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喜羊羊翻閱《六法全書》,看到「刑事訴訟」、「民事訴訟」等現代法律詞彙。臺灣歷史上首次引入現代化司法制度是在下列哪一個時代?
(A)明鄭時期
(B)清領時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在臺灣
(A)明鄭時期
(B)清領時期
(C)日治時期
(D)中華民國在臺灣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白色恐怖時期,許多政治犯被關在綠島監獄的綠洲山莊中。對於他們而言,囚禁在這裡的歲月永難磨滅。下列哪一事件的被捕人士,最可能被關在這裡? (A)郭懷一事件 (B)噍吧哖事件 (C)霧社事件 (D)
- 林獻堂等人結合社會知識分子的力量,於1921年至1934年多次發動向日本總督府請願的活動,當時主要是為了爭取哪一個組織的設立? (A)臺灣民眾黨 (B)臺灣議會 (C)臺中中學校 (D)臺灣文化
- 1臺南市花園夜市位於(A)東區(B)北區(C)中西區。
- 【題組】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ad? purpose 目的(A) To ask people to visit a shop.(B) To show pe
- 【題組】Which is a symbol of bad luck?(A) A piece of wood.(B) The number (C) A four-leaf clover.(
- 【題組】(A) welcome (B) is welcoming(C) welcomed (D) is welcomed
- 【題組】(A) To (B) By (C) With (D) Without
- 【題組】(A) that (B) what (C) how (D) why
- 【題組】(A) with (B) for (C) to (D) as
- 【題組】(A) make (B) made (C) to make (D) making
內容推薦
- 日治時期有一所由臺籍知識分子所創設的中學校,提供臺人較為平等的教育機會。潘朵拉居住在這所學校附近,她可能是哪個地區的居民? (A)臺中 (B)臺北 (C)高雄 (D)臺南
- 1920年代起,許多在日本求學的臺灣留學生,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開始爭取臺灣人的平等待遇,開始推動各項政治、社會與文化運動,這是受到當時的何種思潮鼓舞? (A)皇民化思潮 (B)南進政策 (C
- 1900年,黃玉階醫生發起臺北天然足會,透過上層知識分子彼此互相約定,從自身做起不讓子女纏足,同時也不讓子嗣與纏足的女子婚配,果然漸漸杜絕纏足陋習。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總督府逐步禁止纏足的主要原
- 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曾經記載以下這段話:「易風改俗之趨勢,使得中國製布帛商與其他中國式裝飾品等商店生意清淡,將來起而代之的是洋服公司。」文中的「易風改俗」指得是下列何者? (A)政府推廣
- 1895年登陸北臺灣的日艦「仙台號」輸送軍官竹中信景,三代世居臺灣,他的孫女竹中信子是「灣生(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因此信子應該在臺灣念以下何種學校? (A)小學校 (B)公學校 (C)蕃人公
- 附圖為臺灣歷史情境漫畫圖。依圖中線索判斷,圖中右方人物應該為下列何者? (A)蔣經國(B)陳儀(C)蔣中正(D)李登輝
- 臺灣的政治一向是國民黨長期執政,從何事之後,改變了此一政黨長期執政的現象? (A)解除黨禁 (B)李登輝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 (C)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D)民國八十九年陳水扁當選總統
- 日治時期,臺灣人雖受到日本不合理的殖民統治,但臺灣社會也在總督府的建設下,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風貌。下列哪一敘述並非當時臺灣社會的變遷? (A)西式服飾流行 (B)守時習慣建立 (C)公共衛生水
