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8. 附圖是十三世紀的政治形勢圖,有關當時諸國之間的關係,何項錯誤?
(A)甲是第一個統治中國的草原民族
(B)甲與丙曾聯盟滅乙
(C)乙丙丁皆為甲國所滅
(D)丁是北宋與南宋的共同外患。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元代的種族政策中,漢人階級不包括下列何者? (A)南宋遺民 (B)契丹人 (C)女真人 (D)北宋遺民。
- 宋代廢除坊市制度後,城市生活多采多姿,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即是描繪哪一城市的繁榮景象? (A)臨安 (B)汴京 (C)大都 (D)洛陽。
- 明成祖在位期間推動許多措施,明朝國勢達於鼎盛,但下列哪一項措施並非成祖所為? (A)設立特務機關錦衣衛 (B)遷都北京 (C)北伐蒙古 (D)興築長城。
- 他自詡為「十全老人」,統治期間是清朝國力的強盛時期,但是因為好大喜功,加上寵信和珅任其貪污,因而吏治敗壞,國勢從此中衰。請問:這位「十全老人」是何人? (A)清聖祖 (B)清世宗 (C)清高宗
- 下列有關明清時期經濟的敘述,何者錯誤? (A)明初至清末的貨幣制度是白銀與紙幣並用 (B)出現地域性的商幫組織 (C)有會館供同鄉者寄宿 (D)專業市鎮興起。
- 雅涵整理明清時期的小說如附表,其中何項正確? (A)(B)(C)(D)
- 關於明清的科舉制度層級:甲.鄉試 乙.童試 丙.殿試 丁.會試,下列排列順序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乙→甲 (D)乙→甲→丁→丙。
- 資料一:他是天主教耶穌會教士資料二:他允許中國教徒可以祭祖祀孔綜合上述兩則資料中的「他」是何人? (A)徐光啟 (B)利瑪竇 (C)湯若望 (D)馬可波羅。
- 《天工開物》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內容記載農業、手工業的生產技術和操作方法,並有附圖說明。請問: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A)曹雪芹 (B)關漢卿 (C)宋應星 (D)沈括。
- 四位同學討論明清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其中哪一位同學的說法錯誤?(A)尚義:明清兩代皆因倭寇而實施海禁(B)筱婷:康熙收復臺灣後,海禁解除(C)喬茵:明清對外貿易以朝貢貿易為主(D)裕禾:乾隆時
內容推薦
- 【題組】唐、宋、元時期,皆在圖中何地設市舶司,管理海上貿易?(A)乙 (B)丙 (C)丁 (D)戊。
- 拓拔新是一名住在首都平城,滿20歲的鮮卑人,最近他們的君主頒布一連串新的國家政策 進行漢化,要全國人民遵守。請問:拓拔新會遭遇到下列哪一項生活的改變? (A)鼓勵與羌族女子結婚 (B)籍貫必須南
- ( )「□□崛起後,曾發動三次西征行動,並入主中原地區,先後滅了金與南宋,結束北宋以來多元並立的政治型態,使中國復歸統一。」上述的□□所指為何? (A)契丹 (B)党項 (C)蒙古 (D)女真。
- ( )元朝末年有一位年輕人因家鄉發生災荒、生活困苦,曾到寺廟中當和尚,並流落街頭行乞。後來他投身反元陣營,率軍一舉奪取元朝首都,建立明朝。請問:這位年輕人後來成為哪位皇帝? (A)明太祖 (B)
- ( )班上三位同學正在討論中國印刷術的發展。小雲說:「唐代使用的是雕版印刷術。」靜怡說:「到了宋代,我們已出現活字版印刷的技術了。」小慧說:「活字版印刷是畢昇發明的哦!」老師建議同學可以參考相關
- ( )小天是某個朝代的讀書人,居住在江南一帶,他想要參加科舉考試,卻因為當時種族政策的關係,要考的題目比較難、錄取率低;就算考上,也很難升遷到高位。請問:小天是屬於下列哪一朝代的人? (A)漢朝
- ( )中國古代以科舉考試的方式來選取政府所需的人才,因此每個讀書人一生的目標便是希望能高中「狀元」、「榜眼」或「探花」,這樣的科舉考試名次是在下列哪個階段中決定的? (A)教育會考 (B)殿試
- ( )明清的科舉不但只以四書五經的內容為主,也嚴格限制文章的寫作格式,這類文章稱之為何? (A)孝廉 (B)明經 (C)八股文 (D)詩賦。
