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甲)洪憲帝制;(乙)刺宋案;(丙)復辟事件;(丁)二次革命;(戊)護法運動。以上史事依時間先後正確排序為何?
(A)乙甲丙戊丁
(B)乙丁甲丙戊
(C)戊乙丁甲丙
(D)戊丁丙乙甲
(A)乙甲丙戊丁
(B)乙丁甲丙戊
(C)戊乙丁甲丙
(D)戊丁丙乙甲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下列各組點中,哪一組的中點坐標是(2 , -3)?(A) (-4 , 2)、(8 , -8) (B) (2 , 0)、(0 , -5)(C) (1 , 1)、( 3 , -5) (D) (0 ,
- 假設總體經濟模型為:Y=C+I+G,式中 C=10+0.8Yd,Yd=Y-T,I=40,G=50,T=20,則(A)均衡所得水準為 400(B)均衡消費支出為 300(C)均衡儲蓄水準為 70(
- 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APC+APS=1 (B)MPC+MPS=1 (C)MPC 與 MPS 二者必定均小於 1(D)APC 與 APS 二者必然均小於 1
- 假設某國的總體模型為:國民所得 Y=C+I,消費 C=80+0.75Y,投資 I=12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均衡達成時,Y=800,C=600(B)當 I 增加 20 時,會使消費增加
- 若3 的倒數為 a,相反數為 b,則 a×b=? (A)-1 (B)1 (C)0 (D)2
-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在位期間不但控制了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王國,還派兵攻打日本、安南、緬甸;當時最著名的商港泉州,不僅穆斯林商人來往於其間,還有一位歐洲人寫了一本遊記記錄當時的繁榮景象。請問:這
- 有關消費函數與儲蓄函數的敘述,何者正確?(A)隨著所得的增加,不但消費支出會增加,儲蓄也會增加(B)高所得者的邊際消費傾向通常較低所得者為高(C)社會上的所得分配愈平均,其平均消費傾向愈降低(
- 下列有關不完全競爭市場之敘述,何者正確?(A)獨占性競爭市場的資源配置具有效率(B)價格領導制度為獨占性競爭市場之價格決定方式(C)拗折需求線之理論是用來分析寡占市場價格僵固的現象(D)獨占性競
- 下列有關現金收支之內部控制原則,何者正確?(A)所有支出一律以支票支付(B)每日現金收入立即全數存入銀行(C)收款都由負責應收帳款明細帳之會計人員為之(D)為了時效性,支票之簽發由一位主管簽章即
- 公司期末應收帳款為$40,000,應收帳款之淨變現價值為$34,000,若調整前之備抵損失為貸餘$1,000,則期末提列之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為 (A)$4,000 (B)$5,000 (C)$6,
內容推薦
- 福建巡撫曾上「臺民攜眷之禁」疏中提到:「其立業在臺灣者,既不能棄其田園,又不能搬移眷屬,另娶番女,恐滋擾害。現在漢民已數十萬,其父母妻子身居內地者,正負不少。十年長養,凡向之孓身(隻身來臺),今
- 1930 年代有個作家用植物來類比某種現象:「我們失去了在內地時所擁有的旺盛靈魂……像被移植的日本杉,一點一點地枯萎……無意間,我們都成了南洋呆的犧牲品。」請問這樣的現象最有可能發生在下列何者身上
- 張三在康熙年間移墾臺灣,尌當時的情形,他可能看到下列那一種情形? (A)滬尾外商雲集 (B)持有渡臺證照者,才能攜眷來臺 (C)許多羅漢腳到處遊蕩 (D)基隆、臺北間有火車行駛
- 以下是清治時期發生的亂事:「淡水同知張弘章走免,居民多被戕斃。次年擴大到沙轆、牛罵等社,圍攻彰化縣治。」最後在官府派兵來臺鎮壓,加上岸裡、後瓏等社番協助進剿,總算帄定亂事。上述的亂事是指 (A)大
- 清廷因艋舺不易停泊大船,居民排外,咸豐三年(1853 年)又爆發大規模的漳泉械鬥,於是轉設港埠於某地,並陸續建立新市街,外國洋行亦漸集聚於該港。隨著茶葉及其他產品主要在此地加工集散,某地發展更為興
- 「當時常有殺氣騰騰的蕃人出沒……傳來某地派出所的警員被砍頭的消息,令人不寒而慄。……為防止七腳川社的蕃人來襲,給每個人都派發武器來戍衛。但我是個農夫而已,這些事實在是吃不消!因此身心俱疲,很沒有孜
- 荷治時期隨著漢人的增加、市鎮的擴大,從 VOC不斷發布的告令中,可以發現公司高層不斷在規範漢人居住及生活的習慣,利用移民中的有力人物進行約束,這些人被稱作長老或僑長,像何斌的父親便是其中之一。這些
- 隨著臺灣社會湧入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不少移民帶來的節慶也在臺灣一一出現,下列有關移民與其帶入臺灣的節慶配對,何者正確? (A)穆斯林—潑水節 (B)泰國、緬甸—聖誕節 (C)外省移民—開齋節 (D
