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人,絕大多數的人,隨著 「社會化」 的過程,一面增其「類性」,一面失其「個性」, 不到三十歲,大約已徹頭徹尾成為「類人」了。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Heidegger)稱這 種存在現象為「陷落」(verfallen)。個體生命很容易提挈不住而沈淪在公眾生活的場 域中,空洞化為一介面目模糊的「類人」。 道家對人之生命的陷落所見尤深,……。物,就是外在一切的存有者。個體生命與 物接觸,「衝突」固然不免受傷;「妥協」則失去真實的自我,不斷「類化」而陷落於 俗世;並且,這種陷落是「心靈」隨著「形體」難以停止的剝蝕,直到生命的盡頭。在 莊子看來,這是生命存在最深沈的悲哀,只是一般人渾噩麻木而不知其可悲,故云: 「其 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 然而,生命的陷落還不止「類化」一端而已。相反的另一端,假如一個人變成心 眼中只有自己而沒有別人的「獨夫」,那同樣是陷落。「獨夫」,《書經.泰誓》裡 用來稱呼殷代的暴君「紂」。後來,孟子、荀子都用過這個詞。 (顏崑陽〈「類人」與「獨夫」〉) 依上文回答第6題至第8題:
6依文中所言,下列何者並不是「類化」現象?
(A)失其個性
(B)背離群體
(C)面目模糊
(D)生命陷落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66667
統計:A(7),B(54),C(15),D(2),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