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題 根據本文,回答下列問題:一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物種及遺傳三個層次,但三者常常彼此互相關聯。物種多樣性的變化是最容易觀測的,因此也最常用於評估一個地區生物多樣性的高低。  依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資料顯示,造成棲地中物種消失的主要原因有:過度採摘及獵捕(37%)、原始棲地被干擾或被破壞(67%)及外來種的引入威脅到原生種的生存(19%)等。臺灣植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威脅也不例外。棲地受影響除了少部分來自地震、海嘯、天然火災等之外,大部分都是人為因素所致。例如:早期在旗津一帶的紅茄苳與細蕊紅樹,由於高雄港的擴建而在臺灣絕跡;特有種烏來杜鵑,原只生育於鸕鶿潭,翡翠水庫的興建淹沒了它唯一的生育地,野外族群因而滅絕。最嚴重的可能是百年來的伐木取材,造成森林植物特別是森林下層的草本、灌木以及樹幹上的附生植物,喪失合適的生育環境,使得原始森林變成林相單調、物種貧瘠的人造林。  其次,早年零散分布各地,作為灌溉蓄水功能的水埤與水塘,提供了水生植物重要的棲所;後來由於灌溉系統的興建,它們不是被填平就是改為養殖池,使得許多水生植物喪失棲地。舉凡具有木材、燃料、藥用、觀賞等經濟價值的植物,均受到大量採摘的壓力,如八角蓮、金線蓮、蘄艾等藥用植物。原生的蝴蝶蘭、蘭嶼羅漢松等具觀賞價值的種類,在野外幾乎被採挖一空。臺灣一葉蘭本是非常普遍的野生蘭,由於花朵碩大美麗且易於栽植,甚獲民眾喜愛,也曾大量外銷歐美各地,終於導致野外的族群銳減。  外來種指的是經由人類有意或無意引入到非該種生物自然分布之地區的生物。大部分外來種都只能在人的照顧下存活,但有些外來種不但能適應當地環境,自然繁衍出新的族群,並且不斷擴張其分布範圍。學者稱此為「入侵生物」。大花咸豐草在臺灣僅約 餘年便遍及全島,分布範圍從海平面到 多公尺的山區。入侵生物造成的最大問題,便是和本地種競爭、威脅本土生物。一個生態系中的組成物種幾乎都有天敵或病蟲害存在,彼此形成平衡狀態,不至於無限繁衍擴張,但外來種往往沒有天敵,像廣泛栽種在校園內的西洋蟛蜞菊與黑板樹,幾乎都沒有蟲咬或病害。  早年的保育觀念偏重在物種的保護,但當大部分棲地都受到嚴重破壞時,談物種保護無異於緣木求魚。況且依據族群遺傳學理論,當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降低到某一臨界值以下,則該物種終將走向滅亡之路。即使利用人為力量再予復育,一旦環境變遷或受病蟲害侵襲,極易造成大規模死亡。(本文摘自多樣性臺灣特刊)
38.最常用於評估一地區生物多樣性高低的是下列何者?
(A)基因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 
(C)生態系多樣性
(D)遺傳多樣性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1),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