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事件經歷者回憶如下:「上午4時許,我是最後從天安門廣場撤出的一批學生,廣場已被軍隊佔領,我們和平、有秩序地走到西長安街六部口的時候,遭遇到設想不到的場景,我們身後突然有坦克高速衝撞學生、發射突擊彈。」請問:這是指哪一事件?
(A)文化大革命
(B)大躍進
(C)六四事件
(D)西安事變。
(A)文化大革命
(B)大躍進
(C)六四事件
(D)西安事變。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2019年中共召開第十九屆四中全會,會中中共黨政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繼之前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外,還要實現「第五個現代化」,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請問之前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中共領導人
- 8月18日,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廣場接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兵,此後至11月期間,毛澤東又陸陸續續會見了超過1100萬紅衛兵,並且由紅衛兵代表為其佩戴紅色袖章,成為全面支持紅衛兵活動的最有力表
-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全黨全民為生產1070萬噸鋼而奮鬥》的決議:各部門、各地方都要把鋼鐵生產和建設放在首位,為「鋼元帥升帳」讓路各級黨委第一書記掛帥
- 中國大陸的「順口溜」經常能夠反映社會的真實情況,以下有兩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頭,足夠吃半年」請問以上是針對下列哪個政策所作的描述? (A)大躍進(B)
- 以下是某場戰爭的描寫:由於缺乏現代化空軍編制,志願軍在戰場上沒有所謂前線與後勤的區別,整個戰線曝露於敵軍的猛烈空襲之下,只能利用夜戰突擊,並在夜間以大量民工搶修道路與橋樑,隨炸隨修,修復後又再遭
-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政策,這不只與蘇聯建立盟友關係,而是意指堅定地支持共產國家陣營一邊,反對帝國主義和以美國為首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視資本主義陣營為敵人,並聯合共產陣營對抗他們。此政策奠定
- 下圖為民國30年代末期,上海連續十年零售物價指數的曲線圖。表中第十年的物價飆漲了將近400倍。依照民國史事和社會經濟的關係判斷,當時發生何事? (A)北伐 (B)剿共 (C)八年抗戰 (D)國
- 《中華民國憲法》經國民大會三讀通過,於當天閉幕式中由大會主席遞交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並咨請於隔年元旦公布、12月25日正式施行。自此,中華民國結束訓政時期,正式進入憲政時代。請問:中華民國結束訓
- 他奉美國杜魯門總統之命來華調解國共軍事衝突。杜魯門總統在他赴華就任之前給的寫的一封信里,明確給出了他的具體任務:我特別希望你竭力說服中國政府召開包括各主要政黨的國民會議,以實現中國之統一;同時實
- 抗戰勝利,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聲稱:「擁有在中國東北的一切特權。」因此占據東北不肯歸還給國民政府。請問:史達林依據的是哪個條約的規定? (A)《開羅會議》 (B)《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C)《雅爾達
內容推薦
- 若a為奇數,則下列何者不一定為奇數?(A) a2 (B) a+2 (C) 2a+1 (D) 3a+3 。
- 有關日治時期臺灣高等教育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在學的學生以臺灣人為主 (B)主要是滿足在臺日本人的升學需要 (C)是一個專為臺灣人設置的研究機構 (D)超過當時日本本地的學術水準。
- 日治時期,總督府在臺灣的教育政策,是採取何種原則? (A)差別待遇 (B)人人平等 (C)強制入學(D)貧富原則。
- 日治時期的臺北帝國大學,是現在哪一所大學的前身? (A)臺灣師範大學 (B)成功大學 (C)東京大學(D)臺灣大學。
- 日治時期,臺灣有志青年因在臺升學不易,大多前往何地留學,以彌補臺灣高等教育的不足? (A)菲律賓(B)日本 (C)美國 (D)法國。
- 附表為臺灣在日治時期的一項統計,從表中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哪一種意涵? (A)中學生輟學比例 (B)臺灣人與日本人工資所得比例 (C)工作階級區別 (D)學齡學生就學率。
