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如附圖所示,將質量10公斤的物體置於斜面頂的A點,當它由靜止下滑,到達底部B點時,速率為5公尺/秒。(重力加速度g為10公尺/秒2) 請回答46~47題:
46.物體到達B點時,動能大小為多少焦耳?
(A) 25
(B) 50
(C) 125
(D) 200。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能源對我們的生活相當重要,舉凡食衣住行皆需使用到能源,請問下列對於能源的敘述,何者錯誤?(A)煤、石油、天然氣屬於非再生能源 (B)水力、風力和太陽能屬於再生能源 (C)焦耳利用重鎚下降使水溫上
- 板塊構造學說主要是解釋火山、地震、巨大褶皺山脈等的形成。「板塊」是指地球中的哪一個部分? (A)地殼 (B)地函 (C)岩石圈 (D)軟流圈
- ( )室溫下,如圖三之玩具內有兩種液體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水,下層為藍色液體。當把玩具倒立時,藍色液體會從隔板中的洞往下滴落,如圖四所示。已知藍色液體為少量的藍色染料加入某溶劑配製而得,則下列
- 下列哪一曲線,可以表示人體內酵素的活性和溫度的關係?(A) (B) (C) (D)
- ※宏志以左圖(8)的裝置,探討酵素的作用及影響酵素活性的因素。甲、乙兩試管放在 ℃的溫水中,丙、丁兩試管放在 ℃的熱水中煮沸 分鐘,分鐘後,在四支試管內都加入 2mL 的本氏
- 【題組】小藍的實驗證明了綠豆的發芽率和什麼因素最有關係? (A)光線 (B)水分 (C)溫度 (D)都沒相關
- 附圖為固體地球內部一部分的結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丁層的可塑性比丙層大 (B)丙、丁位於地函中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此圖是分析地震波波速變化後推論得知
- ( )甲、乙、丙三個正立方體,其質量比為2:4:9,而面積比為1:4:9,則甲、乙兩物體的密度比為何? (A)2:16:(B)12:3:(C)2:1:(D)4:9:6。
- 【題組】小藍應選擇下列哪兩組進行實驗,並做觀察比較?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
- 綠色植物分別受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照射,結果在哪種色光的照射下生長情形最差? (A)紅光 (B)綠光 (C)紫光 (D)藍光。
內容推薦
- 麗玲到花蓮 太魯閣國家公園玩,他對著山壁大叫,經過 2 秒後聽到回聲,試問麗玲距離山壁多少公尺?(空氣中的聲速約為 340 公尺∕秒) (A)170 (B)340 (C)680 (D)1360。
- 如圖,宏泰、楚雲兩人分別在長 20 公尺的鐵軌兩端,當宏泰用鐵鎚敲打鐵軌,20 公尺外的楚雲將耳朵貼在鐵軌上可聽到幾個聲音? (A)兩個,第一個聲音由鐵軌傳來;第二個聲音由空氣傳來 (B)兩個
- 攝影師手持照相機拍攝時,景物在攝影師眼中的成像與在照相機底片處的成像性質為何? (A)均為實像 (B)均為虛像 (C)前者為實像,後者為虛像 (D)前者為虛像,後者為實像。
- 已知一水波每秒振動 10 次,且測得此波波長為 1 公分,水深各處均相同,則關於此水波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頻率為 0.1 赫 (B)週期為 10 秒 (C) 振幅隨傳播距離增加而變小
- 下列有關繩波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 (甲)是由於繩子受到擾動而產生 (乙)綁在繩子上的絲帶會隨之朝另一端前進 (丙)繩波將擾動由一端傳播至另一端 (丁)綁在繩子上的絲帶,其振動方向與繩波傳播的
- 下列有關眼睛與眼鏡的敘述,何者正確? (A)眼睛中的水晶體構造相當於凹透鏡 (B)近視眼是指較遠處的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方 (C)水晶體的焦距過短會導致遠視眼 (D)老花眼可配戴適當焦距的凹透鏡
