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 翁奇楠命案之兇手之一 ──廖國豪,一位81年次的未成年少年,竟然成為一殺人犯!當他近距離槍殺翁奇楠時,何以如此的冷漠?造就他的「人格」是多少「歲月」累積下來的「成果」?他是「沒人要的小孩」?老師「不關心他」?雖然有阿公、阿嬤的照顧,老師一再的關懷,但那份從小就沒有父母歸屬感的愛,在國中叛逆期階段又結交了讓他人生開始走下坡的朋友,廖國豪事件的呈現是可以做為下列哪一學者論述之寫實例子? 
(A)米德的「客我」 
(B)佛洛伊德的「超我」 
(C)艾瑞克森的青少年期「角色混淆」 
(D)顧里的「主我」。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2),D(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自我形成理論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