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鴉片戰爭後,中國與英國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喪失許多主權,其中不包括哪一項?
(A)協定關稅
(B)英國人得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C)英國人享有領事裁判權
(D)英國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
(A)協定關稅
(B)英國人得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
(C)英國人享有領事裁判權
(D)英國享有片面最惠國待遇。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英國人喬治正在擬定設廠計畫,他打算在上海建立遠東最大的紡織廠。請問:喬治之所以可以在上海設立工廠是受到下列何事的影響?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 張三參與一場招募湘軍與淮軍的聯合說明會。現場主持人帶領著大家呼喊口號。請問:張三會聽到哪句口號? (A)革命無罪、造反有理 (B)維護傳統、振興儒學 (C)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D)周公吐哺,天
- 洪秀全數次參與科舉考試落選後,曾從《勸世良言》一書獲得啟發,而創立了「拜上帝會」。請問:拜上帝會是洪秀全附會下列哪個宗教的教義所成立的? (A)伊斯蘭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 雍正皇帝時,把蒙古人、準噶爾人、俄國人交由理藩院管轄,其他的外國人都必須服從中國的法律,因為外國人已歸附天朝,若有違反法律,懲處一如本朝臣民。請問:在列強哪一權利後,俄國人已不必交給理藩院處理?
- 西元1997年,在一場典禮中,英國查爾斯王子說:「這一重要而特殊的儀式標誌著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統治之後,交還給中國。」請問:英國是因哪一個條約而取得香港? (A)《北京條約》(B)《天津條約
- 有一位臣子上書給皇帝:「鴉片流毒於天下,則危害甚巨,……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皇帝因而派他到廣州查禁鴉片。請問:上文應是哪一位臣子的上書? (A)李鴻章 (B)左宗
- 附圖是清末輸入中國某種貿易商品的統計圖,這項商品大幅改變原先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狀況,甚至還引發了戰爭。請問:圖中的商品應該是下列何者? (A)絲綢(B)瓷器(C)稻米(D)鴉片。
- 清代時,英國兩次派遣特使到中國請求改善通商限制,但卻無功而返,他們訝異的並不是因為中國蠻橫的貿易酬庸,而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規矩。請問:上述的規矩所指為何? (A)跪拜禮節問題 (B)中餐用餐禮儀
- 英國外交使節馬加爾尼和阿美士德二人,先後來到中國,其目的為何? (A)改善通商限制 (B)文化交流 (C)傳教遊歷 (D)設廠製造。
- 西元19世紀中期以前,外商來華進行貿易,因貿易時無法直接和官方交涉,必須透過下列哪個組織? (A)酒館(B)鴉片館(C)公行(D)衙門。
內容推薦
- 曾國藩《討粵匪檄》:「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請問:文中
- 太平天國規定:「凡一切殺敵取城,所得金寶綢帛等項及所有收穫的米糧,不得私藏,盡繳天朝」、「凡當收成時,兩司馬督伍長,除足其 家每人所食可接新穀外,餘則歸國庫」。請問:以上敘述是指太平天國的
- 圖(一)與圖(二)是清末時期對外開放通商港埠的演變情形。請問:圖(二)應是下列哪一戰役後增開臺灣、長江沿岸與北方各地的通商口岸? (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 中法戰爭的爆發使中國喪失了哪些藩屬? (A)越南、緬甸 (B)琉球、朝鮮 (C)越南、朝鮮 (D)琉球、緬甸。
- 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丘逢甲不禁悲嘆:「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請問:詩中的「割地」指的是何者? (A)琉球 (B)越南 (C)臺灣、澎湖 (D)山東。
- 北京圓明園號稱「萬園之園」,規模宏大,兼採中西建築風格,珍藏無數文物,此園在哪一次戰役慘遭劫掠、破壞?(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中法戰爭 (D)英法聯軍。