- ( )南宋中期,蒙古草原上的部族被鐵木真所統一,建立了蒙古帝國。請問:各部首領尊稱鐵木真為什麼? (A)大汗 (B)單于 (C)天可汗 (D)成吉思汗。
- ( )明神宗時,朝廷曾推動變法,當時是由哪一位大臣主張稅收簡便提出「一條鞭法」的改革? (A)朱熹 (B)秦檜 (C)張居正 (D)王安石。
- ( )科舉考試雖起始於隋朝,但到宋朝時才完全確立,其中,彌封等制度,增加了科舉考試的哪種特性? (A)公平性 (B)普及性 (C)提高難度 (D)實用性。
- ( )宋朝士人發展出理學思想,其中某位思想家集理學之大成,著有《四書集注》一書,讓其發展成為更有系統的思想體系。請問:這位思想家是下列何者? (A)王安石 (B)蘇軾 (C)司馬光 (D)朱熹
- ( )阿嘉利用假日前往台中地區的夜市大快朵頤,他想到課本中提過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之一。若阿嘉想了解夜市的起源,則應該查閱哪一朝的資料? (A)漢 (B)西晉 (C)宋 (D)明。
- ( )清朝初年,高壓與懷柔並重的統治方式,使清朝能成功統治中國長達兩百多年,下列何項不屬於清朝統治下的高壓政策? (A)要求薙髮留辮 (B)大興文字獄 (C)派兵鎮壓反清勢力 (D)以科舉任用
- ( )小傑是生活在明朝的讀書人,他一心想要參與科舉考試,如果想要提高考上科舉的機會,他應該優先閱讀下列何種書籍? (A)《資治通鑑》 (B)《聊齋志異》 (C)四書五經 (D)《夢溪筆談》。
- ( )明惠帝在位期間,因推動「削藩」政策而引發燕王朱棣反叛事件,史家如何稱呼這次事件? (A)三藩之亂 (B)八王之亂 (C)靖康之禍 (D)靖難之變。
- ( )達旦生活在元朝,他被延攬進入政府部門從政,在朝中負責跟財政相關的職務,主要負責各地的稅務徵收以及政府的財政規畫。從前面敘述來看,哈德可能是屬於哪個族群? (A)蒙古人 (B)色目人 (C
- (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事蹟,曾被寫為《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就你對明代歷史的了解,下列對鄭和與其事蹟的敘述,何者正確? (A)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橫越整個太平洋 (B)鄭和
- ( )唐、宋兩朝的黨爭,雖然起因不同,但都對國家造成哪種嚴重的影響? (A)黨爭的結果導致爆發內戰 (B)黨爭的結果導致國家朝政陷入混亂 (C)黨爭的結果導致得勝派對失敗一方進行大屠殺 (D)
- ( )科舉制度為隋朝始創,到明清時期發展成熟。下列有關各朝代科舉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唐朝―主要考試的書寫文體以八股文為主 (B)宋朝―科舉考試的名額並不多 (C)元朝―禁止色目人參加
- ( )《中國歷代思想史》一書提到:「儒學在此時期有了新的面貌,其內容不僅是舊有的儒學而已,還將佛教與道教思想融入其中,使儒學有了新的內涵。」這本書討論的思想主題是下列何者? (A)兩漢的經學特
- ( )歷史資料的種類繁多,畫作也是其中之一。附圖是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部分內容,參考這幅圖將最有助於研究下列哪一主題? (A)商人的飲酒狂歡 (B)漢代的鄉村生活 (C)大唐的繁華京城
- ( )一位讀書人說道:「身處這個時代必須體認到一點,唯有參加科舉考試才能出人頭地,因此許多家族都盡心盡力培養子弟念書,為的是希望子弟能高中科舉光耀門楣。」這應該是哪個時代讀書人的寫照? (A)
- ( )「明末清初以來,許多傳教士來華傳教,並帶來西方科學新知,使中西文化得以交流。沒想到因為這件事,中西文化的交流面臨中斷的困局。」這件事指的是下列何項? (A)流寇攻滅明朝政權 (B)三藩之
- ( )宋朝平民受教育與當官的機會較前朝增加,社會階層的流動也較為頻繁。請問:下列何項並非其原因? (A)開科取士的名額增加 (B)印刷術發達,使書籍流通普及 (C)重視武將的拔擢,平民可藉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