- 印刷機使用紅外線乾燥時 (A)不可用噴粉(B)可減少噴粉量(C)可增加噴粉量(D)應用特殊噴粉。
- 捲筒輪轉機後段 (A)附有摺紙器(B)不加摺紙器(C)以裁單張(D)以捲筒收紙 居多。
- 下列文句缺空處的用字若完全正確,則□中應填入的字依序是:「這件□受囑目的案子,先前媒體所以□而不宣,是因為當事人是名門□族。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在諸多證據對他不利的情況下,他也無法再□高氣昂的否認
- 捲筒輪轉機的那一單元如同張頁印刷機的咬爪及傳接筒,使印刷能套印準確 (A)自動接紙單元(B)紙張規位單位(C)張力控制單位(D)摺紙單位。
- 邊導規可控制印紋做 (A)前後(B)偏斜(C)不規則(D)左右移動。
- 下列何者不是影響收紙不齊的因素 (A)左右齊紙拍的緊度(B)上部吹風量大小(C)背後真空剎車的吸力(D)噴粉量。
- 捲筒輪轉機之裁切長度(cut off)通常是 (A)可調整的(B)固定的(C)可更換的(D)半固定式。
- 捲筒輪轉機在設計上有一儲存紙帶區,新紙捲在靜止狀態下完成接紙的方式稱為 (A)零速接紙(B)飛速接紙(C)速差接紙(D)同步接紙。
- 捲筒紙張在摺紙處發生擠紙的現象,下列何者不是主要原因 (A)紙捲有接頭(B)紙張內有破紙或雜物(C)摺紙壓紙輥之間壓力調整不當(D)紙張絲流方向。
- 加大局部供墨墨槽鍵應 (A)反時針(B)順時針(C)不用調(D)順反皆可旋轉。
內容推薦
- 報業捲筒輪轉機以何種乾燥為主 (A)滲透吸收(B)蒸發(C)IR(D)UV。
- 下列何者會影響收紙困難 (A)印刷壓力過大(B)靜電(C)噴粉過多(D)紙張加熱乾燥。
- 10如下圖所示,AB、BC、CD、DA四連桿機構,屬於下列何種應用? (A)雙滑塊機構 (B)曲柄搖桿機構 (C)雙搖桿機構 (D)滑塊曲柄機構。
- 捲筒紙上機印刷時,下列何種現象不會產生張力變化造成套印不準 (A)抄紙時覆捲鬆緊不一(B)紙捲不圓有鬆緊邊現象(C)抄紙時含水率不均(D)放墨量不均。
- 懸臂版鋼筋排紮完成後,若其保護層不夠,則拆模後會產生何種現象(A)不會有什麼異狀(B)懸臂版沿梁邊斷裂(C)懸臂版整片斷落(D)懸臂版變形。12
- 捲筒輪轉機套準度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大 (A)印紙厚薄(B)印紙寬幅(C)印紙張力(D)印紙種類。
- 印刷完畢應立即 (A)確認印刷數量(B)拆除印版(C)清洗墨輥(D)改給紙系統裝紙。
- 給紙時,左右不居中,可調整 (A)壓力(B)邊規(C)咬爪(D)壓紙輪。
- 噴粉之主要目的為 (A)加速乾燥(B)防止反印(C)減少靜電(D)增加光澤。
- 以箍筋圍紮主筋之柱,主筋直徑在 32 ㎜以下時,箍筋直徑不得小於(A)10 ㎜(B)12 ㎜(C)14 ㎜(D)16 ㎜。
- 捲筒輪轉印刷機,紙捲裁切位置調整裝置,會影響到 (A)第一折(B)第二折(C)第三折(D)無影響。
- 張頁印刷,印刷品出現反印可能為下列何種原因造成 (A)噴粉量太少(B)噴粉量太多(C)紙張太厚(D)紙張太薄。
- 給水系統循環水箱的水溫比印刷機上水槽的水溫 (A)高(B)一樣(C)低(D)不一定。
- 張頁印刷檢查收紙時,出現反印時宜 (A)減少隔板(B)增加噴粉量(C)增加版面給墨量(D)增加版面給水量。
- 牆及版主鋼筋間距不得大於牆厚或版厚之多少倍?(A)3(B)4(C)5(D)6。
- 捲筒輪轉印刷機,紙捲左右位置調整,會影響到 (A)第一折(B)第二折(C)第三折(D)無影響。
- 張頁印刷,印刷品出現反印可能為下列何種原因造成 (A)噴粉量太多(B)收紙台積紙量太厚(C)收紙台積紙量太少(D)隔板間隔小。
- 張頁印刷機印刷時為防止反印多採用 (A)噴水(B)批紙(C)懸吊(D)噴粉 裝置。
- 薄殼及摺版,如果鋼筋為 19 ㎜ 以上者,其保護層為(A)2 ㎝(B)5 ㎝(C)3 ㎝(D)5 ㎝。
- 捲筒輪轉機紙捲剎制系統不含以下那一種 (A)剎車皮(B)碟式(C)真空式(D)磁粉式。
- 張頁印刷,正面印墨層未完全乾燥立即翻面印刷,容易在壓力滾筒出現下列何種現象 (A)沾墨(B)墨皮(C)套印不準(D)版污。
- 商用捲筒輪轉機中,紙張經乾燥烘箱後,紙張容易引起 (A)伸長(B)不變(C)收縮(D)無關。
- 混凝土直接澆置於地上,則鋼筋的最小保護厚度為(A)4 ㎝(B)6 ㎝(C)7 ㎝(D)5 ㎝ 以上。
- 決定噴粉量之因素與下列何者無關 (A)印紋面積(B)印墨厚度(C)印刷速度(D)印墨顏色。
- 薄殼配筋,鋼筋間距不得大於薄殼厚度的(A)2 倍(B)3 倍(C)4 倍(D)5 倍 或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