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十六世紀中後期,臺灣西南部地區出現了一個日本聚落。這個聚落出現的最可能原因為何?
(A)日本長期和平,以致人口過剩,必須向外移民
(B)日本缺乏蔗糖,以此地為據點,從事甘蔗種植
(C)日本入華的僧人,在此地學習,引入中國文化
(D)日本倭寇當時以此為據點,騷擾中國東南沿海。
(A)日本長期和平,以致人口過剩,必須向外移民
(B)日本缺乏蔗糖,以此地為據點,從事甘蔗種植
(C)日本入華的僧人,在此地學習,引入中國文化
(D)日本倭寇當時以此為據點,騷擾中國東南沿海。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57143
統計:A(0),B(0),C(1),D(6),E(0)
內容推薦
- 揆一先生是荷蘭的臺灣長官,他回到巴達維亞後受審,被控告不顧公司的財產,致使公司財產落入敵人之手。他回國後,出版被遺誤的臺灣,反指責荷蘭東印度公司本身高層失職,他因孤立無援才丟掉臺灣。請問揆一的對
- 歷史老師帶領大家討論陳第的<東番記>時,班上同學發表下列意見:甲生說:「其反映了臺灣十八世紀時原住民的生活型態。」;乙生說:「當時因為沒有漢人能通曉原住民的語言,所以陳第只好靠自己的觀察來做紀錄
- 當我們到臺灣山區旅行時,常常看到原住民部落中皆設有教堂。此種情況最早可追溯至何國統治臺灣時,對原住民採懷柔的統治? (A)荷蘭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英國。
- 北臺灣山區谷地中強悍的族群,因面部刺黥,有「王」字形花紋,日治時代,日本學者稱他們是「王者蕃」是指 (A)泰雅族 (B)賽夏族 (C)排灣族 (D)布農族。
- 根據聯合國經濟暨社會理事會定義的非政府組織必須符合非暴力、非政黨、非經政府間的協定而設立、以及不刻意干涉某國內政等之條件。請問:以下何者符合 NGOs或 INGOs 的定義? (A)國際特赦組
- 1979 年中共發表的「告臺關同胞書」被視為中共對臺政策和調整的濫觴。請問告臺灣同胞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A)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B)強調在實 現統一時,一定要考慮比照香港模式
- 「謀臺灣文化之向上,切言之,即互相切磋道德之真髓,圖教育之振興,獎勵體育,涵養藝術趣味,以期穩健之發達,其歸結務在實行。」請問:以上是哪個組織成立的宗旨? (A)臺灣民眾黨 (B)臺灣地方自治
- 2007 年 5 月 14 日,我國申請以臺灣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提案,被世衛大會所否決。然而,此次雖未獲准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但會後美國、加拿大、歐盟等主要會員國發表聲明,支持我國有實質意義
- 「女擇其所愛者乃與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許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母,召挽手少年至,鑿上齶門牙旁二齒授女,女亦鑿二齒付男,期某日就婦室婚。」請問:上文的敘述最能反映何族的社會特色? (A)高山族 (B
- 1980 年代末期和 1990 年代初期,民主化浪潮席捲全世界。有關此一多變的國際情勢,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1986 年當時的蘇共總書記長戈巴契夫採取「改革 政策」,為共產國家的民主化開
內容推薦
- 史料記載:「北路諸羅、彰化以上至淡水、雞籠以及東部山後地方,婦女不及數百人,南路自鳳山、新園、琅 (恆春),婦女亦不及數百人。」根據你的歷史知識來研判,此資料記載的時間應是何時? (A)康熙初年
- 某時期中,臺灣當局對入港船隻課徵關稅,來臺漢人除繳納田租外,還須申請執照,繳交費用後才可打獵、捕魚;年滿7歲者,均須繳交人頭稅。發布這個命令的人應是 (A)荷屬東印度公司總督 (B)鄭氏時期的
- 清末為因應外力入侵所推行的一系列變法圖強運動中,何者不屬於制度層面的改革? (A)自強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立憲運動 (D)革命運動。
- 西元1670年,鄭氏政權時代曾向□□在臺商館訂購「火藥二百桶、火繩槍二百挺」。請問:□□應該是哪一個國家? (A)荷蘭 (B)法國 (C)英國 (D)日本。
