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下列作家的生命經驗,何者可以作為「不以隱約而弗務」的例證?
(A)出兵北伐前夕,上奏出師表以勸勉後主應親賢遠佞、不妄自菲薄的諸葛亮
(B)為彌補臺灣歷史殘缺之憾,而花費十年矢志編撰臺灣通史的連橫
(C)身在偏遠黃州,面對山水緬懷歷史,興發人生體悟而寫下赤壁賦的蘇軾
(D)面對臺灣人械鬥之禍,而寫作勸和論以期達到規勸效用的鄭用錫。
(A)出兵北伐前夕,上奏出師表以勸勉後主應親賢遠佞、不妄自菲薄的諸葛亮
(B)為彌補臺灣歷史殘缺之憾,而花費十年矢志編撰臺灣通史的連橫
(C)身在偏遠黃州,面對山水緬懷歷史,興發人生體悟而寫下赤壁賦的蘇軾
(D)面對臺灣人械鬥之禍,而寫作勸和論以期達到規勸效用的鄭用錫。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25
統計:A(9),B(10),C(8),D(4),E(0)
內容推薦
- 如附圖,60公斤重的物體用細繩懸於天花板,物體一側與力常數k為500公斤重/公尺的彈簧相連,彈簧質量不計,施一水平力於彈簧上,使繩與鉛直線夾37°,則彈簧伸長量為 (A) (B) (
- ( )下列「 」中的字,何組讀音相同? (A)不可力「強」而致/「強」弩之末 (B)故能免於斯「累」/危如「累」 卵 (C)審己「度」人/「度」量衡 (D)「鮮」能備善/「鮮」為人知。
- ( )〈赤壁賦〉的第一段以「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描寫赤壁之景,之後「水」、「月」的意象在文中不斷出現,下列關於「水」、「月」的作用,何者敘述有誤? (A)手段除以「
- 判別火山岩和深成岩,主要根據下列何項? (A)結晶顆粒的大小 (B)礦物成分的不同 (C)SiO2含量的多寡 (D)比重的大小 (E)顏色的深淺。
- 明代後期一位來自蘇州的考生,到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這位考生可能經歷下列何事? (A)該生通過鄉試後,即獲准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B)在茶館裡,該生聽北京居民議論著官軍與日本的戰事 (C)該
- ( )閱讀下文,判斷□□□中應填入的人是:「我可以說□□□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
- ( )〈留侯論〉中,「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一句意義近於下列何者? (A)富貴人家子弟,備受保護與照顧,因此不怕盜賊搶匪之侵凌 (B)紈袴子弟因家境富裕,因此
- 若考慮氣壓梯度、地球自轉及摩擦力,則風向為 (A)東北風 (B)西北風 (C)東南風 (D)西南風。
- 己知四點A(1,2,-1)、B(2,0,3)、C(1,4,-2)及D(1,-3,5).求以 為三鄰邊的平行六面體| (A) 3 (B)7 (C)11 (D) 15
- ( )有關〈留侯論〉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文中以夫差為例,說明能下人以報仇,能忍以成事 (B)「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意謂圯上老人所深折的是項羽少年剛銳之氣 (C)項籍百戰百勝而輕用
內容推薦
- 一彎曲的載流導線,其上電流為 I,由三部分組成:a、c 為直導線,b 為半徑 r的圓弧導線,則圖中 O 點的磁場量值為何? (A)0
- ( )以下有關魏晉南北朝詩人的介紹,何者錯誤? (A)謝靈運,人們稱他謝康樂,是中國文壇上第一位大量創作山水詩的詩人 (B)建安七子中,有「七子之冠冕」之譽的是王粲 (C)李白有詩「蓬萊文章建安
- ( )〈留侯論〉中「肉袒牽羊以逆」一句,表示下列何種行為? (A)放下武器言歸於好 (B)責罰自身以明認錯心跡 (C)負荊請罪 (D)以送羊表示友好之意。
- ( )下列有關建安七子的說明,何者正確? (A)孔融:以散文著稱,《典論‧論文》評其為「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 (B)徐幹:以書檄著稱,《典論‧論文》評其為「章表書記,今之雋
- ( )《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意謂: (A)文章以氣勢為主,人應秉持正氣,不可勉強行惡 (B)文如其人,無法勉強而作 (C)文章的好壞全由天賦決定,無關功力
- ( )下列各選項「 」內的詞語,釋義正確的選項是: (A)「不遠千里」與「尺寸千里」均指距離極近 (B)「萬乘之國」與「千乘之家」指天子與諸侯兵力多寡 (C)「不奪不饜」與「終身不饜」均指絕不終
- (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完全不同的選項是: (A)纏綿「悱」惻/「緋」聞/「蜚」聲國際 (B)家有「敝」帚/徇私舞「弊」/「蹩」腳貨 (C)沛國「譙」人/「樵」夫/觸「礁」 (D)「懾」
