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一般駕駛人在夜間行車其視距與視界僅為白晝的
(A)1/3
(B)1/5
(C)1/8
(D)1/9 。
(A)1/3
(B)1/5
(C)1/8
(D)1/9 。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假設 x, y, z 三者皆為整數變數,x=6, y=4, z=2 在執行完下列兩行程式碼後,會印出甚麼結果?(A)0642 (B) 1 7 4 2 (C) 1 2 4 6 (D) 1 2 4
- 按 A.P.I.服務分類,下列哪一種非屬汽油引擎用潤滑油等級(A)SN (B)SJ (C)SM (D)CG。
- 在高速公路拋錨,應停放路肩,並在故障車輛後 (A) 10~20 (B)20~30(C)30~50 (D)50~100 公尺放置車輛故障標誌警示。
- 依引擎位置與驅動輪之關係,目前大客車多採用 (A)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式 (B)後置引擎後輪驅動式 (C)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式(D)全時四輪驅動式。
- 雙眼游動,熟識四週環境,也就是在行車中,每隔 (A)5 (B)6 (C)7(D)9 秒鐘,要做一次例行的巡察。
- 操作離合器應 (A)快踩快放 (B)慢踩慢放 (C)快踩慢放 (D) 慢踩快放。
- 下列何種狀況下常因光度變化,讓駕駛人之視力、視野、視距無法適應 (A)天空逐漸明亮的晨曦 (B)日落黃昏轉暗的時段 (C)深夜時段(D)白天時段。
- 控制汽車行進、轉向、加速、減速和停止的主要力量為 (A)向心力(B)牽引力 (C)摩擦力 (D)離心力。
- 汽車輪胎與地面接觸時,因摩擦產生的阻力稱為(A)滾動阻力 (B)表面阻力 (C)空氣阻力 (D)加速阻力。
- 檢查機油最高不得超過油尺刻度記號 (A)L (B)Min (C)H (D)S 。
內容推薦
- 公制馬力的單位為 (A)HP (B)PS (C)KW (D)KS。
- 車輛進入長隧道如遇交通事故或災變而發生壅塞時應靠行隧道:(A) 兩側 (B)左側 (C)右側 (D)隨機應變。
- 引擎所產生機械功與所消耗燃料,兩者的熱值之比稱為 (A)熱效率(B)燃料消耗率 (C)邊際效率 (D)機械效率。
- 空氣阻力中所佔比例最大為 (A)慣性阻力 (B)表面阻力 (C)渦流阻力 (D)正面阻力。
- 小型汽車以每小時 90 公里速度行駛高速公路,前後兩車間之行車安全距離在正常天候狀況下,應保持 (A)45 (B)70 (C)90 (D)100 公尺以上。
- 下列何者非離合器使用時機 (A)啟動引擎時 (B)車子起步時(C)換檔時 (D)緊急煞車時。
- 煞車距離和車速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平方成正比 (D)平方成反比。
- 轉向系統總成中與駕駛人最密切者為 (A)方向盤 (B)轉向柱(C)轉向齒輪 (D)直拉桿。
- 手排滑動齒輪式變速箱(前進 5 檔式)為例,直接傳動是在(A)1 檔 (B)3 檔 (C)4 檔 (D)5 檔。
- 所謂坑道視野是當視野的明視範圍小於 (A)40 (B)50 (C)60 (D)70 度時之情況。
- 小客車懸吊系統目前已不在使用者為 (A)圈狀彈簧整體式(B)片狀鋼板式 (C)獨立懸吊雞胸骨臂式 (D)麥花臣(支柱)式。
- 反應時間為 3/4 秒,煞車時間應為 (A)2 秒 (B)3 秒 (C)5 秒 (D)不一定。
- 依人體工學之駕駛行為,其第一步是正確的駕駛 (A)方法 (B)姿勢(C)操控 (D)膽識。
- 行車紀錄卡紙更換、拆下時應再記錄里程數並保存 (A)1 年 (B)2 年(C)3 年 (D)無須保存。
- 行車速度增大 2 倍,轉彎時離心力會增大為原來 (A)5 倍 (B)4 倍 (C)3 倍 (D)2 倍。
- 利用槓桿原理為 (A)機械式煞車 (B)液壓煞車 (C)空氣煞車(D)引擎煞車。
- 汽車的行駛速度,如果超過每小時 50 公里,則其重心會 (A)向前移(B)向後移 (C)集中在中心 (D)不改變。
- 徑向層輪胎規格 205/60 R15 91H ,其中 R 表示 (A)扁平率(B)輪胎載重指數 (C)輻射輪胎 (D)適用行車速率等級。
- 電阻之單位為 (A)伏特 (B)歐姆 (C)焦耳 (D)安培。
- 防鎖住煞車系統簡稱 (A)BAS (B)TCS (C)ABS (D)EBD。
- 起動安全開關之抑制開關只有選擇桿在甚麼位置起動系統才能接通 (A)駐車 P 檔 (B)倒車 R 檔 (C)前進 D 檔 (D)任何檔位。
- 汽車電系的源頭是 (A)啟動馬達 (B)電瓶 (C)點火系統 (D)充電系統。
- 後輪傳動汽車轉彎時,左右兩側後輪轉速不同,係靠何項裝置的作用(A)避震器 (B)差速器 (C)後車軸 (D)傳動軸。
- 在狹路與他車交會時應(A)搶先加速通過 (B)互相禮讓 (C)鳴喇叭,警告對方閃讓 (D)閃燈逼車。
- 近光燈照射能看清前方多遠處路面行人及障礙物 (A)40 (B)80(C)100 (D)120 公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