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題1986年左右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 Dr. Broxymyer 首度發表,人類新生兒臍帶血中存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不遜於骨髓,能製造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年,法國巴黎大學的 Dr. Gluckman 宣稱全世界第一例臍帶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可成功替代傳統的「骨髓移植」。自 年迄 年,全世界大約有 例臍帶血移植,之後因為世界各國紛紛成立的臍帶血庫收集量大增,且取得臍帶血更為方便,因此臍帶血移植在成人患者也漸漸成功。臍帶血移植的特點包括有:一般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時,HLA 必須完全符合,否則會有很嚴重的排斥反應,稱為 GVHD(受贈者對宿主之排斥反應),進而影響到移植的成敗。而臍帶血移植時,HLA 不必完全相同,只要有六分之四以上相同,就可進行移植,且不致有太劇烈的排斥反應。因為嬰兒臍帶血中的淋巴球也在「嬰兒」階段,可塑性強、包容性高、免疫反應較低,這對尋求配對來源而言受限較少。異體骨髓移植受限於 HLA 必須完全相合,以慈濟骨髓資料庫目前有三十萬筆資料來看,臺灣本土人士可以成功配對的機率大約是 80%。但以臍帶血庫而言,大約只要有十萬筆臍帶血儲存,就可以百分之百配對成功。此外以使用型態而言,兩者有很大的不同。骨髓資料庫裡收集的不是可直接使用的冰凍骨髓,而只是有捐髓意願的 HLA 之電腦建檔。所以一旦配對成功,首先要登錄者是否仍有意願捐髓,並且還要通過體檢才真正去抽骨髓,而且抽出的骨髓不經冰凍,需在二十四小時內輸注病人體內,所以雙方一定要先講好日期,常需一、兩個月才完成移植程序。但臍帶血庫所存放的是善心父母所捐獻出來的新生兒臍帶血,經細胞純化後,置於-196℃的液態氮筒冰凍儲存,當然也需做 HLA 檢查並證明未帶愛滋或其他重要病毒感染之檢查。一旦發現能與某位病人的 HLA 有六分之四以上相符合,就可以馬上取出臍帶血,經解凍後就可以使用,最快一、兩週內就可完成移植程序。在使用對象方面,骨髓庫的捐贈者為成人,病人不論是成人或小孩都可接受移植;但在臍帶血的情形,因為新生兒的臍帶血量有限,病人通常必須是體重四十公斤以下的小孩,病人若超過四十公斤,則骨髓輸入很可能因為細胞劑量太少而失敗。為了克服體重障礙,科學家們曾經大力發展造血幹細胞的體外增生技術,但未能圓滿成功;反倒是最近實驗以兩袋臍帶血同時輸入給大人,發現可以順利長出新骨髓,而且神奇的是,只有一袋骨髓會長出血液細胞,另一袋會自動消失。如果新的細胞成功長出,原先的異常造血細胞不再復發,那麼移植就成功了,但須更多的實驗成功驗證。
29.下列何者不是臍帶血移植的好處? 
(A)臍帶血移植所產生的排斥較小 
(B)臍帶血移植可以普遍應用於大人及小孩 
(C)抽取臍帶血的侵犯性會比抽取骨髓小 
(D)臍帶血一旦配對成功,不需要再詢問捐贈者是否願意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