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4. 科學家對於未來氣候變化趨勢的評估稱為?
(A)天氣預報
(B)氣候預報
(C)氣候推估
(D)長期預測
(A)天氣預報
(B)氣候預報
(C)氣候推估
(D)長期預測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在聖嬰年,太平洋信風___,而___的海水會積聚在南美洲西側的東太平洋。(A)減弱...低溫 (B)減弱...溫暖 (C)增強...低溫 (D)增強...溫暖
- 當波浪接近海灘時會漸漸地轉向平行於岸邊的方向,這種現象稱為?(A)沿岸流 (B)離岸流 (C)湧浪 (D)波的折射
- 在一個山谷型冰河中,哪一個部份的冰移動速度最快?(A)冰河的底部 (B)冰河的兩側邊緣 (C)冰河的中間 (D)冰河的移動速度都一樣
- 雲的形狀千變萬化,實在很難加以描述,世界氣象組織根據高度以及形態將雲分成幾屬(genera)?(A)4 屬 (B)5 屬 (C)8 屬 (D)10 屬
- 下列哪一項有關於洪水的描述為真?(A)通常 50 年回歸週期的洪水會大於 100 年週期的洪水 (B)100 年週期的洪水是在任一年內發生的機率有 10% (C)如果在任一年內發生某一特定高度
- 某震測剖面出現如棕櫚樹般的花形構造,此構造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構造活動有關(A)正斷層 (B)逆斷層 (C)平移斷層 (D)鹽貫入
- 關於聖嬰現象,下列何者為誤?(A)東赤道太平洋表層海水平均溫度升高 (B)橫跨太平洋赤道區的的斜溫層界面角度變大 (C)主要對流降雨區東移 (D)赤道區太平洋表層水的營養鹽供應減少
- 斷層和節理之間主要的區別在於?(A)斷層貫穿多層的地層,而節理只貫穿一層地層 (B)斷層貫穿至岩盤,而節理只貫穿沉積層 (C)斷層兩側的岩石會互相移動,而節理兩側的岩層不會 (D)從地圖上看,
- 地球上觀測日行跡呈 8 字形,某地拍攝日行跡如右圖,請問下列那些敘述正確?(複選) (A)該地區為南半球 (B)拍攝時間為時大約一年每隔幾天的下午同一時間拍攝 (C)拍得最左側之太陽之日期接近
- 在水深 4500 公尺之下的遠洋海床上最可能發現下列何者沉積物(A)矽質軟泥與紅泥 (B)鈣質軟泥 (C)石英砂岩 (D)長石砂岩
內容推薦
- 當我們利用探空氣球所量測到的環境大氣降溫率介於乾濕絕熱降溫率時,代表什麼意義?(A)大氣絕對穩定 (B)大氣絕對不穩定 (C)大氣處於條件性不穩定 (D)大氣處於中性平衡
- 地球大氣的熱能轉移方式有很多種,底下哪一種是最沒有效率的?(A)傳導 (B)對流 (C)輻射 (D)蒸發
- 科學家模擬大氣溫度的垂直分布,發現只要在數值模式中加入何種實際觀測到的氣體,就可以獲得接近真實大氣的對流層溫度垂直分布?(A)水氣 (B)臭氧 (C)二氧化碳 (D)甲烷
- 在進行地面氣象觀測時,常將氣象儀器放置在百葉箱內,若在北半球,百葉窗的通風開口應位於(A)東側 (B)西側 (C)南側 (D)北側
- 底下哪一個選項,比較可能是冬季期間冷鋒過境前一兩天的天氣現象?(A)氣溫偏低 (B)氣溫偏高 (C)降雨 (D)強風
- 東南太平洋地區至今仍無觀測到任何颱風的蹤跡,最主要原因為何?(A)海溫太低 (B)科氏力太小 (C)垂直風切太弱 (D)氣壓梯度力太小
- 小明某天在瀏覽氣象局網站所提供的紅外線雲圖與可見光雲圖時發現,紅外線雲圖所呈現的顏色較亮,但可見光雲圖卻呈現較暗的結果,這隱含著什麼意義?(A)雲低且稀疏 (B)雲低且濃密 (C)雲高且稀疏
- 2009 年滯留菲律賓的芭瑪颱風卻讓宜蘭地區降下豪大雨,並造成嚴重水患,原因為何?(A)受西風噴流影響 (B)受颱風與西南季風共伴影響 (C)受颱風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 (D)受副熱帶高壓影響