- 麗玲到花蓮 太魯閣國家公園玩,他對著山壁大叫,經過2秒後聽到回聲,試問麗玲距離山壁多少公尺?(空氣中的聲速約為340公尺∕秒) (A)(B)(C)(D)1360。
- 迂迴的山路轉彎處都會裝設「凸面鏡」而非平面鏡,其原因為何? (A)物體經凸面鏡反射的成像較大 (B)物體經凸面鏡反射後的成像為實像 (C)凸面鏡的成像範圍較大 (D)遠處的物體可以成像。
- 小明與小華分別在金屬圍籬的兩端。小華將耳朵貼在圍籬上,當小明用力敲打圍籬一下時,小華在另一端聽到第一次聲響後,經0.7秒鐘後又聽到第二次聲響。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為340公尺∕秒,而此金屬圍籬中的
- 下列關於針孔成像的敘述,何者正確? (A)針孔成像是由於光線折射的結果 (B)紙屏上的成像必與原物的大小相等 (C)紙屏上的成像與原物相比,必為倒立的像 (D)針孔越大,紙屏上的成像就越清楚。
- 臺灣有許多呈彎曲的岩層裸露出地表如附圖所示,下列有關此現象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現象為泥沙順著原先高低起伏之地勢沉積形成 (B)礫岩因顆粒較大所以沉積在砂岩與頁岩之下 (C)岩層受侵蝕作
- ( )鐵釘生鏽、方糖溶於水、食物腐敗、光合作用、汽油燃燒、開水沸騰、食物消化、酒精蒸發、冰塊熔化、粉筆折斷、樟腦丸昇華。以上屬於化學變化者有多少種? (A)(B)(C)(D)8。
- ( )下列哪一項屬於純物質? (A)24K金 (B)海水 (C)砂糖 (D)泥土。
- 西元 1940 年 7 月,美國一座長達 850 公尺的吊橋,在一場大風中斷裂了。科學家原本以為是風太大而將吊橋吹斷,但從監視畫面中,發現是吊橋和風產生了「共振現象」而斷裂。請問吊橋和風的共振
- 如圖7所示,在距離平面鏡正前方10公分處,豎立一支鉛筆,則可由平面鏡中看見鉛筆的像。此時鉛筆不動,將平面鏡平移至原先鉛筆成像處,則後來鉛筆在平面鏡中的成像與鉛筆間的距離為多少公分? (A)4
- *卜仁利用寒假到臺南 七股的鹽山遊玩,從那裡帶回了一些含有泥沙的粗鹽,回到學校後,他將含有泥沙的粗鹽精製成食鹽晶體,並將整個實驗過程畫下來,如附圖所示,試回答35~36題:【題組】( ) 此實
- 【題組】物體由A下滑至B的過程中,摩擦產生的熱能為多少焦耳? (A) 50 (B) 75 (C) 100(D) 200。
- 的最佳合成方法是(A) (1) Mg, Et2O (2) D2O(B) (1) LiAlD4, Et2O (2) D2O(C) (1) HOCH2CH2OH, H+ (2) Mg, Et2O
- ※依據附圖,在光滑桌面上作滑車實驗,圖中滑車和砝碼的質量皆為 200 公克,,OA=160 公分,BC=90 公分(不計摩擦力,g=10 公尺/秒 2),請回答 48~50 題:【題組】砝碼由靜
- 一表面無數字之時鐘掛於牆上,平面鏡內所見時鐘之像如圖所示,則此時鐘之正確時間應為下列何者? (A)5時 14 分 (B)4 時 15 分 (C)7 時 45 分 (D)8 時 45 分。
- 附圖為某地區地層斷裂產生位移情形的示意圖。圖中甲、乙分別為斷裂後所形成之岩塊,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此種斷層稱為正斷層 (B)甲為斷層面上方的岩層 (C)此斷層是由壓力作用所造成 (D)
- 【題組】( ) 在步驟己中,是利用什麼性質不同予以分離? (A)熔點 (B)沸點 (C)顆粒大小 (D)對水的溶解度
- ( )取三個完全相同的燒杯,裝入等量的水,分別放入體積相同的銀(密度:5公克∕立方公分)、鐵(密度:9公克∕立方公分)、鋁(密度:7公克∕立方公分),若燒杯內的水皆沒有溢出,則哪
- ( )小雨將盛有18℃水的杯子放入冷凍庫後,水結成-2℃的冰。下列關於杯子中水變成冰的敘述何者正確? (A)密度不變 (B)質量不變 (C)體積不變 (D)密度變大。
- 【題組】當懸掛的砝碼著地後,滑車在桌面上的運動狀態為何? (A)靜止 (B)作等速度運動 (C)作等加速度運動 (D)作等減速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