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已知甲數為整數,若 |甲|<4.3,則甲數可能的數的總和=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從1到10這十個自然數中選出不重複的六個數填入正立方體的六個面,並要求對面兩數字互為因數或倍數的關係 ( 例如,數字3的對面數字可為6或9 )。現在,6三個數字已經填入附圖中的三個
- 在同一天內,若以下午2:00為基準,下午5:00記為+3,則早上10:00記為 ________________
- 若 ,則x : y :z =____(2)____。(*請以最簡整數比作答)
- 清末以來,中國工商業難以和列強競爭,直到何時才找到了發展的良機?(A)聯俄容共時期(B)北伐時期(C)一次大戰期間(D)抗戰時期。
- 如圖,以 x 表示此 H 圖形的周長 (4%)
- 如圖, L// M , ,∠1 = 35°,∠2 = 83°,∠3 = 75°, 求∠4 =?
- 歷史上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是指哪一項行動?(A)國共內戰之後,國民政府大舉遷臺(B)抗戰時期的長期持久戰略(C)北伐時期的難鉅任務(D)中共遭到國民政府的武力圍剿。
- 二元一次聯立方程式的解為 x=-3,y=2,則 a= ______ ,b=______ 。
- 抗戰結束後,為了調停國共關係,曾派特使來華,卻無功而返的國家是(A)美國(B)蘇聯(C)英國(D)日本。
- 民初軍閥混戰時期,占據右圖深色區域的勢力為何? (A)直系:曹錕 (B)奉系:張作霖 (C)皖系:段祺瑞 (D)滇系:唐繼堯。
內容推薦
- 清末地方督撫之一的張之洞曾言:「科舉一日不廢,即學校一日不能大興,士子永遠無實誰之學問,國家永遠無舊時之人才,中國永遠不能進于富強,及永遠不能爭橫各國。」請問:有關他的願望“科舉廢除”,要等到何
- = _________________
- A點在坐標平面上的第二象限內,且A點到x軸的距離是8,到y軸的距離是6,則A點坐標為__________。
- 如圖,灰色部分為一個長為10公尺、寬為6公尺的水池,其餘四周皆為草地,現有一頭牛被一條長為8公尺的繩子拴住,繩子另一端固定在P點,則此頭牛所能吃到牧草的最大面積為多少平方公尺?(5分)
- 下表為晏霆某次段考的回答,請問他回答錯哪一題?(A) 第1題 (B) 第2題 (C) 第3題 (D) 第4題 。
- 【題組】⑵每單位質量的混合氣所輸入之熱量qin,單位 。(10 分)
- 00光緒年間,義和團進入北京城,包圍外國使館區、殺害外國公使及官員造成大規模衝突。曉玲一時興起上網查了一些資料,依你的判斷,哪一項是正確的?(A)慈禧挾咸豐出奔熱河 (B)義和團以反清復明為口號
- 四、一鋼筋混凝土簡支梁跨距 5 m,斷面如下,b = 35 cm,h = 65 cm,d = 5 cm,已知混凝土單位重為 35 tf/m3, cf′ = 280 kgf/cm2,f y =
- 【題組】(2)數線上有C(c)、D(3)兩點,若=2,則c=?
- 【題組】台灣開港通商後,請問台灣最大宗的出口品主要由那一港口出口? (A)甲 (B)乙 (C)丁 (D)戊
- ( ) 美國專門研發電腦操作系統,中國則利用低廉人力進行電腦組裝,不同國家在國際生產鏈上負責不同的工作,此種作法符合下列何種經濟學原理? (A)外部效果 (B)負擔能力 (C)比較利益 (D)
- 清領初期,清廷為防止漢原之間的衝突,頒布入山禁令,禁止漢人越過原住民的土地開墾。直到哪位大臣奉命來臺建設,才取消這樣的禁令? (A)沈葆楨 (B)丁日昌 (C)劉銘傳 (D)施琅。
- 清末以來,中國為因應西方勢力的入侵,內部發生了一連串運動,從「自強運動」、「戊戌變法」、「武昌起義」到「新文化運動」的陸續推行來看,下列何者最能夠解釋這段轉變過程?(A)傳統宗教信仰的影響力在中國
- 【題組】臺灣開港通商後,臺灣第二大出口品由那些港口出口?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 若 ,則甲數+乙數+丙數=6 。(課後練習本 P13 改編)
- 00大雄在整理歷史圖片時,發現了一幅清末時代的圖片,如附圖所示。請問:這應該是下列哪一組織的旗幟? (A)興中會 (B)保皇黨 (C)同盟會 (D)義和團。
- 民國4年12月11日各省國民代表舉行國體變更投票,院外聚集大批軍警,目的在監督代表的投票情況。會場中間有兩個大匭,各貼著「君憲」、「共和」兩字,當時有人與各代表附耳談話,代表們領票後均向同一匭裡
- 民初一位作家在小說中這樣寫著:「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請問:這位作家的想法最有可能
- 【題組】有關清領時期文教發展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為和原住民和平相處,民間興辦社學教育原住民 (B)新竹有「鄭用錫」進士第,表示台灣文教大為發展 (C)到嘉慶道光年間,台灣文風逐漸興盛
- 清代中葉,政府規定中外貿易必須透過「公行」處理,外商與中國官員的交涉也必須由「公行」轉達。關於「公行」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官方設立的貿易機構 (B)對外貿易商人組成的行會 (C)專責監
- 當中央政府權力式微,就容易形成地方軍人割據的局面,如唐末藩鎮與民初軍閥都曾出現這種情形。請問:藩鎮或軍閥的特色為何?(A)以個人利益為優先,用軍事力量解決彼此紛爭並乘勢擴大自己勢力(B)注重國家
- ( )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甲:k(x)=2 乙: 丙: 丁: (A) 丙是一次函數 (B) 乙、丁的圖形均為斜直線 (C) 甲的圖形跟x軸沒有交點 (D) 線型函數的圖形一定是一直線
-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東南地方督撫自行與各國議定「東南互保」辦法,使東南各省免除了一場浩劫。請問:此事對清廷中央與地方的互動關係有何影響?(A)中央與地方互動關係愈來愈好(B)中央與地方政治權力達於
- 下列哪一個圖是表示不等式− 3x − 2 ≥ 7的解?(A) (B) (C) (D)
- 中國近代某次戰役失敗後,各國與中國簽訂條約,商議賠款問題,最後決議以中國當時的人口數做為賠款數,總計金額為四億五千萬銀兩,由中國分三十九年償還,連本帶利共九億八千萬兩,此一條約成為中國近代賠款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