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1. 吸濕性最佳者為
(A)絲
(B)麻
(C)棉
(D)尼龍。
(A)絲
(B)麻
(C)棉
(D)尼龍。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色彩純淨或濃淡的程度稱為(A)彩度(B)明度(C)色相(D)亮度。
- 色彩的三原色為(A)紅、黃、綠(B)紅、黃、藍(C)紅、白、黑(D)紅、藍、綠。
- 最適合做抽紗繡的布料是(A)毛料(B)絲綢(C)棉布(D)麻布。
- 作品繡製完成時,應於作品之(A)正面(B)反面(C)正反兩面(D)桌面 作一翻檢查並且剪掉多餘的線頭。
- 電繡車腳弓寬窄幅度大多為(A)0~2(B)2~5(C)5~2(D)2~3 公分的寬度。
- 暖色中帶有興奮感是屬於何種配色方式(A)暖色與寒色(B)暖色與暖色(C)暖色與暗色(D)暗色與暗色。
- 繡繃的材質種類很多,以(A)塑膠(B)金屬(C)籐(D)壓克力 製成,其堅牢度最佳。
- 25 關於細胞內各種胞器的敘述何者錯誤? (A)粒腺體可以代謝葡萄糖產生能量(B)液胞具有儲存水分、廢物的功能(C)葉綠體可以行光合作用(D)粒腺體可以代謝葡萄糖產生能量,製造蛋白質。
- 繡製 曲線時,起收針的尖點以何種針法繡製(A)開針(B)平針(C)旋轉針(D)搖針。
- 一般棉、麻布料縮水方法為(A)蒸氣燙(B)浸水晾乾(C)噴水再燙(D)乾燙。
內容推薦
- 電繡時是以(A)腳弓(B)踏板(C)馬達(D)天平 帶動皮帶運轉飛輪之用。
- 上、下線太緊,繡製大開針時會產生(A)浮上線(B)毛線(C)拋線(D)布有皺紋 之現象。
- 下列尺度註記方式,何者錯誤? 。
- 23 細胞膜是由何種成分構成? (A)醣類、蛋白質、脂質(B)纖維素、葡萄糖、蛋白質(C)蛋白質(D)澱粉。
- 作品整理整燙時,無論是作業方式、整燙的器材設備,不外乎(A)抽風設備(B)光線條件(C)整燙溫度(D)噴氣設備。
- 車繡時上、下線粗細差異大,會產生(A)直線(B)浮線(C)斷線(D)斷針 之現象。
- 整理布紋應注意(A)經緯紗的斜度(B)經緯紗是否成垂直(C)布料防水性(D)布料的通氣性。
- 熨燙黏襯時,宜用(A)噴水熨燙(B)噴汽推燙(C)蒸汽壓燙(D)乾燙壓燙。
- 對比色的配色是在色相環上成(A)120~150(B)90~120(C)60~90(D)150~180 度的色相彼此間的配色,很容易有活潑、明快的感覺。
- 三原色可以互相調配出橙、綠、紫以及紅橙、黃橙、黃綠、藍綠、藍紫、紅紫……等 12 個(A)原色(B)光環(C)間色(D)色相 正可組成一個十二色相環。
- 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稱,紅、黃、藍三個色相稱為(A)原色(B)混色(C)彩色(D)間色。
- 類似色的配色為在色相環上與指定色相成(A)20~45(B)45~60(C)30~45(D)30~60 度的色相,其配色易產生統一性與穩定性。
- 如果繡面看見底線,即表示(A)上線太鬆(B)上線太緊(C)下線太鬆(D)下線太緊。
- 24 植物的細胞壁是由何種成分構成? (A)蛋白質、脂質(B)纖維素(C)核酸(D)澱粉。
- 電繡針的溝槽應朝自己,否則會有(A)跳針及斷針(B)斷針及斷線(C)跳針及斷線(D)不受影響 的現象。
- 整燙刺繡作品宜(A)在通風處晾乾,再噴水整燙(B)在通風處晾至半乾再整燙(C)在陽光下曬乾再噴水整燙(D)在陽光下曬到半乾再整燙。
- 電繡安針應儘量往上裝到最頂點,否則會發生(A)車子卡住不動(B)梭殼會損壞(C)大釜無法運轉(D)跳針、斷針。
- (A)暖色與暖色(B)寒色與暖色(C)單色相配色(D)補色與補色 的配色,對比很強,要變化其明度與彩度,才會得到良好的配色。
- 如果電繡針針孔不能對正,也不會發生(A)跳針(B)斷線(C)斷針(D)浮線 的現象。
- 26 製造蘿蔔乾之前,先將蘿蔔加入食鹽攪拌均勻,則蘿蔔愈來愈萎縮,外面水分卻愈來愈多,這是因為 (A)鹽破壞了蘿蔔的構造,蘿蔔細胞破裂使水分滲出(B)食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水分增多(C)加入了食鹽後,
- 為避免電繡作品完成後扭曲變形,在繡製前應先(A)低溫熨燙(B)理正布紋(C)噴水(D)布邊縮縫。
- 電繡車穿上線時,應先將(A)天平(B)飛輪(C)上線調節器(D)針孔 調升至最高點後依序穿線。
- (A)亮度(B)角度(C)彩度(D)明度 是色彩的純正性,也就是色彩清濁的程度。
- 下列何種布料,因抗縐性差,故應先下水或噴霧,然後由背面用熨斗熨燙,修正布紋?(A)絨(B)棉、麻(C)絲、綢(D)尼龍。
- 27 有關物質進出顯微鏡觀察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氧氣靠擴散作用進入細胞(B)細胞膜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C)葡萄糖是由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攜帶進入細胞(D)礦物質可經由擴散作用自由進入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