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15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13~15題    我國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之為二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前者稱道堯、舜、禹、湯、文、武,後者則稱其學出於上古之隱君子,(如莊周所稱廣成子之類。)或托之於上古之帝王。前者近古學派,後者遠古學派也。前者貴族派,後者平民派也。前者入世派,後者遁世派(非真遁世派,知其主義之終 不能行於世,而遁焉者也。)也。前者熱性派,後者冷性派也。前者國家派,後者個人派也。前者大成於孔子、墨子,而後者大成於老子。故前者北方派,後者南方派。此二派者,其主義常相反對,而不能相調和。初孔子與接輿、長沮、桀溺,荷蓧丈人之關係,可知之矣。戰國後之諸學派,無不直接出於此二派,或出於混合此二派。故雖謂吾國固有之思想,不外此二者,可也。  夫然故吾國之文學,亦不外發表二種之思想。然南方學派則僅有散文的文學,如老子、莊、列是已。至詩歌的文學,則為北方學派之所專有。《詩》三百篇大抵表北方學派之思想者也。雖其中如《考盤》、《衡門》等篇,略近南方之思想。然北方學者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有道則見,無道則 隱”者,亦豈有異於是哉?故此等謂之南北公共之思想則可,必非南方思想之特質也。然則詩歌的文學,所以獨出於北方之學派中者,又何故乎? 詩歌者,描寫人生者也。(用德國大詩人希爾列爾之定義。)此走義未免太狹,今更廣之曰“描寫自然及人生”,可乎?然人類之興味,實先人生,而後自然,故純粹之模山範水,流連光景之作,自建安以前,殆未之見。而詩歌之題目,皆以描寫自己之感情為主。其寫景物也,亦必以自己深邃之感情為之素地,而始得於特別之境遇中,用特別之眼觀之。故古代之詩,所描寫者,特人生之主觀的方面;而對人生之客觀的方面,及純處於客觀界之自然,斷不能以全力注之也。故對古代之詩,前之定義,寧苦其廣,而不苦其隘也。   然南方文學中,又非無詩歌的原質也。南人想像力之偉大豐富,勝放北人遠甚。彼等巧於比類,而善於滑稽:故言大則有若□□,語小則有若□□;語久則大椿冥靈,語短則蟪蛄朝菌;至放襄城之野、七聖皆迷;汾水之陽,四子獨往:此種想像決不能于北方文學中發見之,故莊、列書中之某部分,即謂之散文詩,無不可也。夫兒童想像力之活潑,此人人公認之事實也。國民文化發達之初期亦然,古代印度及希臘之壯麗之神話,皆此等想像之產物。以中國論,則南方之文化發達較後於北方,則南人之富於現,亦自然之勢也。此南方文學中之詩歌的特質之優於北方文學者也。由此觀之,北方人之感情,詩歌的也,以不得想像之助,故其所作遂止於小篇。南方人之想像,亦詩歌的也,以無深邃之感情之後援,故其想像亦 散漫而無所麗,是以無純粹之詩歌。而大詩歌之出,必須俟北方人之感情,與南方人之想像合而為一,即必通南北之驛騎而後可,斯即屈子其人也......屈子之自贊曰:□□。余謂屈子之性格,此二字盡之矣。 (王國維《屈子之文學精神》節錄)
13. 文中□□,依次填入的字詞,判斷原文之選項為:
(A) 八荒九垓、秋毫之末、孤忠。
(B) 骨節專車、棘刺刻猴、耿介
(C) 北冥之魚、蝸角之國、廉貞。
(D)須彌之山、芥子之微、憂惕。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166667
統計:A(9),B(4),C(6),D(1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