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老師要同學們輪流上臺介紹中國古代的科學發展,阿僑想以兩漢時期的科學家為題材,他應選擇下列哪一組人物?
(A)沈括、畢昇
(B)張衡、蔡倫
(C)司馬遷、班固
(D)李時珍、宋應星。
(A)沈括、畢昇
(B)張衡、蔡倫
(C)司馬遷、班固
(D)李時珍、宋應星。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各地州郡長官每年必須向政府推舉『孝子』、『廉吏』各一人,以因應政府取才的需求,若有違反則將追究相關事責。」這應該是何時期的取才情況? (A)秦朝 (B)漢朝 (C)西周 (D)商朝。
- 孔子極為推崇周公,認為周公的事蹟是後世儒家宣揚的典範。請問:下列何者是周公的事蹟? (A)開啟家天下的局面 (B)打敗桀,建立周朝 (C)制禮作樂來維持秩序 (D)教人耕種為主、製藥醫病。
- 歷史劇《大漢天子》,是以漢武帝作為背景的戲劇。如果你是該劇的編劇,下列哪項敘述可能會改編成為劇中情節呢? (A)採行道家清靜無為的政治方針,與民休養生息 (B)廢除封建,設立郡縣 (C)推動土地
- 相傳中國古代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神農氏教人種植穀物。若對照歷史發展,上述神農氏的行為最早可能出現於下列哪一時代?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器時代 (D)鐵器時代。
- 以前臺灣有菸酒公賣局負責香菸與酒類的生產與經銷,這種由政府「公賣」的制度在漢朝即已推行。請問:漢武帝將哪些項目列入專賣? (甲)鹽 (乙)鐵 (丙)米 (丁)酒 (A)甲乙丙 (B)甲乙丁 (C
- 有關中國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生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北京人居住於洞穴之中,已知用火 (B)就時間推論,山頂洞人生存的年代比北京人還要久遠 (C)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懂得燒製陶器 (D)舊石器時代
- 關於秦朝實施的措施,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秦朝統一六國後,允許六國使用自己的貨幣 (B)修建馳道,是為抵禦北方外族的入侵 (C)利用「獨尊儒術」的手段來控制人民思想 (D)秦朝統一車軌、度量衡
- 小美在書店看到一則漫畫如圖。它的內涵比較接近先秦時代哪一學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 阿芳在查閱歷史課本後發現,「康熙」是清聖祖的年號。請問:在中國歷史上,哪一位帝王首先開始使用「年號」?(A)秦始皇(B)漢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
- 新石器時代初期,人類的社會產生許多變革,人口逐漸增加,最主要原因為何?(A)開始用火取暖與熟食,使生命得以延長(B)進入產食定居時代,農業村落相繼出現(C)發展嚴密的國家組織,保障群體的安全(D)
內容推薦
- 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思想興起,各家思想都有人加以推廣提倡,其中又以儒、道、墨、法四家思想最為重要,但從哪個皇帝開始,將思想定於一尊,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學術的主流? (A)秦始皇 (B)漢高祖(C
-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現今中華民族仍以「漢人」自稱。請問:關於西漢與東漢相關內容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西漢的建國者是高祖劉秀,東漢的建國者是光武帝劉邦 (B)西漢的首都
- 春秋和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時期。從春秋到戰國時期這段時間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東周天子的地位愈來愈高 (B)貴族勢力愈來愈龐大 (C)各諸侯國競爭愈來愈激烈 (D)封建制度
- 附圖是中國錢幣演進示意圖。請問:圖中的「?」可用下列哪段文字資料來解釋? (A)漢武帝推行專賣制度(B)漢初時重新經營西域 (C)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措施 (D)王莽主導進行改革運動。