- 民國八十六年在某一紀念碑的落成典禮上,主席致詞時說:「希望臺灣五十年前的悲劇永不再發生,因此事件而喪失寶貴生命的本省籍與外省籍同胞,其英靈能得到最大的慰藉,也希望日後我們永遠沒有省籍問題……。
- 蔣經國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與中華民國總統,在行政院長任內積極推動十大建設,促成臺灣經濟發展。在政治方面,蔣經國於民國76年頒布的總統令,帶動臺灣政治走向民主化,請問,該總統令的內容為何? (
- 日治時期,政府考量初級技術人才不再仰賴日本,而鼓勵臺人念職業學校。易先生是當時的臺灣年輕人,循著政府鼓勵的路徑升學、就業,請問,他最有可能選擇從事哪些職業? (A)教師、醫師 (B)律師、工程
- 子齊接待來自美國的國際學生安娜,安娜在美國就讀政治系,她對臺灣的歷屆總統相當有興趣。子齊根據總統的在位期間依序介紹,下列何者正確? (A)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 (B)馬英九、蔣經國、蔡英文
- 年臺灣的立法院通過了某一法律,其中第 條明定:「政府應尊重原住民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請問:上文所述是哪一保
- 1960年,已經連任兩屆總統的蔣中正準備參加競選第三任中華民國總統,結果引起雷震、胡適等自由派人士的反對,但最終蔣中正還是在沒有其他候選人的情況下,連任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蔣中正得以連任多次總
- 日治時期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以喚醒民族意識,改良社會風氣為目的,積極地舉辦活動。後來遭到統治當局的禁止。下列何者不屬於臺灣文化協會的行動? (A)發行《臺灣民報》 (B)設立讀報社 (C)爭取
-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講述軍隊來臺,部隊在船上的場景:「急難中,船要開往臺灣了,可是,臺灣在哪裡?開軍艦的人都不知道。在砲火射程外的安全海面上,海軍拿出地圖來找臺灣的位置。」當時船要開往臺
- 在知識分子的極力爭取之下,總督府終於開放地方議員選舉。下列何者不是此時選舉的特色? (A)全面普選 (B)僅開放半數議員名額民選 (C)是臺灣史上首次的地方議員選舉 (D)是有限度的地方自治
- 小葵偶然在書中看到一張1944年日治時期的傳單,興奮的和朋友們分享。關於這張傳單的歷史背景,下列何者正確? (A)「這是當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傳單!」(B)「圖中臺灣正在被日本的空軍轟炸!」(
- 小白和同學參訪蔣渭水紀念公園,看到蔣渭水紀念碑碑記,兩側刻有「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文句,小白讀到碑記上紀載蔣渭水對臺灣的貢獻為下列何者? (A)成立臺灣地方自治聯盟,推動臺灣首次地方選舉
- 有位阿美族的老人回憶道:「有了掛鐘之後,帶來很多麻煩……。最傷腦筋的是『滴答滴答』聲以及每小時一次的報時鐘響,影響人們的睡眠……。」這段敘述最有可能在什麼背景下出現? (A)鄭氏時期引進漢人時
- 1968年,作家柏楊因翻譯漫畫《大力水手》,內容描述大力水手父子流落至一個豐饒的小島,想在島上建立國家,於是父子各自競選總統。政府認定柏楊此舉是在暗諷蔣中正父子,於是以「打擊國家領導中心」罪名
- 附表顯示日治時期某一年臺灣的教育狀況,從表中可看出當時的教育情形為何? (A)臺人基礎教育較日人更為普及(B)升學管道暢通,臺人紛紛入學 (C)臺人與日人都有平等的受教權(D)臺人基礎教育不足
- 廣志在圖書館發現一本書籍的目次,如附圖。從目次頁內容判斷,此書書名應該是下列何者? (A)《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B)《二二八事件大解密》(C)《美麗島事件始末錄》(D)《首次政黨輪替祕辛》
- 正男是日治時期的青年,他平時生活樣貌不可能包括下列何者? (A)和母親一起到林百貨購物 (B)陪父親到博物館看展覽 (C)打電話約小新在午時會面 (D)約小新的會面地點是在波麗路西餐廳
- 附圖為日治時期臺灣人口成長圖。請問:造成總數變化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蓬萊米產量激增(B)建立現代衛生觀念(C)政府推動新的家庭政策(D)人民休閒習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