- 全球海洋表面環流的分布,在北半球大多循順時針方向繞行,在南半球則多為反時針方向,造成的主要原因為何?(A)風直接驅動 (B)海水密度差異 (C)海表溫度差異 (D)海水鹽度差異
- 在科氏力不等於零的北半球地區,假設海洋面上有一個颱風,那麼颱風底下的海洋溫度可能會產生何種變化?(A)增溫 (B)降溫 (C)維持不變 (D)無法得知
- 關於海嘯,底下哪一個選項有誤?(A)海嘯傳播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 800 公里 (B)海水越深海嘯傳播速度越快 (C)海嘯是一種長波及長週期波 (D)海嘯靠近海岸線時,受到波速變快影響,所以浪變
- 當地球磁場發生磁極反轉時,由磁北朝北變化到磁北朝南的時間大約需多久?(A)幾十年 (B)幾千年 (C)幾百萬年 (D)幾億年
- 台灣梅雨季降雨多寡,跟底下哪一個因素較無直接關係?(A)低層氣流的來源與強度 (B)西太平洋副高脊 (C)亞洲季風低壓 (D)熱帶氣旋
- 若以單個氣體分子來看,底下哪個溫室氣體的增溫能力最差?(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化亞氮 (D)全氟碳化物
- 懸浮微粒是飄浮於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請問它對地表溫度的作用為何?(A)增溫 (B)降溫 (C)不會有影響 (D)無法確定是增溫還是降溫
- 地球氣候脫離上一冰河期之後,在一萬年前左右溫度又突然下降,形成一短暫的冷期,地質學家命名為?(A)菌藻時代 (B)冰期最盛期(LGM) (C)新仙女木事件 (D)小冰期
- 小新背著6kgw的書包,花了3分鐘在水平的操場跑道上等速走了一圈(200公尺),請問小新對書包作功多少焦耳? (A)0 (B)6×200 (C)6×8×200 (D)6×8×200÷3
- 有關颱風影響臺灣地區之情形,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颱風過後引進西南氣流,常使大臺北地區發生水災。(B)焚風常發生在迎風面如臺東等地。(C)颱風過後常使水庫濁度上升,影響民生用水。(D)颱風帶來
- 有關『都市熱島效應』,下列選項何者為非?(A)使短波輻射散熱表面積增加 (B)使「溫室」氣體增多(C)使廢熱量來源更多 (D)使直接用來增溫的能量增多
- 大氣中的水對環境溫度而言,有冷卻及增溫兩種角色。在其增溫效應中,水氣(H2O)為相當重要的溫室氣體,此變動性大氣,在大氣中含量可達多少百分比?(A)0.03% (B)1% (C)4% (D)10
- 關於天文概念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A)就距離長度而言,一個「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 AU)小於一個「秒差距」(Parsec; pc)的距離。(B)太陽系的主要小行星帶
- 構成「夏季大三角」的三顆亮星分別是織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其中哪一個星體與我們的距離最遠?(A)織女星 (B)牛郎星 (C)天津四 (D)目前無法測知
- 中性氫原子之電子與氫核皆會自轉,當兩者各自產生的磁矩,因彼此方向之變換,產生能階躍遷而發出頻率為 14406MHz 的光子,其波長為 21 公分的氫譜線輻射。此輻射因不會被星際物質如塵埃等
- 在天文觀測上,大氣可能造成如水波的聚光變化效應,使星體影像模糊,此干擾作用的原因為何?(A)大氣密度分佈變異 (B)大氣氣流運動 (C)大氣電離熱效應 (D)水分子散射作用
- 太陽是地球生命及動力的泉源,而海洋動力運行扮演地球熱平衡重要角色,可使地球擁有和煦的環境。請問海洋接收並傳輸約多少比例的太陽能量?(A)1/2 (B)1/3 (C)1/4 (D)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