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登「ㄍㄨㄢˋ」雀樓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63158
統計:A(20),B(1),C(63),D(0),E(0)
內容推薦
- 12 簡支梁受力如圖所示最大彎矩為何? (A)33 MPa (B)33 MPa (C)67 MPa (D)67 MPa
- ( )朱大常在複習清領時期的宗族組織時,繪製了階層圖以加深印象(如附圖)。請問:圖中所整理的內容何者有誤?(A)甲 (B)乙 (C)丙 (D)丁。
- 有關兩個平面圖形的關係如下:甲、面積相同的兩個圖形,其形狀一定相似乙、面積相同的兩個圖形,其形狀不一定相似丙、面積不同的兩個圖形,其形狀可能相似丁、面積不同的兩個圖形,其形狀一定不相似問下列敘述
- 下列何者的存在需要能量,並能表現出代謝、生長、感應、繁殖等行為?(A)種子 (B)烤雞腿 (C)鑽石 (D)木炭。
- 美國學者彭慕蘭(Kenneth Pomeranz)的「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之說,某種意義上結合社會科學的研究而提出歷史解釋。他對歐洲經濟發展的解釋,以下何者為誤?(A)
- 三、申論題:20%,每題 20 分。 請選擇從台灣史擇一主題,設計一個以培養高中生時序、歷史解釋、歷史理解、史料證據與閱讀素養的教學簡案。
- 如【圖 15】所示電路,求電阻 RL可獲得最大功率時的電阻值為多少?(A) 1 Ω(B) 5 Ω(C)2 Ω(D) 10 Ω
- 史家陳寅恪先生曾提出,外族盛衰具有「連環性」,意指?(A) 外族對唐朝的侵擾作亂,一個接著一個(B) 觀察唐代與外族的關係,需通覽外族之間的關係(C) 唐代外族的盛衰如同骨牌效應一般(D) 唐
- 法國大革命除了民主與自由的理念,最重要也激發了什麼思潮或思想,對十九世紀的歐洲及世界的政治局勢都影響深遠?
- 【題組】承上題,何者施工複雜度最高?(A)RC (B)SRC (C)SC (D)SS
內容推薦
- 【題組】依據文意,文章中【乙】畫線處宜填入以下何句最適當?(A)要如何得知哪位新藥研發科學家最有名 (B)要如何去承擔新藥投資失敗的風險(C)要如何判定哪些發展中的藥物值得投資 (D)要如何判斷新
- 三、翻譯:8% (每句2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月色「朦朧」:
- 一「匹」綢緞
- 【題組】依據上文內容,以下何者完全正確?(A)新藥如果沒有通過層層試驗,被核准上市,那麼藥物本身就不會帶來商業上的利益(B)新藥創投家考慮的是投資的風險,而科學家關注的是自己對研究是否具有強烈信心
- 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其授課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中葉。請問:大學的起源是由下列哪一組織演變而成? (A)行郊 (B)行會 (C)合作社 (D)洋行。
-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闔」上書本:
- 「聆」聽演奏
- <風>風竄來竄去這兒說痛那兒說痛小弟弟生氣了風箏生氣了你瞪著我我瞪著你隔著青草地不說話倒是一只空罐子嗡嗡的抗議著啊!大家都生氣了青草地慌了起來寬大舒坦的胸膛竟也忍不住冒出幾朵生氣的小野花 --林仙龍著
- 莎士比亞是舉世聞名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的作者,也是全世界最傑出的文學家之一。請問:下列關於莎士比亞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擅長使用拉丁文寫作、文體優美 (B)著有《君王論》 (C)文藝復興
- 四、非選擇題:4%(每題2分)宋晶宜<雅量>第六段:「人總會去尋求自己喜歡的事物,每個人的看法或觀點不同,並沒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有彼此容忍和尊重對方的看法與觀點的雅量。」此段
- 白日「依」山盡:
- 一頭「鬈」髮
- 【題組】關於這首詩的分析,何者錯誤?(A)此詩採用新詩手法,內容從兒童的角度出發,所以也是一首童詩(B)此詩文字簡潔,充滿動態感,作者將風狂亂、急促和不馴的形象寫得栩栩如生(C)此詩主要在描寫小弟
- 佩脫拉克曾說:「我是個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福。」這句話充分表現出文藝復興時期的何種內涵? (A)人文主義 (B)神權思想 (C)王權思想 (D)自由主義。
- 簡媜<拄拐杖的小男孩>:「那還是個檸檬綠的夏天,我們興奮地站在指定的那棵大樹下排隊等校車。這是第一天,小朋友臉上的表情透露其年級:一個鬈髮的韓國小男生牽著媽媽的手一路哭過來,不用猜,一年級。接著,
- 「何嘗」不是:
- 「訛」詐金錢
- 力克‧胡哲,塞爾維亞裔澳洲籍基督教佈道家,「沒有四肢的生命」組織創辦人。著有《人生不設限:我那好得不像話的生命體驗》一書。他天生沒有四肢,但勇於面對身體殘障,常以此作為佈道題材。他一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和
- 西元1429年一位17歲的法國少女貞德帶領士兵馳騁沙場,並給予英軍迎頭痛擊。1430年貞德為英軍所俘,並被指為異端慘遭火刑,臨死前仍高呼「耶穌、耶穌」,聞者無不深受感動。直至1920年,為國殉身
- 佛萊明培養細菌時,不慎在培養基上汙染了青黴菌,他發現青黴菌面積愈長愈大,而細菌的生長面積愈來愈小,他推測青黴菌可能產生某種物質,將細菌殺死。後來實驗證明他的推測是正確的,因而發現了抗生素 — 青
- 引人「側目」:
- 文學先「ㄑㄩ」
- 【題組】根據文章傳達的精神,如何介紹力克最為貼切?(A)基督教佈道家 (B)不向命運低頭的人 (C)天生沒有四肢的人 (D)對生命產生質疑的人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1)山。羌笛何須怨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