- 資料顯示:「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選舉,包括州、市會議員與街庄協議會員,投票率高達 96%。」前述時期為?(A) 鄭氏時期 (B) 清朝時期 (C) 日治時期 (D) 中華民國時期。
- 日治時期臺灣人曾追求政治民主與地方自治,當時哪些人曾積極推動民主運動?(甲)蔣渭水(乙)余清芳(丙)林獻堂(丁)莫那魯道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 日治時期,有一個組織積極舉辦各項活動,以巡迴演講的方式傳播新知、批判殖民政治及檢討社會的不良風俗。此一組織應是下列何者? (A)臺灣文化協會 (B)臺灣總督府 (C)臺灣議會 (D)臺灣民主國。
- 臺灣歷史上第一個合法的政黨是? (A)臺灣民眾黨 (B)臺灣民主黨 (C)中國國民黨 (D)民主進步黨。
- 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曾有段時期蓬勃發展,但是隨著哪一場戰爭的爆發,社會運動在總督府的壓制下,逐漸沉寂消失? (A)甲午戰爭 (B) 1937 年中日戰爭 (C)清法戰爭 (D)第一次
- 日本統治臺灣之初針對臺灣社會的三大陋習列為改革之首要。下列何者不屬於日本人眼中的三大陋習?(A)賭博 (B)吸鴉片 (C)纏足 (D)辮髮。
- 臺灣在日本統治期間,人口數由近 300 萬增加到 600 多萬,人口翻倍增加。這是何種現象的呈現?(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D)低出生率;低
- 大璋奶奶總是把摩托車稱為「歐兜賣」、生魚片稱為「沙西米」。由這些詞彙可知,大璋奶奶深受哪一時期統治的影響?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朝時期 (D)日治時期。
- 日本統治時期,出現過不少為了爭取臺灣人權益而發起的社會運動與組織,如「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請問這是受何種思潮的影響? (A)民族自決 (B)民主主義 (C)科學主義 (D)帝國主義。
-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開始派出專家調查臺灣原住民的風俗習慣與分布地,請問原住民族群意識的改變為何?(A)族→族 (B)族→部落 (C)部落→部落 (D)部落→族。
- 日治時期,因星期假日的實施,臺灣都市民眾開始重視何種活動?(A)農業活動 (B)資訊產業活動 (C)商業活動 (D)休閒活動。
- 1945 年,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派至臺灣的第一任行政長官是下列何人?(A)蔣經國 (B)陳儀 (C)陳誠 (D)蔣中正。
- 民國 36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當時,政府與民眾是在下列何處首度發生衝突?(A)高雄 (B)臺北 (C)臺中 (D)基隆。
- 關於二二八事件發生背景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甲)臺灣民眾對政府的行政措施失望(乙)物價上漲(丙)政府重用臺籍精英人士(丁)文化背景差異大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丙丁 (D)甲乙丁
- 二二八事件後,中央政府將臺灣的行政機關改變,改成什麼行政單位?(A)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B)臺灣總統府 (C)臺灣地方議會 (D)臺灣省政府。
- 臺灣曾受日本統治五十年,日本統治臺灣的開始與結束,分別是因哪一場戰爭?(A)甲午戰爭、余清芳抗日 (B)甲午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C)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D)甲午戰爭、第二次世界大
- 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臺灣脫離日本統治重獲自由,而制定了臺灣光復節,請問此節日是幾月幾日?(A)10 月 25 日 (B)10 月 10 日 (C)2 月 28 日 (D)1 月 1 日。
- 戒嚴時期,臺灣人民的自由受到很多限制。下列何者不在戒嚴時期限制的範圍內?(A)集會遊行自由 (B)批評時事政府自由 (C)信仰宗教自由 (D)成立新政黨自由。
- 國民政府在下列哪一場戰爭中失利,迫使政府撤退來臺?(A) 1937 年中日戰爭 (B)甲午戰爭 (C)第二次世界大戰 (D)國共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