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質量均為100克木塊100個,按編號1~100排列如附圖八,摩擦力不計,左端施力10N,則編號48對編號49之作用力大小為多少N? 
(A)4.9
(B)5.0
(C)5.1
(D)5.2

(A)4.9
(B)5.0
(C)5.1
(D)5.2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題組】根據上圖,板塊運動的動力來源位在下列何處?(A)D (B)E (C)F (D)Gㆍ
- 【題組】根據上圖如果板塊正在運動,下列哪兩者之间的距離不會隨時間而有變化?(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 【題組】模型中,甲乙丙丁四處共分屬於幾個板塊?(A)1 (B)2 (C)3 (D)4-
- 【題組】模型中所謂「軟流圈」是位於固體地球中的哪一分層中?(A)地核(B)地函(C)地核(D)地殼與一部分的地函。
- 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16。今分別在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用相同的裝置與物體進行力的實驗。下列何項的值不會因實驗地點在這兩個不同星球表面而改變?(A)物體静止浮於水面上時
- 一輛貨車質量為4000kg當其煞車時瞬間可產生100000牛頓之固定阻力,若此貨車在路上以速率20m/s行驶,想要在不超過2秒鐘的時間內煞停,此货車最多可載貨多少kg?(A)4000 kg (B
- 甲、乙、丙、丁四人參加1600公尺賽跑,假設四人皆為等速跑步,當甲跑至終點時,乙距離終點80公尺;當乙跑至終點時,丙距離終點160公尺;當丙跑至終點時,丁距離終點400公尺。問当甲跑至終點時,丁距
- 正常时期,下列哪一示意圖是赤道東太平洋及西太平洋一帶的氣壓系統分布情形?(A) (B) (C) (D)
- 如圖七為一個體積100cm,密度0.8g/cm 的均勻球體被以細繩綁在一個大水槽的底部,已知球體距離水槽水面5m,今若將细繩剪断,而水的密度為1gcm,並忽略水的阻力與水面高度的變化,則對於球體的
- 若在某山壁上有一地層剖面,由下至上分成甲、乙、三層下列在剖面上所發現的四種現象,何者較適合作為地層剖面「老地層在下、年輕地層在上」之推論依據?(A)甲、乙、丙三層的地層幾乎是水平状態(B)甲、乙
內容推薦
- 【題組】模型中,乙丙之間的板塊交界,在地表上主要地質活動的配對選項何者是正確? (A)(B)(C)(D)
- 實驗裝置如附圖十,砝碼質量500公克,滑車質量500公,若不計桌面的摩擦力,當砝碼未著地前,則滑車運動的加速度為多少m/s2?(1kgw=98N) (A)9(B)8(C)4900(D)9
- 以80牛顿的外力作用於質量為ml的物體,產生4ms的加速度,但作用於質量m2的物體,則產生8m/s的加速度,當兩物绑在一起時,仍以80牛顿的外力作用,所產生的加速度為多少m/s2?(A)2 (B
- 縣長棒球錦標赛七局上,麟洛國中投手投出的快球速進入本板上方時的速度為144km/r,只見鶴聲國中黃邦凯奮力一揮,球便以180km/hr向外野擎出安打,若球棒與球的接觸時間僅有0.05秒,而球的質
- 【題組】下列各地質事件何者最晚發生?(A)岩層發生褶皺(B)流水的侵蝕作用(C)石灰岩沉積(D)砂岩沉積。
- 將甲、乙、丙三木静止放置在光滑地面上,木塊的質量如附圖十一所示,施力F於甲木塊上,並使甲、己·丙三木塊產生加速度4m/s,此时「甲木塊對乙木塊」的作用力為Fl,而「乙木對甲木塊」的作用為F2,則
- 有關聖嬰時期,在赤道太平洋地區的大氣環流應呈現怎樣的情形?(A) (B) (C) (D)
- 【題組】關於臺灣島的板塊構造,下列何者正確?(A)圖中的甲乙丙是三個不同的板塊在此聚合(B)乙板塊因地殼的密度大而隱沒至甲板塊之下(C)甲乙間的隱沒所產生的島弧易生成於乙板塊上(D)圖中乙板塊推
- 【題組】下列關於臺灣附近板塊交界,何者錯誤?(A)甲乙間的交界為琉球海溝(B)乙丙的交界為花东縱谷平原(C)乙丙間的交界為中央山脈(D)海岸山脈屬於乙板塊。
- 由下列x-t圖、-t圖中,可看出哪兩者做相同的運動? (A)甲、丁(B)乙、两(C)甲、丙(D)乙、丁。