- ( )下列有關蘇軾與其父洵、弟轍的比較,何者正確? (A)蘇軾,字子由;蘇轍,字子瞻,兩人名與字相輔相成 (B)三蘇皆以史論、策論見長,然蘇洵文風筆力強勁,條理明晰;蘇軾則思想恢弘,才氣縱橫;蘇
- ( )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一句的含意是什麼? (A)心中懸念的是遠方的人可曾捎來音訊 (B)描寫秋月皎潔 (C)雁群飛回,就好像見到思念的人重回月光下的西樓似的 (D)預期
- ( )根據史記留侯世家記錄:「張良在行刺秦始皇失敗後,逃到下邳時,曾在橋上遇到一個老人,老人先故意丟鞋到橋下要張良撿起,並替他穿上。後來又約張良一早相見並必須比老人早到,如此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到橋
- ( )瑞會整理了有關「詞」的敘述,何者說明正確?(甲)別名曲子詞、詞餘、倚聲(乙)屬於韻文,產生於唐,發展於五代,盛行於宋(丙)詞有詞調,通稱詞牌,為填辭時所依據的樂譜,與內容無關(丁)句子可長
- ( )「□留之際,他說出了隱瞞一生的祕密。」上述中宜填 (A)獼 (B)謎 (C)禰 (D)彌。
- ( )下列關於史書的說明,正確的有: (A)詳國家體制、典章制度者,在《史記》用「志」來記載,在《漢書》用「書」來記載 (B)《漢書》係由班固一人所獨力完成 (C)《三國志》一書,裴松之注蒐求傳
- 如【圖38】所示之工件’其錐度値爲: (A) 1/4(B) 2/5(C) 4/5(D) 1/2
- ( )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可用後者替換? (A)「一晌」貪歡/恆常 (B) 簾外雨「潺潺」/迢迢 (C) 「了卻」君王天下事/完結 (D)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錦書。
- ( )選出用字正確的成語 (A)舉足輕重 (B)縱情傲舞 (C)斷章取一 (D)求雨新知。二、多重選擇題(共30分,每題2分)
- ( )下列關於《典論‧論文》中對於文章的各項敘述,何者正確? (A)批評論:「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點出文人常有闇於自見的毛病,作者認為「審己以度人」才是正確的批評態度 (B)作家論:首提出建安七
- ( )〈留侯論〉:「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關於此句的說明,下列哪些正確? (A)何者的「者」用法當如「何則」的「則」,或是「何哉」的「哉」 (B)「不死於
- ( )孟子在齊國拒絕國君餽贈,此舉合乎何種態度? (A)安時而處順 (B)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C)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D)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
- ( )下列關於詩與詞這兩類文體,何者敘述正確? (A)所有的詩與詞皆入樂可歌 (B)詞由詩演變而來,所以又稱「詞餘」 (C)詩、詞皆分古體與近體 (D)近體詩和詞皆有平仄的限制。
- ( )下列各組文句,「 」內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高祖發怒,「見」於辭色 (B)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髮/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 (C
- ( )淑禎整理了「賦體」的淵源,哪些說明正確? (A)賦源自於《詩》六義,義取鋪陳 (B)詩、賦同可歌之文體,只是南北環境造成風格迥異 (C)戰國時叫做「辭」的文體,到了漢代則稱「賦」 (D)莊
- 陳同學利用周休二日到臺南作古蹟巡禮時,來到一個原住民族群的公廨,看到公廨裡面有一個盛著清水、插著甘蔗葉的壺,導覽人員說這個族群很重視對「阿立祖」的崇拜,此壺即阿立祖的象徵。這可能是哪個族群? (A
- ( )下列有關「建安文學」的說明,何者錯誤? (A)指東漢建安至曹魏黃初、太和年間的文學作品 (B)代表人物有三曹、建安七子等 (C)文章特色明朗剛健,表現出盛世英雄不可一世的風采與氣度,語言華
- ( )(甲)他的詞早期以反映豪華浪漫的宮廷享樂為主,風格清麗婉約;亡國後所作,多寓身世感慨,哀怨淒涼,有「詞中之帝」的稱譽。/(乙)他善於透過景物的鋪排抒發情感,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早期所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