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下列關於複式顯微鏡的成像原理,何者錯誤?
(A)物鏡生成的放大實像,落於目鏡的焦點內
(B)成像經過兩次放大而形成
(C)成像與物體互為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D)與原物比較,為放大倒立實像
(A)物鏡生成的放大實像,落於目鏡的焦點內
(B)成像經過兩次放大而形成
(C)成像與物體互為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D)與原物比較,為放大倒立實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在 25℃,氣壓同為 1atm 之甲、乙兩容器,其體積比為1:2。若甲、乙兩容器內的氣體分別為 CO 和 CO2 ,且碳的原子量為 氧的原子量為 16,則下列何者為甲、乙兩容器內氣體的重
- 手電筒的燈頭、汽車的車前燈使用哪一種鏡子,可以將光源的光線反射後平行射出 ?(A)凹透鏡 (B)凸面鏡 (C)凹面鏡 (D)凸透鏡
- ( )小西在錐形瓶內盛滿水並插入細玻璃管,20℃時管內水面高出瓶塞1cm(如附圖一),80℃時水面高出瓶塞6cm(如附圖二),若將此錐形瓶放入一未知溫度的水中,熱平衡時水面高出瓶塞3cm,則水
- 期末考時,小芬雖然有充分準備,但還是非常緊張,拿到考卷時甚至心跳加快、手腳發抖;就因為太緊張造成答題速度受到影響,時間到了還有好幾題沒寫,當老師喊出停筆的時候,她難過得掉下眼淚。右圖為人體的中樞
- ,左列三種碳原子的敘述何者正確?(A)三者的電子數不同 (B)三者的質子數不同(C)三者的中子數不同 (D)三者的質量數相同
- 【題組】物體到達P點的時間t1為?(A)0.5秒(B)4秒(C)1秒(D)2秒
- 關於中生代時期,地球上生物分布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中生代的陸地上,已生長著許多高大的蕨類和裸子植物 (B)動物都是大型爬蟲類,例如:恐龍,此時鳥類尚未出現 (C)中生代末期,地球環境發
- ( )蚊子的翅膀每分鐘振動約 300000 ,試問所產生聲波的頻率約為何? (A) 300 赫 (B) 500 赫 (C) 5000 赫(D)30000 赫。
- 科學家主要是依據下列何種方式將原生生物界分為原生動物、原生菌類及藻類? (A)獲得營養的方式 (B)運動的方式 (C)光合作用的有無 (D)細胞的數目。
- 【題組】( )圖(二)當天的節氣為下列何者?(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內容推薦
- 淋巴雖然在淋巴管內流動,但最後仍會注入哪一種血管,重回血液循環中? (A)動脈 (B)靜脈 (C)微血管 (D)以上都會。
- 某地同種的黑色蛾和白色蛾在不同年代所占有百分比如下圖,下列推論何者最合理? (A)白色蛾因被黑色蛾捕食而減少 (B)增加的黑色蛾是由白色蛾突變而來 (C)環境中不利於白色蛾的因子增加(D)白色蛾
- ( )如圖為臺灣附近的板塊構造示意圖,請根據此圖判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臺灣的火山大多為安山岩質 (B)綠島逐漸向臺灣靠近,將來可能會成為臺灣島的一部分 (C)板塊交接處在中央山脈 (D)
- 【題組】植物行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請選出正確的敘述? (A)暗反應需有葉綠素才能進行 (B)「暗反應」又稱碳反應是在晚上進行 (C)丁是澱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 (D)乙物質可提供生物進行呼吸作
- ( )根據歷史,人類利用銅器早於鐵器,但在博物館所保存的古物中,往往銅器多於鐵器,這可能與銅和鐵的何種性質有關?(A)重量及導熱、導電 (B) 硬度及熔點 (C)活性及表面生成物 (D)顏色與延
