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7.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認為「一隻看不見的手」即可使經濟活動與資源獲得最有效的配置,請問這隻看不見的手係指何者?
(A)政府干預
(B)價格機能
(C)主權在民
(D)菁英統治。
(A)政府干預
(B)價格機能
(C)主權在民
(D)菁英統治。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51049
統計:A(7),B(136),C(0),D(0),E(0)
內容推薦
- 有一段資料記載:道光十年以後,因為閩、浙地區連年豐收,一年之中,好幾個月沒有廈門商船到臺灣收購稻米,「臺人苦穀有餘而乏日用」。有關此一資料的解釋何者較為適當? (A)臺灣需從大陸進口日用品,大陸
- 一位來臺的官員觀察到:某些地方居民「將鵝毛管削尖,沾取小筒貯存的墨汁,自左而右橫向書寫,登記政府的文告以及稅收數量」。下列哪一文獻的形成與這位官員看到的文化現象有關? (A)《巴達維亞日記》 (
- 西元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參戰各國簽署「西發里亞條約」後,以下列何者為中心的國際體系才逐漸發展形成? (A)主權國家 (B)國際組織 (C)跨國企業 (D)個人菁英。
- 一項記載指出某地:「居民七十九家,計二百五十七人,無土著。中有女眷者一人,年六十以上者六人,十六以下者無一人。皆丁壯力農,無妻室,無老耆幼童。」根據你對漢人移民入臺開發過程的認識,這類居民結構最
- 有一秀朗社古文契提及:乾隆四十七年二月,有秀朗社番業戶老君孝與君孝仔二人,將其合管的秀朗三大山外挖石圳對面的溪洲一處,招漢人張獎開墾。請問:有關清代土地拓墾之敘述,何者錯誤? (A)張獎須繳納「
- 十三行文化代表臺灣北部鐵器文化,除了鐵器之外,也出現瓷器,以及「五銖錢」、「開元通寶」等錢幣,下列哪一推論較為合理? (A)臺灣北部曾經被唐宋朝統治過 (B)臺灣與中國間曾經來往過 (C)臺灣自
- 東西對抗下,國際政治結盟可分成三大集團:包含以美國為首的「第一世界」、以蘇聯為主的「第二世界」,以及「第三世界」。其中所謂的「第三世界」,是指哪些國家? (A)北韓、古巴等共產國家 (B)中歐、
- 控有臺灣一地,明鄭時期的海外貿易,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有何異同? (A)異:前者對清朝邊地進行走私貿易,後者則以武力強迫清朝政府與之貿易 (B)同:皆與日本進行貿易 (C)異:前者主要出口貨物為稻米
- 在臺灣的行政區劃演變過程中,可以得知在開發過程中的何種現象? (A)行政區域的劃分常是在人民開墾腳步之後 (B)可知開發的時序是東西部並進 (C)在臺灣建省以前,行政制度是二級制 (D)行政區域
- 陳老師到新竹、苗栗山區,研究每二年舉行的「矮靈祭」,又到蘭嶼研究「飛魚祭」,這是哪兩族群的文化特色? (A)賽夏族、達悟族 (B)西拉雅族、排灣族 (C)泰雅族、阿美族 (D)賽夏族、布農族
內容推薦
- 有段關於清代臺灣的史料寫道:「……此地之煖甚於內地,然一年之耕種,僅只一次收穫。總因多風少雨,播種插秧,每有愆期,故十年難必有五年之穫。……不謂爾民弗計於此,偶見上年糖價稍長,唯利是趨,舊歲種蔗
- 政治意識型態的影響層面甚為廣泛,下列何者並非其主要影響層面之一種表現? (A)形塑國家制度與政策 (B)提供認知世界之圖像 (C)引導社會人群的行動 (D)促成全球化之形成。
- 已知137Cs核能階衰變如圖所示,請問K(7%)代表下列何者? (A)發生K層制動輻射的比例(B)發生K層內轉換電子的比例(C)發生KLL奧杰電子(Auger electrons)的比例(D)
- 雍正到嘉慶年間,清廷的哪一項措施對臺灣的開發及社會安定具有重要的影響? (A)建立孔廟,設立學校,延聘中國通儒教育子弟 (B)興建港口,開闢道路,獎勵工商業的發展 (C)放寬移民條件,允許已渡臺
- 阿德是淡水的一名商人,雍正年間與人有土地糾紛,他應該找哪一處行政長官處理? (A)天興縣 (B)諸羅縣 (C)彰化縣 (D)淡水廳