- 下列有關聖嬰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A)會造成视魯發生早災,印尼發生水災(B)是指耶穌誕生那一年所產生的氣候異常現象(C)出現的時候,南太平洋東岸的海水溫度較平時高出許多(D)每年在聖誕節前後,
- 下列哪一種現象較無關係?(A)紫外線指數增加 (B)全球平均溫度升高(C)各國逐漸禁用碳化物(D)南半球罹患皮膚癌比例較北半球高
- 下列有關全球環境的敘述,何者錯誤?(A)在對流層內也含有微量的臭氧(B)汽機車及工廠廢氣會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C)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逐年增高,會導致全球溫度上升(D)南極上空臭氧層的濃度
- 中央氣象局在氣象預報中所預報的「紫外線指數」,主要是反應下列哪一現象對環境造的衝擊?(A)溫室效應(B)森林消失(C)臭氧層破洞(D)氣溫異常上升
- 如圖,玉山頂上·附近及其上空的四個位置,何處得的紫外線含量最多? (A)甲 (B)乙(C)丙 (D)丁
- 有關人類的活動對大氣所產生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畜牧業亦可增加溫室氣體的含量(B)空氣汙染可能使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增加(C)臭氧是吸收紫外線保護生物的氣體,因此地表附近含量越多越好(D
- 有關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的成因和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臭氧濃度減少,紫外線入射量減(B)臭氧濃度減少,紫外線入射量增加(C)臭氧濃度增加,紫外線入射量減少(D)臭氧濃度增加,紫外線入射量增
- 當平流層中的臭氧含量逐漸減少時,對地球環境造成最直接的危機為何?(A)地表溫室效應增加,全球氣溫上升(B)地表紫外線入射量增加,生物健康受到影響(C)地表冰川因太陽輻射量增加而熔化,海平面上升
- 有關臭氧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臭氧濃度在對流層最高(B)臭氧在大氣中濃度固定不變(C)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 (D)臭氧層的臭氧濃度因氟氯碳化物而日漸增加
- 關於環保的問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減少農地施肥,可以減少空氣中的甲烷含量(B)限制冷媒的用量,以維護臭氧層濃度不再繼續降低(C)工業發達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會促使地表的溫度升高(D)我們須深
- 有關太陽輻射進入大氣的過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A)大部分被地表收(B)有些被大氣反射(C)有些透大氣(D)大部被大收
- 農上大量施用天然肥料、牛羊牲畜數量增加,會導致哪種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A)二氧化碳(B)甲烷(C)氣(D)臭氧
- 近年生態研究,發現許多生物分布的區域有逐年往更高緯度或更高海拔處移動的趨勢,下列何者是最主要的原因?(A)臭氧洞面積增加(B)聖嬰現象 (C)酸雨愈趨嚴重 (D)全球暖化
- 下列何者是使地球表面溫度逐漸升高的主要理由?(A)陽光中的紫外線破壞大氣中的臭氧層(B)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吸收陽光中能量較大的紫外線(C)因臭氧層的破洞,陽光中的紫外線能直接照射在地球表面(
- 下列何者是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現象?(A)海冰大量融解,使海平面降低(B)降下大量酸雨,使生物不易生存(C)平流層中的臭氧量增加,空氣汙染更嚴重(D)氣溫與降水量的分布發生變化,造成生態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