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 觸電昏迷者,嘴唇、舌及指甲轉青時,乃顯示其缺乏
(A)水份
(B)氧氣
(C)血
(D)食物。
(A)水份
(B)氧氣
(C)血
(D)食物。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8),C(0),D(0),E(0)
內容推薦
- 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應使患者頭部(A)後仰(B)前垂(C)向左(D)向右。
- 高壓交連 PE 電纜預鑄型屋外終端接頭(25KV 500 MCM)之壓接端子以壓縮器壓接時,下列之壓縮鍵應選(A)U1CRT(B)U27RT(C)UD3(D)U34RT。
- 高壓電纜施工後加入系統前,應施行(A)導體電阻(B)接地電組(C)電暈(D)直流耐壓 試驗。
- 兩條以上的電纜拖拉速率較單條電纜時,應為(A)緩慢(B)加速(C)快慢參差(D)不變。
- 高壓交連 PE 電纜預鑄型屋內終端接頭處理時,絕緣體末端以刀子削成筆尖狀之長度約為(A)10(B)15(C)20(D)30 ㎜。
- 高壓交連 PE 電纜熱縮型屋外終端接頭(25KV #1AWG)處理,導體末端應壓接(A)C 型壓接套管(B)免焊接頭(C)壓接套管(D)H 型壓接套管。
- 高壓單芯交連 PE 電纜,正常使用時導體溫度可達(A)60(B)90(C)110(D)130 ℃。
- 高壓電纜敷設中,不慎刮傷被覆體,但未傷及遮蔽銅線時使用(A)絕緣膠膏帶(B)防水膠帶(C)自融性膠帶及電纜用塑膠帶(D)絕緣膠膏帶及電纜用塑膠帶 予以補強。
- 高壓單芯交連 PE 電纜 25KV 級#1 AWG 之外半導體平均厚度為(A)0.381(B)0.481(C)0.56(D)0.76 ㎜以上。
- 電纜出地線之機械保護範圍自地面下 30 公分起至地面上(A)150(B)180(C)220(D)250 公分止。
內容推薦
- 活線作業用橡皮手套(20KV 級)應多久檢驗一次(A)一個月(B)二個月(C)三個月(D)半年。
- 電纜拉夾(眼)與拖拉鋼索中間連接轉子(Swivel)其用途在(A)轉扭(B)轉位(C)轉向(D)連接。
- 使用砂輪機研磨蔴花鑽頭之鑽刃α 角鑽削中碳鋼鋼板,α 角如圖(二)所示,該α 角應約為多少度較為適宜?(A) 40o(B) 118o(C) 80o(D) 60o
- 通管工作所用拉繩必須串連(A)鋼刷(B)刷條(Swab)(C)鋼刷、刷條及破布棒(D)鋼刷、刷條及試驗棒。
- 管路中穿設之電纜超過一回路時,其直徑應比電纜之直徑大(A)1(B)2(C)3(D)4 公分以上。
- 敷設電纜加塗潤滑膏時,應注意首尾兩端約(A)0.5(B)0(C)5(D)5 公尺處不可塗敷,以利接頭處理。
- 人工呼吸每分鐘約為(A)9 次以下(B)10-20 次(C)21-30 次(D)31 次以上。
- 潮濕皮膚的人體電阻約為(A)1000(B)2000(C)3000(D)4000 歐姆。
- 人孔內管路之入口處與孔頂或孔底之間隔不得小於(A)10(B)15(C)20(D)25 公分。
- 供電管路與其他管路如用混凝土相隔者,其間隔不得小於(A)5(B)5(C)10(D)15 公分。
- 單相亭置式變壓器新設時,結線順序為(A)接地線→中性線→低壓線→高壓線(B)低壓線→中性線→高壓線→接地線(C)高壓線→低壓線→中性線→接地線(D)中性線→接地線→低壓線→高壓線。
- 在新電纜裝妥送電前所作之加壓試驗,稱為(A)出廠試驗(B)裝置試驗(C)核驗試驗(D)維護試驗。
- 吊裝改良型桿上變壓器,其順序應(A)先吊上桿再裝配件(B)先裝配件再吊上桿(C)無規定(D)視現場狀況而定。
- 供電管路與其他管路如用磚石相隔者,其間隔不得小於(A)5(B)10(C)15(D)30 公分。
- 心臟按摩法之急救為每分鐘按摩約(A)40~50 次(B)50~60 次(C)60~70 次(D)70~80 次。
- 埋設高壓管路以不超過(A)6(B)8(C)10(D)12 管為原則。
- 配電管路高壓管管徑以採用(A)80(B)125(C)150(D)200 公厘者為原則。
- 配電設備外殼之接地電阻不得大於(A)400(B)300(C)200(D)100 歐姆。
- 在人孔內作業時,應穿(A)皮鞋(B)球鞋(C)絕緣鞋(D)防壓鞋。
- 直埋管路之混凝土管路隔離板裝置原則為每(A)1(B)2(C)3(D)4 公尺裝一組。
- 改良型桿上變壓器裝置於桿上,一般均採用(A)限流熔絲(B)熔絲鏈開關(C)電力保險絲(D)斷路器 保護。
- 利用舊電纜重新裝妥未送電前所作之加壓試驗,稱為(A)出廠試驗(B)裝置試驗(C)核驗試驗(D)維護試驗。
- 電纜引上下管應裝於電桿之(A)靠路面(B)背路面(C)向車輛行駛方向(D)背車輛行駛方向。
- 為期線路並聯運轉安全順利,並聯線路應先做好(A)接地(B)停電(C)核對相序(D)驗電工作。
- 成人第二度以上的灼傷超過皮膚表面積的(A)10(B)20(C)30(D)40 %即有生命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