- 下圖為超音波掃描影像,試問影像中箭頭處發生何者假影? (A)speckle(B)reverberation(C)mirror(D)grating lobe
- 撰於清康熙年間的某一古籍,對臺灣某一河川岸邊的景觀,有如下的記載:「旱田百餘里,夾道蔗林。……臺民以蔗為生,糖貨之利上資江浙。」該文記述的,最可能是下列哪一條河川的河岸景觀? (A)蘭陽溪 (B
- 清代的土地拓墾通常是伴隨著水利開發而發展,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水利設施,如:(甲)八堡圳;(乙)曹公圳;(丙)瑠公圳;(丁)貓霧拺圳,由北而南依序為何? (A)丙丁甲乙 (B)丙甲丁乙 (C)甲丁丙
- 關於清代臺灣的史料:「此地之火爰甚於內地,然一年之耕種,僅只一次收穫。總因多風少雨,播種插秧,每有愆期,故十年難必有五年之穫……不謂爾民弗計於此,偶見上年糖價稍長,唯利是驅,舊歲種蔗,已三倍於昔
- 渡臺悲歌:「勸君切莫過臺灣……,知生知死都是難」,它所描述的是下列何者? (A)初期來臺唐山客的心路告白 (B)康熙高壓統治下的臺民心聲 (C)道光末年農工生存不易的悲切慨嘆 (D)日據時期外族
- 清領時期來臺的文武官員,規定二年或三年轉陞內地(中國),無致久任例,官員來臺,俱不許攜家眷來臺;來臺的班兵須有家眷、有恆產,凡亡命之徒不得預選,不准攜眷來臺。請問:清廷這些規定的目的是? (A)
- 某資料提到:「某人熱心公益,頗受官府之倚重。於巡撫劉銘傳主持臺政期間,協助造堤、築路、建街等不遺餘力,因功獲敘五品同知,賞戴藍翎。由於他熟諳英語,並熟悉洋務,加以廣交洋人,且深獲洋人信賴,因此官
- 關於右圖所示的反應,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注射疫苗屬於抗原-抗體間的免疫反應(B)二次反應較初次反應的免疫持續時間長(C)二次反應較初次反應的免疫性強(D)圖示中的反應是受T細胞所引發的(E)
- (Pa)為壓力之單位,帕相當於 (A) 0 × N∕m(B) dyne∕cm(C) N∕m(D) 大氣壓 (E) cmHg 高。
- 牡丹社事件發生時,日本某報刊登了一幅臺灣地圖,如圖。這一幅地圖應如何解讀,最為合理? (A)橫畫臺灣地圖,顯示明治維新初期,日人地理知識不足 (B)日人擅劃漢、番疆界,刻意挑動兩者矛盾,冀從中
- ※下圖為工業區位選擇的四種模式,圖中圓圈的大小代表各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影響程度的強弱。請問:水果罐頭業的區位與何者較為符合? (A)(甲) (B)(乙) (C)(丙) (D)(丁)。
- 表示(A)全等(B)互斥或(C)反或(D)隱含 邏輯。
- 下圖告示牌基礎所需之 210kgf/cm2混凝土數量約為(A)0.027(B)0.27(C)0.67(D)0.067 m3 。
- 下列選項中,哪些變化有助於肺泡擴張?(A)橫膈上升 (B)肋骨上升 (C)呼吸肌收縮 (D)橫膈下降 (E)肋骨下降
- 薄荷酮(carvone)是薄荷精油中的主成份,其結構如下。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薄荷酮與甲基鋰 (MeLi) 反應生成的化合物甲,在紅外線光譜 (Infrared spectrum)
- 圖。圖中待測液體密度為0.6 g/cm3,液體以5 cm/s的速率流過卡計,卡計的截面積為30 cm2。卡計內裝有一發熱功率378 W的電熱線加熱液體。在穩定狀態時,入口端與出口端的液體溫度分
- 下列哪些養分由絨毛內的「乳糜管」吸收?(A)脂肪酸 (B)葡萄糖 (C)胺基酸 (D)維生素B群 (E)維生素A
- 若 有相同解,則a+b? (A)0 (B)(C)(D)3。
- 承上題,若船鑑的移動為等速10m/s,求砲彈剛發射時,船鑑與砲臺間之水平距離多少?(A) 100 (B)300 (C)400 (D)500 (E)600 m
- 下列選項中兩者間的作用,哪些具有專一性?(A)酵素-受質 (B)抗原-抗體 (C)溶菌酶-細菌(D)巨噬細胞-病原體 (E) T細胞-被感染的細胞之表面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