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 關於中洋脊的敘述,何者敘述正確?
(A)因為中洋脊的發現,所以提出大陸漂移學說
(B)中洋脊是聚合性板塊邊界的例子
(C)中洋脊是地球上最長的山脈
(D)在中洋脊附近的海洋地殼年齡較老。
(A)因為中洋脊的發現,所以提出大陸漂移學說
(B)中洋脊是聚合性板塊邊界的例子
(C)中洋脊是地球上最長的山脈
(D)在中洋脊附近的海洋地殼年齡較老。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附圖為一地層剖面示意圖,甲為火成岩脈侵入,乙為產生斷層,丙為沉積岩層,丁是發生褶皺,上述地質事件的先後次序為何?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丙→丁
- 某區域的地層呈現層狀的排列,且地表被侵蝕過,如附圖所示。試問此區域為何種地質構造?哪一地層是最先沉積的? (A)背斜構造,石灰岩 (B)背斜構造,礫岩 (C)向斜構造,石灰岩 (D)向斜構造,
- 附圖為某地區之地質垂直剖面示意圖,已知較晚發生的地質作用會影響較早發生的地質作用,則依據圖中所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斷層的發生較岩脈的侵入晚 (B)礫岩的沉積較斷層的發生晚(C)砂岩的
- 附圖為某處地層剖面示意圖。圖中甲、乙為不同地層中之化石,則下列推論何者正確? (A)砂岩形成比頁岩早 (B)乙化石形成在斷層發生之前(C)斷層發生在火成岩脈入侵之前 (D)若甲是中生代的化石,
- 化石除了能作為地質年代的指標,也能幫助了解古生物當時的生存環境。下列有關化石的推論,何者錯誤?(A)西伯利亞冰原中挖出的大象化石,全身長有長毛,可推論當時的氣候較寒冷(B)有珊瑚化石出現的地層
- 關於判斷地質事件的先後順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若地層沒有上下倒置,在愈下面的岩層都是愈先形成的 (B)可以利用岩層內所挖掘到的化石種類做判斷(C)先發生的地質事件總被後發生的所影響 (D
- 假設某一地層依照組成的岩石性質不同,由下至上分為甲、乙、丙、丁四層,且該地的地層並未發生上下翻轉。以下為四個地層的描述: 一、石灰岩位在頁岩的上層 二、在砂岩中發現三葉蟲的化石 三、在頁岩中發
- 附圖為某斷層的剖面示意圖,該斷層在某次錯動發生地震,其地震規模為 5,震源深度約 18 公里。圖中的甲、乙、丙、丁為地表的四個測站,星號處為岩層開始發生錯動的地方,下列關於這次地震的敘述,
- 附表為某次地震記錄摘要表,依據附表有四人提出以下看法: 子萲:臺東縣成功的震度最大。亮慈:對金門當地而言,這次地震的規模為 2。 梓瑄:從各地的震度來看,原則上離開震央愈遠,震度也隨之減少。詠
- 有關板塊交界地帶與下列何種界線(地帶)相吻合?(A)海岸線 (B)國與國的交界 (C)地震帶 (D)海底山脈和海溝
內容推薦
- 請在下圖找出錯動性板塊邊界? (A) A (B) B (C) C。
- 下列哪些界線與板塊邊界大致吻合?(甲)火山帶 (乙)海陸邊界 (丙)地震帶 (丁)各國交界(A)僅丙 (B)甲丙 (C)甲乙丙 (D)乙丙丁。
- 關於下圖何者敘述正確? (A)甲是指板塊 (B)乙地殼的密度比丙地殼小(C)丙地殼的成分大部份是玄武岩 (D)甲地區會有熱對流。
- 以下哪些地形(區域)容易在聚合性板塊邊界找到?(甲)海溝 (乙)山脈 (丙)島弧 (丁)中洋脊 (戊)正斷層(A)甲乙丙 (B)甲乙戊 (C)甲丙丁 (D)甲丙戊。
- 以下哪一個敘述是關於「玄武岩質」的火山?(A)黏滯性較大 (B)火山呈現錐狀 (C)在聚合性板塊邊界容易出現 (D)在冰島可以找得到。
- 若是阿殷在地球上的某國家「星星國」進行公路旅行時,發現地下岩層內含了一些標準化石,依序看到了三葉蟲、菊石、三葉蟲,請問地下岩層應該是屬於何種構造? (A)背斜褶皺 (B)向斜褶皺 (C)正斷層
- 關於太陽系的敘述何者錯誤? (A)類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B)類木行星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C)太陽是一顆會自行發光發熱的恆星 (D)類木行星的體積比類地行星
