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最早朋友們來拜訪時都會指責我:「你幹嘛住到這麼遠!找你都不方便。」因為那時還沒有關渡大橋,得坐渡船來。可是現在他們非常喜歡過來,當他們在臺北受傷的時候、覺得太過忙碌的時候,或心情煩悶了,他們覺得有一個地方可以坐下來跟我喝茶、聽一聽音樂,然後我也可以不要那麼花時間照顧他們,他們自己坐在窗口看著河喝著茶,過一會兒會說:「我心情好了!我走了。」 大自然真的可以治療我們,可以讓我們整個繁忙的心情放輕鬆,找回自己。  我們不要忘記漢字裡有一個字是非常非常應該去反省的,就是「忙」這個字。大家寫一下「忙」,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靈一定會死亡。  我覺得如果給自己一個窗口,其實是給自己一個悠閒的可能,有一個空間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邊看著日出日落,看著潮水的上漲與退去,你會感覺到生命與大自然有許許多多的對話。我覺得生活美學的重點是,你甚至不一定要離開家,不一定每天去趕音樂會、趕畫廊的展覽、趕藝術表演。我很大膽地說一句話:「藝術並不等於美」。  臺灣富有之後,這些年來也特別重視文化工作,舉辦許多藝術的活動。例如市政府、文建會這些主管單位舉辦的藝術節,加上私人企業主導的展覽等,於是有些朋友會說:「好忙喔!住在都市裡,我每天要趕畫展,晚上要趕音樂會。」  像藝術季常常維持一個月的時間,由於覺得應該支持藝術季,而且這些活動很多是從世界各地請來的表演團體,錯過了蠻可惜,所以每天晚上就去看表演。幾天後往往就和坐在旁邊的人熟悉起來,因為大家買的位子都差不多,見面就會打招呼。我印象很深的是大概連續一個多禮拜,我每天晚上都在劇院碰到一位朋友,他也見到我,然後有一天他坐下來以後就跟我說:「好累喔!今天晚上又有表演。」  我忽然笑出來了。因為去看表演、聽音樂會其實是放鬆,結果我們卻變成了匆忙。如果變成了匆忙,這個藝術有沒有意義?藝術其實是要帶給我們美的感受,到最後如果藝術多到好像我們被塞滿而沒有感受了,其實是適得其反。  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學裡,我們要強調的美,並不只是匆忙地去趕藝術的集會,而是能夠給自己一個靜下來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間。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視覺、你的聽覺,可以聽到美的東西、可以看到美的東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嘗到美的滋味,這才是生活美學。 ~蔣勳 生活美學的起點(節錄)
48.根據本文,作者選擇離市區較遠的八里定居,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A)物價便宜,人煙稀少。
(B)親友往來,交通方便。
(C)環境自然,生活舒緩。
(D)重視藝術,活動很多。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