- 下圖為光合作用的示意圖,請回答14-16題【題組】圖中呈橢圓形,負責進行光合作用的胞器為何?(A)細胞核 (B)粒線體 (C)葉綠體 (D)液胞。
- 超聲波探測發現下列哪一種海底地形之後,建立了海底擴張學說的基礎? (A)洋底盆地 (B)海底珊瑚礁 (C)大陸邊緣 (D)中洋脊。
- ( )下列哪一項與達爾文的天擇說內容較沒有相關?(A)個體差異(B)生存競爭(C)適者生存(D)器官的使用與否
- 仔細觀察波浪逐漸接近岸邊,將可看見會有哪些變化?(應選三項) (A)波長變大 (B)波速變快 (C)波高變大 (D)波形愈不對稱 (E)形成碎浪。
- 一、圖一的單相電路中,電源透過線路阻抗為(1+ j4)Ω的線路,供電給阻抗為(39 + j26)Ω的負載,已知電源的有效值為 250V。試求:(每小題 5 分,共 20 分)【題組】⑴負載電流 IL。
- 下列有關生物分類中「原核生物界」的敘述,何者錯誤? (A)可能演化出原生生物界之生物(B)有完整細胞膜而無遺傳物質 (C)藍菌為其代表生物 (D)缺少核膜的構造。
- 【題組】物體到達Q點時的速度為?(A)4m/s(B)6m/s(C)8m/s(D)10m/s
- 如下圖所示,冰島為中洋脊露出海面所形成的火山島嶼,史蒂芬柯瑞若想參觀最新的火山活動,應前往島上哪一區域附近見到的機會最大? (A)甲 (B)乙 (C)丙 (D)以上均無法看到。
- 臺灣主要的變質岩區集中在下列何處?(A)中央山脈 (B)大屯火山群 (C)海岸山脈(D)林口臺地。
- 元素週期表中,「族」是利用各元素的何種特性相似而加以分類?(A)沸點高低 (B)化學性質 (C)原子量大小(D)中子數的多寡。
- 相同的兩銅球甲和乙,甲帶 庫侖的正電荷,乙帶 庫侖的負電荷,接觸後再分開,若接觸前後兩球距離相同,則接觸前甲、乙間的靜電力大小是接觸後的多少倍? (A) (B) (C)
- 關於草履蟲的敘述何者錯誤? (A) 含葉綠體 (B) 屬原生生物界,原生動物 (C) 可運動 (D) 單細胞。
- **附圖為日、地、月相對位置與潮差關係的示意圖,試依圖回答 34-35 問題:【題組】下列何者是影響地球潮汐規模大小最主要的原因?(A)萬有引力 (B)地軸傾斜 (C)地球自轉 (D)海底地形
- 當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後,何者一定會改變?(A)原子的重量 (B)原子的個數 (C)原子的種類(D)原子的排列方式。
- 將一30kgw的物體以3種方式拉至牆頂如右圖所示,不計任何阻力等速上拉,最小施力分別為 ;施力作功分別為請問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FA=FB=FC (B) FA<FB<FC (C)WA=W
- 分別測量運動前和運動後,每分鐘的心搏與脈搏次數,結果如右表,試比較下列各數值的大小,何者較合理?(A)Y<W (B) Y=Z (C)Z<W (D)X<W
- 已知生物演化歷程中,從水生生物演化出陸生生物,必須克服許多問題,包括氣體交換、浮力變小與身體承重增加、環境濕度減少與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等問題。則關於「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 請參考右圖,試回答~ 的問題:【題組】月球由甲→乙→丙的運行過程中,我們由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積如何變化? (A)持續漸增 (B)持續漸減 (C)先漸增再漸減 (D)不減也不增。
- 如右圖是某種養分在人體消化道內的改變情形,你認為這是哪一種養分? (A) 蛋白質(B) 澱粉 (C)脂質 (D)維生素。
- 當地下水抽取量大於補注量時,常會發生地層下陷的情形。如表為某地區年抽水量與年補注量的統計表。依據表中資料推測,因抽地下水所造成之地層下陷最可能發生於下列哪一個時期?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