- 臺灣島有板塊活動造成岩石分佈不同,關於岩石分佈,何者敘述正確?(A)東部地區板塊活動較少,以沉積岩為主 (B)西部沿海地區屬於歐亞板塊,以花岡岩為主(C)墾丁有珊瑚礁,主要是變質岩 (D)東部
- 臺灣南端附近板塊的隱沒關係及移動方向為何?(A)菲律賓海板塊向東隱沒至歐亞板塊之下 (B)菲律賓海板塊向西隱沒至歐亞板塊之下(C)菲律賓海板塊向西逆衝至歐亞板塊之上 (D)菲律賓海板塊向北逆衝
- 【題組】請問臺灣東部及南部的板塊相對活動各為下列何者?(粗黑線條表示歐亞板塊、虛線線條表示菲律賓海板塊、箭頭表示移動方向)(A) (B)(C) (D)
- 1 有關個案工作的發展脈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因為佛洛伊德學說使社會工作專業反省貧窮、失業無法做個人性的單純歸因 (B)因為人類行為科學諸多學說出現,所以美國自 1960 至 70 年代開始重視
- 質量1kg的物體自高4m處自由落下,則重力對物體作功大小為多少?(A)9焦耳(B)6焦耳(C)0焦耳(D)2焦耳。
- 能源對我們的生活相當重要,舉凡食衣住行皆需使用到能源,請問下列對於能源的敘述,何者錯誤?(A)煤、石油、天然氣屬於非再生能源(B)若能量互相轉換時有產生熱能,因為熱能會散失,故其總能量將無法維持不
- 使用如(圖一)的甲、乙兩滑輪,等速抬起質量相同的物體時,若兩滑輪重量及摩擦阻力可忽略不計,請問F1和F2的大小關係為何? (A)F1=F2(B)2F1=F2(C)F1=2F2(D)F1=4F2
- 【題組】臺灣下列山脈中,何者屬於菲律賓海板塊受擠壓而隆起之山脈?(A)中央山脈 (B)雪山山脈 (C)海岸山脈 (D)玉山山脈
- 【題組】根據以下的資料,這次地震應屬於何種地震類型? (A)淺源地震 (B)中源地震 (C)深源地震
- 如圖二,有一長度為3m的木棒,其間掛有30kgw的重物;甲、乙兩人以手握住木棒兩端將重物抬起,並維持靜止狀態,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的手施力20kgw(B)乙的手施力10kgw(C)改變懸
- 【題組】本次地震,臺中市市民感覺到的震度與地震規模分別為:(A)震度=4 級、地震規模=7 (B)震度<4 級、地震規模=7(C)震度=4 級、地震規模<7 級 (D)震度<4 級
- 下列敘述是一位學生的認知模式: 「思考型態不再侷限於具體事務或問題,開始可運用抽象的、邏輯的思考方式去推理或判斷,並解決周遭的問題」 ,以 Piaget 的認知發展論而言,此學生的認知已 發展到那
- 以固定大小的力推動物體,若物體沿水平地面等速度移動,請問下列關於此過程的描述,何者正確?(A)物體所受合力必為零(B)重力對物體有作功(C)此人的推力對物體所作的功為零(D)物體的動能與重力位能的
- 有關功與功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施力於物體,該力必對物體作功(B)物體在粗糙面上運動,摩擦力對物體不作功(C)物體上拋,重力對物體作負功(D)抱著箱子沿水平道路向前走,走得愈快,功率愈大。
- 下列有關斜面的敘述,何者錯誤?(A)斜面為省力的機械(B)螺旋是斜面的應用(C)斜面有時也可以縮短力的作用距離(D)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愈小,愈省力。
- 質量10公斤的物體沿一粗糙水平面上以5m/s的初速滑行,在5秒末停止,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摩擦力大小為10N(B)初動能為125J(C)末動能為0J(D)摩擦力對該物體作功125J。
- 質量5公斤的物體靜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10牛頓水平推力,在第幾秒時物體之動能為360焦耳?(A)第5秒(B)第6秒(C)第7秒(D)第8秒。
- 運動中的物體在粗糙平面上,經過一段距離後漸漸停止下來,物體所減少的動能和摩擦力所做的功有何關係?(A)功>減少的動能(B)功=減少的動能(C)功<減少的動能(D)無法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