- 姬瑕生活在西周時代,如果他是周康王的嫡長子,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姬瑕可以繼承周康王的王位 (B)就姬瑕與其他兄弟的關係來說,他應是大宗 (C)與姬瑕同屬貴族階層的還有諸侯、卿大夫與士 (D
- 關於西周與東周的建國與亡國之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東周最後是被齊國統一天下 (B)東周的建國者是周幽王 (C)西周的最後一位天子是因犬戎入侵而被殺 (D)周帄王是西周的開創者。
- 附表是阿勇針對三代開國君主所做的基本介紹,但是卻被老師批評其中某選項有錯誤,你能幫他找出錯誤之處嗎? (A) 丁 (B) 丙 (C) 乙 (D) 甲。
- 「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故聖人陳其所畏以禁其袤,設其所惡以防其姦,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這是春秋戰國時代某一學派的主張。關於此學派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強調君主應行仁
- 關於戰國時代著名的外交策略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張儀提倡「合縱」政策以使六國合力抗秦 (B)「合縱」政策因六國團結一致而打敗秦國 (C)范雎的「遠交近攻」政策是為了阻止秦國的侵略 (D)
- 有關「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的比較,下列描述何者正確? (A)五霸之目的為稱霸諸侯,七雄之目的為併吞天下 (B)五霸是同時並立,七雄則為先後崛起 (C)五霸之間競爭較激烈,七雄之間相處較為和帄
- 附圖是戰國時期的形勢圖。請問:最後爭霸並統一天下的是圖中哪個地區的國家? (A)丁 (B)丙 (C)乙(D)甲。
- 大鵬閱讀《漢書》後,對於這段時期的歷史已有相當的了解。請問:他最可能藉由本書,認識下列哪個歷史人物? (A)管仲 (B)商鞅 (C)張騫 (D)班超。
- 琳君想查詢周公制禮作樂的相關資料,於是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下列哪本書最符合她的需求?(A)《漢書》 (B)《論語》 (C)《史記》 (D)《傷寒雜病論》。
- 二、配合題: ※下列關於漢朝科技、醫學等敘述,請填入與其相對應的人名代號。【題組】著有《傷寒雜病論》,被尊為「醫聖」。(A)華佗(B)蔡倫(C)張衡(D)張機
- 【題組】改良造紙技術,對知識傳播有所貢獻。(A)華佗(B)蔡倫(C)張衡(D)張機
- 【題組】善長於外科手術。(A)華佗(B)蔡倫(C)張衡(D)張機
- 【題組】發明五禽戲,提倡運動養身。(A)華佗(B)蔡倫(C)張衡(D)張機
- 【題組】發明渾天儀,重視天文的研究。(A)華佗(B)蔡倫(C)張衡(D)張機
- 有關選舉過程的敘述,何者正確?(A)登記參選→競選→投票→開票→公布結果 (B)登記參選→競選→投票→公布結果→開票 (C)競選→投票→開票→公布結果→登記參選 (D)競選→投票→公布結果→開票
- 歷史博物館舉辦「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展」,在此次展覽中最可能觀賞到的古文物有哪些? (甲)《漢摩拉比法典》複製品 (乙)木乃伊 (丙)釋迦牟尼神像 (丁)楔形文字泥版(A)甲丙(B)甲丁 (C)乙丙
- 今時我們慣用的一週七天制、採六十進位的時間觀念等,皆是來自哪個地區前人智慧累積的延續?(A)美索不達米亞-蘇美、加爾底亞人 (B)印度河流域-阿利安人 (C)臺伯河畔-拉丁民族 (D)地中海東岸
- 下列哪一個民族最早有「零」的觀念?(A)蘇美人 (B)阿拉伯人(C)埃及人(D)印度人。
- 中國商代為了滿足農業需求,發展出今日的農曆,請問:上古時期,哪些民族也曾發展出自己的曆法? (甲)蘇美人 (乙)腓尼基人 (丙)希伯來人 (丁)埃及 (戊)印度 (A)乙丁 (B)甲丁 (C)甲
- 下列關於《漢摩拉比法典》的敘述,何者錯誤? (A)強調「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B)是經由公民大會議訂完成的法典 (C)對犯罪者的處罰依身分不同 (D)用以維護日益複雜的社會關係和商業活動。
- 小宥上網搜尋「鐵器時代」的資料,瞭解到鐵可能是從隕石礦中發現,直到西元前14世紀左右,位於小亞細亞的哪一文明古國已充分掌握冶鐵技術,將之量產並廣泛運用?(A) 亞述帝國(B)西臺帝國(C)波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