- 清朝中葉以來,人口不斷成長,耕地逐漸不足,各地災害與饑荒不斷,終致太平天國之亂。請問:清廷與太平天國之對抗何者不正確? (A)曾國藩VS洪秀全 (B)湘軍VS太平軍 (C)漢人VS滿人 (D)
- 下列史實依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正確為何?(甲)割讓臺灣(乙)瓜分勢力範圍(丙)甲午戰爭(丁)門戶開放政策 (A)甲丙乙丁 (B)丙甲乙丁 (C)乙甲丁丙 (D)丙丁甲乙。
- 附圖為東北失地圖,顯示俄國對中國鯨吞蠶食的經過。請問:下列哪一條約簽訂後,俄國強占「丙區」? (A)《璦琿條約》(B)《中俄北京條約》(C)《辛丑和約》(D)《南京條約》。
- 清末推行自強運動,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當時成立的第一個新機構。該機構最初設立目的最可能為下列何者?(A)裁決司法案件 (B)籌辦議會政治 (C)辦理外交事宜 (D)籠絡境內民族。
- 西元 世紀時,自強運動的措施中,利用哪些機構培養外語人才,翻譯西書,開闊了中國士大夫的眼界? (A)京師大學堂、水師學堂 (B)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輪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江南機器製造
- 中國鐵路大功臣詹天佑 歲赴美留學(西元 年),為中國第一批留美官費生,當時正值哪一項運動推行? (A)立憲運動 (B)維新運動 (C)自強運動 (D)革命運動。
- 英法聯軍的失敗打醒中國,發現中國無法抵禦外國人的船堅炮利,因此中國境內出現第一波改革聲浪,這波改革從文化的內涵來看,是屬於哪一層面的改革? (A)器物 (B)理念 (C)風俗 (D)制度。
-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開始向外侵略。請問:依發生時間先後判斷,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一步行動是下列何者? (A)併吞琉球 (B)占領朝鮮 (C)進犯臺灣 (D)出兵山東。
- 阿龍是清末的知識分子,他認為當時的中國面對列強的侵略,必須要大力改革,才能救亡圖存。因此他主張以光緒皇帝為首,改革政治制度、精簡政府機構,設立京師大學堂等。依上述內容來判斷,阿龍最可能會參與下列
- 西元 年,中日間爆發甲午戰爭,清廷的戰敗,使得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中國面臨列強鯨吞蠶食的局勢更加惡劣。請問:甲午戰爭的導火線為何? (A)法國侵占越南 (B)日本攻陷琉球 (
- 西元 年,某日的號外新聞大肆報導一則事件如下:「清國所派出的大臣在馬關簽約時遭到日本浪人槍擊,所幸並無大礙……,此案引起諸國關切,紛紛對日本政府發出譴責……。」請問:這位大臣應是何人?
- 甲午戰爭後,中國允許外國人在中國設廠製造,此一特權,除了日本外,各國亦可「援例享有」。此項「援例」的權利,是源於不平等條約的哪一項規定? (A)租界 (B)領事裁判權 (C)協定關稅 (D)片
- 下列哪一事件後,外國商人可以在中國設廠取得原料與人力,加上資金、技術的優勢,使中國本土工商業難以與之競爭?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 在清末列強競相於中國畫分勢力範圍的背景下,當時到福建地區設廠經商,必須向何國提出申請並受其規範? (A)中國 (B)日本 (C)法國 (D)俄國。
- 美國對世界各國情勢多以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因應,只要不危及美國利益,盡可能不加以干涉,但是中國於 世紀末爆發瓜分危機,美國衡量自身在遠東的利益,決議做出下列何種因應方式? (A)積極參與瓜分
- 佳音到中國山東旅行時,參觀了青島的古蹟──迎賓館,這棟建築有著鵝黃色的外觀,看起來像是童話故事中的城堡。這棟建築的由來是清末列強在中國畫分勢力範圍的背景下,由哪一國家所建置的總督府? (A)日本
- 俄國將東北地區視為其侵略的主要目標。當俄國知道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後,便聯合下列哪兩個國家向日本施壓,使中國得以白銀三千萬兩贖回遼東半島? (A)德國、法國 (B)英國、美國 (C)英國、法國
- 甲午戰爭後的這場改革,其實已經突破過去三十年純以器物為調的表面敷衍,但終究還是以失敗告終,中國想要圖強,必須從更根本的思想層面做革新才行。請問:這場改革所指為何? (A)自強運動 (B)百日維新
- 清光緒24年,以慈禧太后與守舊派人士發動政變,結果光緒皇帝被幽禁在南海瀛臺,慈禧重新臨朝聽政,支持變法的人物或逃亡,或被捕殺。請問:此一事件應是指下列何者?(A)太平天國之亂(B)鴉片戰爭(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