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晚清時期的「戊戌變法」是誰主導?
(A)下令禁鴉片的道光
(B)支持康有為改革的光緒
(C)支持革命運動的孫中山
(D)守舊勢力為首的慈禧
(A)下令禁鴉片的道光
(B)支持康有為改革的光緒
(C)支持革命運動的孫中山
(D)守舊勢力為首的慈禧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1),C(1),D(0),E(0)
內容推薦
- 十八世紀中期,開啟工業革命的某個國家積極發展工商業,希望開拓中國市場,試圖想打破清廷所訂的通商限制。於是在乾隆與嘉慶年間,先後派了使節來華交涉。請問:是哪個國家? (A)法國 (B)英國(C)西
- 自強運動可說是中國邁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此時除了洋務建設外,也有派幼童到國外留學,請問:官派留學生最早留學哪一國? (A)英國 (B)美國 (C)法國 (D)德國
- 晚清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的民變?(A)黃巾之亂 (B)黃巢之亂 (C)流寇之亂(D)太平天國之役。
- 清廷受到什麼事件刺激後展開-自強運動?(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D)英法聯軍之役。
- 爸爸以每小時 80公里的平均速率,從家裡出發開車到奶奶家需 45分鐘。如果哥哥以每小時 72公里的平均速率開車到奶奶家需多少分鐘?(A)72 (B)50 (C)60 (D)48 。
- 自強運動期間,歷經多位皇帝,請問: 何者為非? (A)道光 (B)同治 (C)咸豐 (D)光緒。
- 晚清時期,在哪一場戰爭失敗後,魏源提倡: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請問:上述戰爭是什麼?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中法戰爭。
- 清朝時,哪個戰爭首次攻陷北京城?(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D)英法聯軍之役。
- 清朝時,中國和俄國簽署什麼條約後喪失-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 (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天津條約(D)北京條約。
- ( )將翰翰國中一年級 A、B、C 三班的第一次段考成績繪製成如圖的累積相對次數分配折線圖,若 A、B、C 三班的人數皆為 人,則合計三個班級不及格的人數共有幾人? (A) 人 (B)
內容推薦
- 十九世紀中期以來,日本歷經西化運動後開始侵略中國及其藩屬的史事,請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甲、殖民臺灣 乙、據福建為勢力範圍 丙、併吞琉球 丁、發動甲午戰爭(A)甲乙丙丁 (B
- 清中葉以後,歷經哪一場戰爭迫使中國結束長達百年的閉關自守時期,成為列強侵略的目標?(A)鴉片戰爭 (B)中法戰爭 (C)甲午戰爭(D)英法聯軍之役。
- 把自強運動與戊戌變法的改革做比較,以下關於此兩次變法革新的特點,何者錯誤?
- 晚清時期,外國透過戰爭取得派公使入駐北京的權利,請問:上述權利是外國利用哪一場戰爭而取得?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中法戰爭
- 聯合國《世界公民宣言》內容提到:「和平源自於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權源自於人與人的相互尊重,以『愛』為動力 ,用文化結合人類心靈的力量,讓世界公民得以共享自由,權利得以保障,和平得以實踐。」由
- 晚清時期,外國透過戰爭享有內河航行權,可至長江沿岸貿易,請問:上述戰爭是什麼?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中法戰爭
- 每當世界貿易組織舉行會議的時候,在議場外就會有大批抗議人士,抗議世界貿易組織造福富國,卻犧牲未開發國家 和開發中國家的利益。請問上文主要在描述何種現象? (A)全球化造成貿易壟斷 (B)
- 我國的內政部警政署為了有效打擊國際犯罪,密切與各國治安單位聯繫,除了交換犯罪相關情資之外,必要時更派員 協助偵查犯罪。請問上述情形最符合那一種國際社會的互動方式? (A)國際合作
- 附表是某班38位同學的數學成績次數分配表,則中位數在哪一組中? (A)50~60分 (B)60~70分(C)70~80分 (D)80~90分
- 網友透過集體力量,對某人進行人肉搜索,卻可能侵害被搜索者的哪一項權益?(A)平等權 (B)受益權 (C)隱私權 (D)自由權
- 【題組】( )承上題,為了解決資料二中描述的情形,孫中山號召部分國會議員,在何處另組軍政府,形成南北分裂之勢? (A)廣州 (B)南京 (C)上海 (D)武漢。
- ( )「五四運動」是由哪個階層的覺醒所領導的抗爭? (A)學生 (B)女性 (C)官員 (D)工人。
- 諸葛諒在黑板上寫了一個等差級數 17+13+9+……,正確計算出前 10 項和的人,就能獲得電影票一張,張非與關雨爭相發表自己的看法,張非:先算出第 10 項,再使用 能計算出前 10 項的和
- 【題組】( )承第39題,資料一中領導「復辟軍」的人是誰? (A)張勳 (B)段祺瑞 (C)袁世凱 (D)黎元洪。
- ( )這個中國城市在西元2010年舉辦過世界博覽會,同時它也是近代以來,最早接觸西方文明的城市之一。清末民初時,就已經有電車、電燈等設施,相當富有外國風情。請問:上述最可能是哪座城市的敘述?
- ( )有關「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分別成立於十九和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後,均以維持世界和平為主要目的 (B)均由美國發起,並在組織中占有重要地位 (C)德國在聯
- ( ) 附圖是民國七年沈伯慶的漫畫──「南北之爭」,諷刺南北軍閥如一丘之貉。造成民初軍閥割據的局面,乃是在何人去世後形成的? (A)袁世凱 (B)孫中山 (C)黎元洪 (D)段祺瑞。
- ( ) 與宙在網路搜尋某人資料時,出現以下的名詞:「馬克思主義」、「白話文運動」、「新青年雜誌」。請問:銘茹應該是在搜尋何人的資料? (A)蔡元培 (B)魯迅 (C)陳獨秀 (D)孫中山。
- ( )下列有關清末民初社會的敘述,何者錯誤? (A)沿海城市較為發達,是因受到西洋知識與文物傳入的影響 (B)婦女服裝由傳統走向時尚,纏足風氣逐漸消失 (C)男子見面時習慣打躬作揖,稱對方為老
- ( )一次大戰後,世界各地均受民族自決風潮盛行的影響。請問:下列哪個事件例外? (A)世界經濟大恐慌 (B)五四運動 (C)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D)不合作運動。
- ( )西元1933年美國實行一系列經濟改革法案,以突破經濟大恐慌所帶來的困境。請問:下列哪些可能是這些法案的主題? (甲)興建公共工程 (乙)解決失業問題(丙)發展國防工業 (丁)實施計畫經濟
- 為減輕日本政府的財政負擔,台灣總督府實施哪項制度使台灣的財務能夠「自給自足」?(A)徵兵制度 (B)工業台灣、農業南洋 (C)專賣制度 (D)工業日本、農業台灣。
- ( )(甲)提倡君主立憲 (乙)排斥西方文化 (丙)斥責「吃人的禮教」 (丁)提倡白話文學 (戊)「德先生」、「賽先生」的觀念。請問:以上敘述哪些與新文化運動有關? (A)2項 (B) 3項
- 下列何者較可能用來預測公司的未來營運績效?(A)淨利 (B)非常損益前淨利(C)繼續營業部門淨利 (D)會計原則改變前淨利
- ( )「三一運動」是發生在朝鮮半島被A國殖民統治期間。直至今日,南、北韓都把事件當天訂為紀念日。請問:下列哪些地方也曾被當時殖民朝鮮半島的A國統治過?(甲)菲律賓 (乙)台灣 (丙)遼東半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