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在文化資產保存發展的脈絡中,隱約地看出一條線索,那就是自有形文物的保存,漸漸發展為無形文化的保存,進而希望保有人類的珍貴記憶,也就是歷史。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在高科技快速進步的時代裡,所患上的思鄉病吧!以古建築物的保存來說吧!早期的保存只著眼於重要的、具史蹟價值的建築。保存的目的是希望它們不要在我們的眼前消失,因為它們的造型太經典,具有藝術史、科學史上的研究價值。因此,當時的主張是選取最重要的建築,以現代技術保存。後來大家都覺得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建築終究還是要衰老的,只有一個軀殼,失掉了精神,經過幾次修理,原物的本貌就不見了。所以,大家體會到,要保存古建築,還要保存建造的技術與工法、乃至建材的製作等,也就是要把老建築建造的文化整個保存下來,這就已經很難了。(漢寶德〈歷史要怎麼保存?〉)依據上文,作者認為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在保存古建築的作法上應該注意:
(A)避免基於緬懷過去的思鄉病立場,對古建築進行重點式的保存
(B)由有形文物開始,循序漸進地保存,待有成後再保存無形文化
(C)古建築的建造技術、工法以及建造文化必須與建築物同時保存
(D)恢復古建築的本來樣貌,有賴於以現代科學技術結合古法進行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08016
統計:A(54),B(204),C(1633),D(13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