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河川原本專屬於山與海的流動熱線。大海藉陽光溫熱蒸發了些水氣訊息,水氣飄呀飄,天空裡飄成輕薄白雲,濃聚成沉重烏雲,終於被山嶺上的枝頭給擷抓住了,來吧,這可是大海大老遠捎來的情意,別客氣,就讓這些水氣點點滴滴滋潤山嶺孤高的渴望。淅淅瀝瀝,滴滴答答,得了滋養,山嶺將回報的情意,藉高度必有的斜度傾訴,自高高山頭,聚成山澗,多方源頭再匯積成川流溪河,告別谷地,迂迴劃過平原,攜著滿懷禮物,源源汩汩投入大海懷裡。  後來,人們逐漸參與了這條山海間的熱線,飲用、灌溉、洗滌、漁撈、河運,人們沿河而居聚為村城。利用了河的便利,人們逐漸變得驕傲自負,變得不再仰望山嶺不再遠眺大海,不再以為自己的安身立命曾受賜於河川山林,該尊崇的竟就一一被糟蹋了。大海於河口回收的禮物,竟然變成是吞不下去的垃圾和無從分解的髒汙。  終於,冬山河願意帶頭改變,為河川的未來改寫命運。  理一理河岸,清一清河水,鑿了些引道,築了些堤壩,好幾道攔汙索架在小溪匯注口……也聽過些批評,說冬山河太人工化,失去了河川的自然面貌。原始而自然,野性而危險,人們完全不介入不干預,或許是環境最自然最健康狀態,但事實上人們已大舉介入、全面干擾,並且是利用後汙損後又把人家給遺棄了。冬山河至少是率先藉由人為努力,贖罪般,將河川恢復到可親近願意親近的程度,已經難能可貴,我們又何以苛求?(廖鴻基 去過冬山河嗎)
30. 根據第一段的描述,關於水的循環次序,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河流水氣山嶺雲朵雨山嶺的樹大海
(B)水氣雲朵山嶺的樹雨山嶺河流大海
(C)大海水氣雲朵山嶺雨河流山嶺的樹
(D)山嶺的樹水氣雲朵雨山嶺河流大海。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