- 在臺灣拓墾史上,出現「割地換水」(雍正間中部岸里社原住民讓出部分土地,以換取水利權持分的「割地換水」的投資方式)的拓墾方式,是指哪項水利灌溉工程? (A)八堡圳 (B)貓霧拺圳 (C)瑠公圳 (
- 在一份官文書中提到「(本藩)已手闢草味,與爾文武各官,及各鎮大小將領,官兵家眷,盡來胥宇,總必創建田宅等項,以遣子孫計。但一勞永逸,當以己力經營,不准混侵土民及百姓現耕物業。茲將條開列於後,咸
- 國文課賞析一篇文章:「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請問:這是何時代的文風? (A)清末西方文藝傳入中國的產物 (B)民國初年文學革命的風潮 (C)中共在進行無產
- 下列有關近世知識分子對於西方文化的態度,何者錯誤? (A)明末士人,以務實精神學習西方科技 (B)自強運動期間,已有知識分子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文物 (C)晚清張之洞的中體西用之說,其實正是反映儒學
- 某人曾在書信中說到:「….全師而退,遠絕大海,建國東寧,別立乾坤,自以為休兵息民,可相安於無事。」請問此人是誰? (A)鄭克塽 (B)鄭芝龍 (C)鄭成功 (D)鄭經。
- 《聖武紀略》:「方鄭氏之初平也,廷議以其孤懸海外,易藪賊(容易成為盜賊聚集地),欲棄之,專守澎湖。」康熙云:「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反映出清廷攻下臺灣,對處置(棄留)問題舉棋
- 此對聯係曾任臺防唐景崧所寫:「由秀才封王,撐持半壁舊山河;為天下讀書人頓生顏色;驅外夷出境,開闢千秋新世界,願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此對聯是指何人? (A)鄭成功 (B)鄭經 (C)陳永華 (
- 一群愛國學生從北平天安門出發遊行示威,他們手持小白旗,上面書寫著:「取消二十一條」、「誓死力爭」、「保護主權」、「勿作五分鐘愛國心」、「爭回青島方罷休」、「寧為玉碎,勿為瓦全」、「頭可斷、青島不
- 北京市宣武區決定在北京菜市口東南角廣場修建戊戌六君子群雕,做為紀念哪一重要歷史事件的紀念地? (A)七七事變 (B)英法聯軍 (C)庚子事變 (D)百日維新。
- 附表是 1926 年時臺灣的一項統計數字,這個表最適當的主題為何? (A)臺灣適齡兒童就學情況統計 (B)臺灣地區神道信徒人口統計 (C)臺灣地區成年人口就業統計(D)臺灣地區醫療照護保險統計
- 在臺灣的行政區劃演變過程中,可以得知在開發過程中的何種現象? (A)行政區域的調整通常是在人民開墾腳步之後 (B)可知開發的時序是東西部並進 (C)在臺灣建省以前,行政制度是二級制 (D)行政區
- 臺灣原住民至少有十三族,卻被視為一個族群,其最主要的原因何在? (A) 共同語言:臺灣原住民的語言多屬「南島語系」,其各族人民可以彼此溝通 (B) 共同血緣:臺灣原住民的各族皆可追溯自共同的祖先
- 附表是臺灣在荷據時期的貿易內容:有的是轉口貿易,有的是出口貿易。請問:何項貿易內容錯誤? (A)甲 (B)乙 (C)丙 (D)丁。
- 佳明在構思一部電影劇本,故事描寫近代以來中國工業遭洋人控制的情況。劇中,一位鄉下青年到大城市謀生,看到洋人的工廠林立,中國人的工廠日減,最後,他進入一家洋人開設的工廠工作。這個故事的場景應該安排
- 下列哪一個趨勢圖,最足以顯示清朝自乾隆年間至太平天國起事前,人地關係的變化? (A) (B) (C) (D)
- 某國人自述:「南蠻雖然招來商貿之利,卻也帶來外地的宗教與武器;前者惹來寺僧的不滿,後者則可能使幕府遭受威脅;況且,南蠻諸國屢有衝突,海內外紛爭不斷。南蠻教徒所引起的島原之亂促成政策的產生,卻也種
- 某生在戶外教學時,在某鎮看到了開漳聖王廟與三山國王廟,其中三山國王廟的建廟年代早於開漳聖王廟。但根據文獻記載,該鎮是以泉州移民為主。對於這個現象,下列解釋何者最為合理? (A) 漢人的宗教信仰主
- 兩人各生產兩種物品,則具有「比較利益」的一方是指生產某物的: (A)機會成本較高的一方 (B)機會成本較低的一方 (C)生產力較高的一方 (D)生產力較低的一方。
- 下列哪一項戰爭和中國的藩屬沒有關係?(A)牡丹社事件 (B)英法聯軍 (C)中日甲午戰爭 (D)中法越南戰爭。
- 【題組】港郊在台灣主要負責採購米、糖交予南北郊,或向兩郊購買進口貨轉售,那一港口是發展中心,糖郊李勝興是重要營商? (A)甲(B)丁(C)戊(D)己
- 「更新世的冰河時期,使得現今台灣海峽的海平面下降而露出陸地,亞洲大陸的原始人類,可能因追捕獵物而來到台灣一帶」。請問:上文所明示或隱含的意義有? (A) 說明原始人類來台的動機 (B) 造成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