- 「該島肥沃,處於中國與日本的要衝,但缺乏港灣,僅在向日本的地方,島嶼北端有一港,港形良好而堅固,稱『雞籠』。若占據此處建城堡並派兵三百名防孚,駐砲兵,則足以抵禦日本人的攻擊。」這份 1597 年
- 【題組】下列關於資料二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A)資料二內容記載的是哥倫布在在葡萄牙伊莎貝拉一世及費爾南多二世的贊助下進行的四次航行(B)為紀念哥倫布,今日美國、巴西把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日子
- 老師說:「此時,廈門是密航臺灣的門路站,此地有叫做『客頭』的,……其中資力雄厚者,備有專為密航者等船時住宿的旅社,……人稱為『豬仔間』……。」老師正在解說什麼? (A)分析「渡臺禁令」所產生的影
- 市集上幾個人正在針對一個主題,各自發表言論。甲說:中國皇帝權力來自上天,不受監督與制衡。乙說:中國時代愈晚,相權愈輕,皇帝直接掌理朝政。丙說:羅馬皇帝是羅馬帝國時期的最高頭銜,身兼國家元首和行
- 一個雅典公民向法庭提出一份訴狀,指出:「□□□□……因腐食青年人,不相信城邦信仰的諸神,並以新思想來取代這些信仰而有罪。要求判處死刑。」結果他在 281 個陪審員宣布有罪、220 個認為應無罪
- 1958 年 4 月 8 日,聯合報新聞報導如下:「□□公路本線中段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石門地方,昨天又發生一起大慘案。五個開路英雄,因鑿山火藥爆炸,山岩崩塌,逃避不及慘遭活埋。五個死者名單為賴基
- 泰北地區的村落建起一間間的華校,而這些□□的後代,為了「傳承中華文化」,紛紛到華語學校教華語。這些身分在法律層面上屬於泰國人,但心裡卻是留存著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是◎◎戰爭時期被遺忘的一群人。政治
- 自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初期,美國與中國積極建立外交溝通管道,並簽訂若干文件,包括:①上海公報、②中美建交聯合公報、③八一七公報,對臺、美關係影響甚鉅。請依時間先後選出中、美簽訂「
- 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理論。關於他的學說,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視皇權為「天命」,為皇帝統治建立正當性 (B)是根據「讖緯之學」,發展出來的政治理論(C)當天子有德時,上天會降下
- 宋、遼的「澶淵之盟」,是中國傳統外交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其意義為:(A)確立羈縻的對外策略 (B)形成對等的國際關係 (C)封貢制度的徹底瓦解 (D)以懷柔代替軍事對抗
- 大元在研究臺灣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看到一段文字:「本島人子弟常至滿洲、青島的醫科大學留學,使本島被稱為『醫生島』。」請問這段文字應該是那一時期出現的?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治時期
- 隋唐時代,政治中心在北方,但國家財政開始仰賴江南賦稅收入。自唐中期開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至宋代以後,遂形成中國經濟文化南重北輕的局面。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請選出正確項目:甲、北方長期戰
- 下列有關戊戌變法背景的敘述,何者錯誤?(A) 甲午戰敗的刺激,不少知識分子意識到改革的迫切(B) 明治維新的啟示,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經濟制度(C) 西學輸入的影響,深化了知識分子對於現狀的不
- 下列對明代東亞世界商貿活動的敘述,何者正確?(A) 明初東南海上亂黨、倭寇出沒而厲行海禁,官方的「朝貢貿易」是唯一合法的貿易途徑(B) 雖然若干國家拒絕接受明朝的冊封,明政府仍准許其前來貿易,
- 請問:發行附圖紙鈔的出現背景為何? (A)慶祝二十世紀初期俄國革命成功所發行的貨幣(B)國民黨黨部為紀念民國12年聯俄容共的成功(C) 1920年代中國南方出現發動暴動的政治組織(D)中共195
- 民國初年,政黨政治成為各界熱衷實現的制度,下列對於當時政黨政治的敘述,何者正確?(A) 民主黨、進步黨、共和黨合併成為統一黨,由黎元洪領導(B) 國民黨主張法國式的責任內閣制,以及美國式的地方
- 一名作家書寫自己小時候的生活經歷與鄰居:「他們通常大字不識一個,甚至不識自己名字和手臂上刺青的『殺朱拔毛』、『反共抗俄』,但他們是村裡諸多小孩的啟蒙師,他有講不完的剿匪戰役、《三國》《水滸》、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