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閱讀題 (每題2分)SARS事件開始於2003年2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03年3月15日新公布名稱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中文譯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感染特點為發生瀰漫性肺炎與呼吸衰竭,較過去所知之病毒、細菌(非肺炎球菌)引起之非典型肺炎還嚴重,起源應為大陸廣東省的佛山地區。SARS病原體為「冠狀病毒」(Corona virus),但原先人類的冠狀病毒不會有如此嚴重的症狀與高傳染力,荷蘭Erasmus大學的研究人員更將從病人體內萃取純化的SARS病毒注入獼猴體內,幾天後獼猴出現發高燒與肺部損害現象,此與人的SARS臨床症狀相符,且可在罹病的獼猴體內再次純化出SARS病毒。科學家分析SARS病毒的鹼基序列與動物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約有50%到60%的相似性——可能來自家畜(豬、牛、狗、貓、火雞——胃腸炎)、家禽(雞——支氣管炎)之混合變種。外界猜測SARS可能是人類冠狀病毒與動物冠狀病毒「雜交」後之變種新病毒。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因病毒體的表面突起狀如皇冠而得名。其直徑約120~160奈米,具有雙層脂質之套膜。SARS病毒是一條線狀,(+)—單股的RNA,其基因序列含有29727個核苷,5’端有cap,3’端有poly
(A),而被感染的寄主細胞可見sub-genomic mRNA,在寄主細胞質中完成複製。華裔美籍的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博士亦宣稱:SARS病毒與AIDS病毒有相似的細胞感染方式和複製過程。SARS的感染途徑迄今仍不太確定,最有可能是飛沫、食物與水的傳染。SARS潛伏期目前已知是2~7天,最長10~14天。香港中文大學針對香港138位SARS病患分析其臨床特徵統計如下:主要症狀發高燒(>38℃)2天以上(100%病患出現),嚴重乾咳(飛沫具傳染性)(>50%),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寒顫(73.2%),淋巴球減少(69.9%),肌肉痠痛或僵直(60.9%),程度不明的頭痛(>50%)等,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包括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和腹瀉等。胸部X光檢查或電腦斷層可發現肺部病變。SARS病毒可變性相當快,因此抗病毒藥物並不那麼齊全,在臺灣的死亡率約10~13%。目前以「雷巴威林」(Ribavirin)——抑制病毒複製,「免疫球蛋白」——協助病患體內免疫系統抓住病毒,「類固醇」——抑制體內的過度免疫作用(減低肺部發炎的損傷)等依序治療之。如何防疫SARS?專家指出「隔離」最重要。且要加強個人衛生,多洗手。注意環境清潔與通風。避免出入太擁擠的公共場所。非必要,不要出入醫院。照顧病患時,小心處理其口鼻分泌物及糞便,立即洗手。調製濃度約0.01%的漂白水(或70%酒精),用來洗手和一般器物,在家就能輕鬆完成消毒工作(市售漂白水約為12%。大客車等公共場所應使用1%漂白水。嘔吐物則應使用5%漂白水清洗之)。
51.有關SARS的敘述,何者錯誤? 
(A)SARS病毒、流感病毒、HIV病毒同屬於RNA病毒 
(B)目前已知傳染途徑與愛滋病相同——為體液傳染;屬全身性侵犯——可經血液傳播,可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致死 
(C)避免感染SARS,必須多多加強個人衛生習慣,以防止感染 
(D)染病者或一級接觸者應確實做好隔離;並加強均衡飲食、適當運動與充足的睡眠,以提升個人免疫機能調節能力。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