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目4:台南公司生產智慧手機,其製造過程包含A、B、C、D、E五個不同的零件配裝站, 最後一站組裝為成品。最近外界有一供應商提議以每件$47供應組件A (即裝配站A的完 成品),但採購量不得低於80,000件,台南公司每年正常生產100,000件組件A。會計部門 提供下列有關組件A的單位生產成本資料: 台南公司採用部門別製造費用分攤率,在裝配站A,直接製造費用僅包括領班的薪水 ($50,000)及設備折舊($40,000)。其他製造費用中,廠房折舊費用佔單位固定製造費用$12 中的$2,其餘$10乃由工廠的服務部門,按逐步分攤法分攤而來。最近有位外聘的顧間建 議公司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為了協助新制度的推行,他 建立下列資料: 除了折舊成本庫之外,該顧間聲稱每一成本庫的成本,基本上隨著成本動因的水準而 變動。裝配站A耗用50,000機器小時,200次原料搬運,驗收200筆訂單,2,000工程小 時,50次換模,並佔用1,000坪廠房。試作:試按下列兩種方法,以單位增额成本(Incremental Cost)分析台南公司應自製或外購組 件A?(一)傳統成本分攤方法【10分】(二)作業基礎成本制【15分】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